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柳云湘親自督促管家置辦了棺槨和白綾,很快老夫人病重的消息就傳了出去。
又過兩日,等外面傳得人盡皆知了,柳云湘讓謹煙去請來了城西青石巷的劉神婆。
這劉神婆五十來歲,早年喪夫,一直干著這種裝神弄鬼的營生。
“三夫人,您放心,我已經通了鬼神,只消開壇做法,無論三爺的魂在哪兒都能招回來。”劉神婆拍著脯道。
“麻煩仙姑了,我們這就去三爺墳上吧。”
說著柳云湘站起,只是剛走到院門口,老夫人邊的大丫鬟玉蓮擋住了去路。
“三夫人,老夫人說這神鬼之事最好別沾,只怕妨礙活人,請您將此事作罷。”
柳云湘微微一嘆,“可三爺游魂在外,乃是老夫人的心結,害老人家夜夜夢魘,我這當兒媳婦實在心疼。這招魂一事雖然不可全信,但試一試也不妨,至于妨礙活人,劉仙姑,你怎麼說?”
“斷不會妨礙活人,請老夫人安心。”
玉蓮頓了一頓,“老夫人說作罷就作罷,三夫人難道要與老夫人對著干?”
啪的一聲!
柳云湘直接甩了這玉蓮一掌,“好一張臟,竟將本夫人的孝心說是忤逆老夫人。”
那玉蓮挨了一掌,著實有點懵。
往日里這三夫人一向和氣,甚至有些弱,尤其對老夫人,那是唯命是從的,對老夫人邊的人也有幾分敬畏,怎麼今日這般囂張了?
“滾開!”
柳云湘喝退玉蓮,帶著劉神婆繼續往外走。
那玉蓮沒招兒,只得趕往東院跑去回稟老夫人。
等柳云湘他們來到府門口,那玉蓮復又追了上來。
“三夫人,老夫人與您有話說,請先移步東院。”
柳云湘蹙了蹙眉,“良辰不可錯,還是……”
“老夫人說有非常重要的話與您說。”
柳云湘心里暗笑,這老東西果然怕了,怕這神婆真把謝子安的魂魄給招來,正主了傻子。
慈母啊,真讓人!
來到東院西屋,老夫人已經坐起了。
“誰讓你請神婆的,你要做什麼,害我軒哥兒不?”
一進門,這老夫人便疾言厲的質問。
柳云湘故作委屈,“母親,您這是什麼話,我不是聽了您的,說三爺了孤魂野鬼,我心疼他,這才找的神婆給他招魂啊。母親,我怎麼會害三爺,活人才會被害啊。”
老夫人噎了一下,“我沒讓你自作主張!”
“可母親病得這麼重,我也不能坐視不管。許把三爺的魂兒招回來,您子也會好轉。”
一說病的重,老夫人忙遮掩般咳嗽了幾聲,而后裝作虛弱的靠回枕上。
“你若真有孝心,那就救救你二哥,我……”
“母親這話說得,好似我只要肯爬嚴暮的床,您的病就能立馬好似的。這讓外人聽了,還以為你故意裝病我呢。”
老夫人又是一噎,這柳云湘怎麼好像突然開竅了,變得又明又刻薄。
“我便是病死,也不求你了。”
“母親,兒媳知您說的是氣話,這就帶劉神婆去給三爺招魂兒。”
“你回來!”
“母親請安心,今晚定不會再做噩夢了。”
“快回來!”
老夫人急得起,三兩步上前抓住了柳云湘。
“母親,您這……”柳云湘一臉驚奇的看著老夫人。
老夫人忙裝頭暈,“快扶我回去。”
柳云湘將人扶回床上,憂心道:“母親,您這臉越來越沒有了,可是不能耽擱了,我還是……”
“我病了,你給老三招什麼魂兒,許是我邪氣……沒錯,我夜夜做噩夢,許是我邊有不干凈的東西,你讓那劉神婆給我驅驅邪吧。”老夫人道。
驅驅邪而已,有則驅之,無則也沒關系,總比真給的軒哥兒招魂兒好。
柳云湘一拍手,“母親說的是,我竟沒有想到。”
老夫人松了口氣,“那你把那劉神婆請來吧。”
“兒媳這就去,先讓劉神婆給您驅邪,若是病沒見好,再去給三爺招魂兒。”
老夫人:“……”
葉朝歌本是國公府嫡女,卻因幼年被拐流落在外,十四歲時方回到父母身邊。困於山溝的她不懂高門大戶的諸多規矩,後院深宅之中處處被養女壓製算算計,受盡苦楚,就連她的夫君娶她也隻為報復。重活一世,再入高門,她立誌護母保兄,將前世所受的委屈和冤枉通通找回來,給自己狠狠出一口惡氣卻不想一次意外,遇到當朝太子。衛韞風華而臨“欺她,問過我了嗎”
她為救他,失卻嗓子,可他卻娶了她的妹妹為太子妃。絕望之中,她被家族嫁給聾子王爺。原本以為此生便是過客,可誰想到,一場算計,兩人的命運再次糾纏。他誤會她,厭惡她,折磨她,將自己手足的死,當做她的過錯。可當她真的喝下那一杯毒酒,他才發現,原來她才是他心心念念的那個人……
衆人皆知,鎮國公府嫡長女崔文熙才貌雙全,生得溫婉端方,品性高潔,是全京城貴女們的典範。 崔氏及笄時慶王趙承延求娶,立下一生一世一雙人誓言成功抱得美人歸。 然而成婚七年,夫妻恩愛崔氏卻無所出。 慶王借腹生子,從外頭帶回來一個女人,試圖去母留子,給崔氏體面。 誰料崔氏主動讓賢,保全雙方體面提出和離。 慶王瘋了。 成婚七年,崔文熙兢兢業業打理中饋,處處端方持重,叫人挑不出一絲錯處。 七年無所出是崔文熙最大的罪過。 她是枝頭上的天之驕女,一身傲骨寧折不屈,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做委曲求全。 在她與慶王因和離鬧得滿城風雨時,崔文熙意外發現了躲在角落裏暗暗覬覦她的少年太子。 這日子真他媽狗血刺激! 男主篇: 太子趙玥,師出當代大儒陳平,出了名的克己復禮,溫潤君子。 世人都道太子是塊潔白無瑕的美玉,一生中唯一的污跡便是崔文熙。 他記得她的一顰一笑,她的喜好與憎惡,把她視爲皎皎明月,惦記了她好些年。 直到崔氏脊樑被慶王折斷,婚姻解體,他便知道,他挖牆腳的機會來了。 不能強取,那便巧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