李思慧也想著年底能回京都一趟,遠嫁的兒就是這點思念,想著家中的母親和哥哥。
日子轉眼到了秋分,本該開始準備上京的禮品,李思慧卻有孕了。
「大夫,你確定王妃有喜了嗎?」采月興地瞪大眼睛,等大夫點頭說確定后,狂喜道,「王妃,您有喜了,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李思慧近來常犯困,吃的還多,但沒往有喜那邊想,聽到這個消息,有些懵懵的,過了會察覺是真的后,才忙讓采月去拿賞錢。
年輕的小夫妻,都不錯,有孕很是正常。
「王妃初次有孕,得多加小心才是。」大夫道,「聽聞王妃原打算上京去,老夫還是建議不要。頭三個月最是重要,若是磕了絆了,有個什麼事之後,對您的很有傷害。最好是留在王府養胎,等次年孩子平安落地后,也可以回娘家。」
王妃遠嫁而來,思念家鄉親人很正常。大夫出於王妃母子的健康考慮,才會這麼建議。
李思慧心心念念想回京都,卻聽到大夫這麼說,那抹喜便了惆悵。
等大夫走後,麝月端茶過來,更會察言觀,低聲道,「再過一年便好了,到時候您帶著小主子一塊兒回去,夫人肯定更歡喜。如今您有了孕,夫人肯定也不希您冒險回京都。」
采月聽了跟著點頭,「麝月說得對,明年再回去,夫人他們肯定高興。」
李思慧也知道這個事不好冒險,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還有自己的健康也很重要。
一聲長嘆后,欣喜后就是憂愁。
李紀剛回府,就聽人說王妃有孕了,興地跑過來。
但看到麝月喊他,才遲疑停下。
聽完麝月說的,李紀眉頭一擰,思索片刻,再進屋。
「王妃在看什麼?」李紀走到窗邊,見李思慧著窗外的竹林,問到。
李思慧回神說沒什麼,神淡淡。
「我都聽麝月說了。」李紀道,「王妃有喜是好事,不過大夫也說得對,你剛有孕,不宜跋山涉水去京都。」
李思慧點頭說是,向來不是個任的人,不會做任的事。
李紀又接著道,「既然咱們去不了京都,不如年後派人接岳母來渝州。如今你兄長已經分家出來,岳母在京都也不用看你大哥的臉。渝州城與京都有著很不一樣的風景,也正好讓岳母能看看你住的地方。」
李思慧愣了片刻,猶豫道,「這樣可以嗎?」
「有什麼不可以?」李紀道,「咱們了親,那就是家人,岳母來婿家玩,不是天經地義的事麼。再說了,我一個大男人,也不懂伺候孕婦的事。倒不如讓岳母來陪你,這樣我也能安心一些。」
安氏雖然長年吃齋念佛,但算起年紀並不大,還沒到四十。
李紀希李思慧能高興一點,所以才會這麼說。
「若不是大舅兄在任上,也可以讓他一塊兒過來。」李紀道。
「母親能來,我已然很滿足了。」李思慧主抱住李紀,這一刻,再次到了這個男人的溫暖。
。
李清染意識到自己穿書的時候,已經稀裏糊塗過了十七年。跟書中的男主謝映安更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兩人關係還算湊合。帶著男主光環的謝映安,一出生就是開了掛一樣的存在,長得好、家事好、學習好……清染模糊記得她在書中是個女配,因為處處給女主下絆子的緣故,她在書中的結局並不美好。清染打了個寒顫,覺得這個套路她太熟悉,摻和不摻和
康寧十三年,先帝駕崩,臨終前留下一道聖旨—— 尊定國侯府七姑娘爲新帝之後妃。 聖旨一出,滿朝沉默。 世人都知,這位七姑娘是定國侯府掌上明珠,自小受盡疼寵,偏生是個溫柔似水的性子,而當朝新帝又是個無情狠戾的主,當日,定國侯府上下如喪考妣。 誰知,還沒半年,一道封后的聖旨曉諭六宮。 再沒一年,一向不解風情的帝王竟然跪起了搓衣板。 滿朝文武:這是什麼操作? 初見時: 美人盈盈一拜,嬌柔婉約,“臣妾恭迎皇上萬福金安。” 新帝靠在金鑾椅上懶懶輕笑,呵,就知道一早想對朕圖謀不軌。 再後來: 寢殿之內,美人輕顰眉梢,似是不愉。 雷霆不驚的年輕帝王忙輕聲哄勸,“卿卿,你再看朕一眼好不好?就一眼。”
為了他至愛的皇后。他將她扔進蛇壇,任蛇吞食,當她拼死生下的胎兒,只換來他的一句:“這半人半蛇的東西,給朕拿去喂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