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玉清年離家,獨自前往邊關參軍,一路浴戰,英勇殺敵數年,不知你對邊關的文人墨客狀況了解幾何?”
黎銳卿放下茶盞,恭敬回道:“回伯父的話,晚輩所在的江城邊關中,因環境之故,百姓擅武好戰,有通識文墨,但從各地前往江城游歷的文人墨客卻也不在數。比如京城的范大儒,江南的繆大儒,都曾帶過弟子前往江城,暫代軍中文士,為邊關將士盡全心力,更有一段時間,那些文人在江城為一些免費啟蒙,留下過不佳話。”
“哦?可是范仲大儒,和繆子大儒?”蘇牧璟開始有了些興趣。
黎銳卿笑盈盈頷首:“確實,當時兩位大家還寫出了不氣回腸的邊塞好詩,在江城廣為流傳,當時范大儒的弟子還曾言說,待回京后范大儒就會出一本詩集和書冊,估計他們再過一段時間,就能在各大書肆出售。”
“是什麼樣的詩?黎兄可還記得幾首?與我們分一番?”蘇潤允熱切地看向黎銳卿。
讓一個武人,去背誦文人的詩詞,而且還是幾首,這并非易事。
蘇潤允保持著面上真誠無偽的表,心中暗思忖著,這位未來的姐夫能否接下這一刁難。
黎銳卿微微一笑,張口就背出一首當時范大儒所做的詩作:“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
聲音清朗,語氣頓挫,神態斯文,仿佛此時的他只是一個文客,而非武一般。
黎銳卿記憶力很強,尤其是在文字和數字方面。
眼見著蘇家父子手指一點點的,逐漸沉醉于兩位大儒的一首首氣回腸詩作中,他又仔細回憶了一番,接連背出好幾首,才作罷。
背到最后,蘇牧璟已經忍不住鋪設筆墨紙硯,在紙上狂放豪書,他激紅的面,仿若是喝醉了酒一般,熏熏陶陶,樂在其中。
眼見大哥和父親已經沉醉在詩作的意境中,不可自拔,蘇潤臧作為在場勉強保有理智的蘇家人,強迫自己不去回憶那些口齒留香的佳作,輕咳一聲頂上:“黎兄更喜飲酒,還是喝茶?”ωWW.166xs.cc
“更喜品茶,只邊關苦寒,這些年還是飲酒更多些。”
蘇潤臧完避過茶這一選項,直接問起酒來:“不知在酒水中,黎兄更喜飲哪種?”
傳聞邊關將士條件惡劣,哪怕飲酒頗多,也有人知其背后深意典故。
話說邊關都那般大風大沙的下來,怎麼他這未來姐夫的臉上都沒有半分糙皴裂呢?蘇潤臧忍不住抬手了把自己的臉,心生不解。
眼見著黎銳卿輕舉茶盞,斯文一笑,比他這個新任秀才都更像是文人雅士。
“我更喜酒勁兒濃烈的酒,比如蘭陵酒,蓬萊酒,像是時下備推崇的皇都春、珍珠泉,我則覺口味太過綿。當然,在邊關時,我們飲的更多的還是邊關農家老酒,無名無姓,卻也夠勁,夠烈,足以暖。”
“蘭陵酒與蓬萊酒,確實破一些文人狂士的喜,且其酒水釀造已有千余年歷史,曾有幸品過一口,確實值得人回味。”
黎銳卿頷首:“蘭陵酒,清香遠達,復金黃,飲之至醉,不頭痛,不口干,不作瀉。臧弟若喜,改日我送來幾壇,與有益,常飲藥俱良……”
之后的黎銳卿,就仿若打開了話匣子,從各種酒背后的淵源典故,到更喜的茶家經典,著番兒的與蘇潤臧說起。
等蘇牧璟與蘇潤允兩人合力將方才的詩作都默寫下來后,黎銳卿與蘇潤臧已經將話題轉至時下大晉的各方地理傳說,人文風俗。
蘇牧璟與蘇潤允眼前一亮,紛紛加進去,就天文地理、時政治理等方面,與黎銳卿攀談起來。
對于方家人這通明顯刁難的談話,黎老太叔公全程笑瞇瞇地坐在一旁,神相當鎮定。只在說到農事時,才會偶爾上幾句,表現得相當淡然。
然而,這場談話的刁難者蘇家父子,卻隨著談話的深,逐漸忘卻了他們一開始的初心。
關于今天的這場談話,蘇牧璟三人都以為,黎銳卿既是武將,而且還是十二歲就自己跑到邊關參軍的武將,他對文人的正統知識一定會表現得比較苦手。
他們只需在這些方面略微淺嘗輒止,就能讓對方知難而退,之后大家再順勢將話題轉向武將擅長的練兵以及邊關生活等方面。
先抑后揚,先后松。
卻未想到,他們想得很好,黎銳卿卻沒有按照他們的計劃走,甚至到后來,一手帶領了談話。
無論天文地理、數醫農歷,還是朝政時弊、農耕商稅,甚至就連災難治理、歷法風水,他都能說出一套獨特見解,雖說并非是像正統文人那般,能夠深淺出、分析得井井有條,但他卻從武將的角度,給他們提供了不新思路。
談論越是深,蘇牧璟眼中就越是異彩連連,甚至生出相見恨晚的緒,連一開始對黎銳卿面貌的不待見,都拋到了腦后。
談至最后,蘇牧璟到底沒忍住開口詢問:“玉清你既然學識這般富,當初為何未走文路,而去做了武?”
黎銳卿斂下眼睫,低眉淺笑:“彼時家貧,并無銀錢供我繳納束脩、購買筆墨紙硯,再加上我為家中最后一位獨苗,總想為家母、也為自己博一份前程,剛好當時邊境,便前往了邊關效力,之后就一步一步走了上來。”
黎老太叔公也道:“當初他父還在時,玉清也去過學堂,且天資上佳,常得夸贊。之后聽聞他去了邊關,棄文從武,我還很是扼腕過一段時日。”
事實上,黎銳卿隨著黎母回到劉家那邊討生活后,也上過幾年的學堂,只是之后不知因為什麼緣故,還是棄了文從了武。
但現在既然黎銳卿選擇含糊而過,他自然不會在這種場合多話提起。
黎銳卿向太叔公拱手行禮:“彼時承蒙太叔公幫助良多,玉清心中激。”
黎老太叔公連連擺手,想想曾經那段年月,以及黎銳卿這些年到的苦,他也跟著嘆出一口氣。
“以我方才與你的流,你在書本上并未放棄過學習。”蘇父捋著須,得出結論。
“畢竟是時執念,在有了條件后,還是想盡可能地多學習一番。都言說活到老,學到老,更何況晚輩現在還不老。”
蘇父眉梢越發舒展:“有這向學之心便是大善,若有疑問,可隨時來尋我解。”
黎銳卿當即起對蘇父行了一個大禮:“玉清心喜,多謝伯父。”
蘇父須大笑,蘇潤允和蘇潤臧在興退卻后,開始清醒,兩人面面相覷。
他們想提醒蘇父,哪怕再欣賞也別忘了他們先前的計劃,別一個勁兒的夸人,把人給夸飄了。
但猶豫了一番,還是沒有張。
主要是現今的狀況,他倆實在沒有開口的底氣。
等蘇父與黎銳卿又聊過了一個段落,黎銳卿轉對蘇潤允和蘇潤臧道:“我家中有兩位養子,名為黎川智、黎川忱,一個十歲,一個八歲,他們在家鄉時都讀過一陣子的書,最近剛剛調養好,只在學一事上并無頭緒,現在想要尋個啟蒙學堂,不知允弟和臧弟是否有學堂推薦?”
這個蘇潤臧還正好知曉,于是開口道:“我家中三弟便在諸秀才的學堂中讀書,若你那兩位養子不嫌城東距離遠,可與我三弟一起進學。”
“如此大善,只是不知那諸秀才對于學者可有門檻。”
蘇潤臧想了想:“諸秀才那邊要求不算太高,只一點,不收毫無基礎的蒙,最好在家中提前學過一段時間。不如這樣,剛好最近距離我與大哥前往府學報道還有段時間,黎兄可將那兩個孩子帶來,我們為你把把關。”
蘇潤允坐在一旁,看著正眉宇飛揚,侃侃而談的蘇潤臧,眉梢微抬,看向黎銳卿。
他覺這個節奏有些不對。
按照他們最開始的計劃,應該是先用學識打擊對方,再轉移輕松的談論話題,給對方一點甜頭。但是現在卻怎麼變了對方先用富的學識打擊并收服了他們,之后再轉移一個輕松的話題,將家中養子這個弱點主往他們手中送,以表誠意,讓他們安心?!
蘇潤允看著還沒有反應過來其中彎彎繞繞,已經興致高昂地詢問起黎銳卿那兩位養子學習進度的蘇潤臧,了角。
黎銳卿注意到他的表,眼底飛快過一抹笑意:“允弟可是有何高見?”
蘇潤允放下茶盞,笑得眉眼彎彎:“不過是略有慨,明明與黎兄年齡相差并不多,事及學問上卻相差遠矣,心中慚愧。”
“允弟過謙,你忘了我們還有四歲的年齡差?允弟能夠年得中秀才,已是厲害得,換我,也不一定能夠做到更好。”
文人科舉需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登階而上,不似武將,只要功勛跟得上,就能飛快高升。
只不過前者會安穩一些,后者是將頭顱隨時拴在腰上玩命罷了。
蘇潤允連忙謙虛,心中卻想著,玩不過就是玩不過了。
不過他們現在玩不過一個場老油條也并沒什麼可失落。
且再往后看,等他在他邊再熏陶熏陶,學到了他上的全部髓,就不相信有一天他會玩不過他!
次日,黎銳卿果真將家中兩位養子給帶了過來。
兩個孩子形纖瘦,據聞已經被帶回黎府四個多月了,卻還是瘦地不行,面上也仍沒被養出多。
見幾人疑,黎銳卿為他們解釋:“這比他們剛來黎府時,已經長出了些了。我最開始尋到兩人時,他們一個母親病逝三年,自己一個人在土里刨食,被得皮包骨頭;一個獨住在破廟,被打傷了手臂,不能彈。現在是忱哥兒確定自己握筆無礙,才向我提出的讀書請求。”
黎銳卿將前后過程描述得很平淡,蘇潤允和蘇潤臧卻能夠想象出其中畫面。
“盡早被磨平心,沉穩心智,于他們之后的學業,也是件好事。”
“經歷坎坷,歷經磨難,未來自有大。”
黎銳卿點頭:“他們各自的父親都是我之前戰場上的心腹,我答應過他們,會為他妥善照顧好家中子,既然他們想讀書,我便供他們讀。只是能否讀出頭來,就端看他們自己的本事。”
蘇潤允和蘇潤臧站在書房外,看著正沉穩地站在書房中等待的兄弟倆,再看看旁邊眉眼跳天真的蘇潤興,不由嘆出一口氣。
都說苦難使人長,古人誠不我欺也。
兩人進書房,對黎川智、黎川忱兩兄弟考校一番。原想著,他們二人即便曾經學過一部分知識,之后經過那番長達幾年的變故,也應忘得差不多。
卻未想到,雖未記得更多,但只三字經和百家姓,卻已能夠做到背誦流暢。
這種對待學習的認真和求態度,讓兩人驚喜不已。
而且,雖然黎川忱要比黎川智年紀小上兩歲,但他于學問的理解上,卻更喜人的靈。
蘇潤允看著旁邊驚訝的蘇潤興,嘆息道:“以后你可不能懶了,再懶,就真的要被比下去了。”
蘇潤興很是不服,拍著脯氣哼哼道:“大哥,你這是小瞧人,你們只管等著瞧。”
確認了兩人的學習進度,蘇潤允又為二人布置了一些任務,讓他們每三日過來一趟,等月末進度跟上后,就可直接去諸秀才的學堂報名。
屆時,他與蘇潤臧也該啟程前往府學學習,如此時間上剛剛好。
她是21世紀國安局首席女法醫曲蓁,一雙玉手剖過死人,救過活人,翻手為云覆手為雨。誰知一朝行動失敗魂穿異世,再睜眼成了大盛筍溪縣顧家醫館的獨女。什麼?棺生子不詳?看她一手解尸,一手救人,顛覆世道乾坤,踩著那些魑魅魍魎的身骨踏上云端!什麼?爹娘…
玉梓婉,現代的世家貴女,她精通醫術,中西醫雙修,聞名中外。 一場意外,她不幸殞命,竟然魂穿至架空的古代,變成當朝丞相之女。 母親早亡,繼母當家,她即便身為嫡女,日子也不好過。 一道聖旨,她被賜婚給成王做側妃,繼母的女兒則賜婚於瑞王做正妃。 姐妹兩個同天出嫁,最後她卻陰錯陽差的成為了瑞王妃。 瑞王,當朝二皇子,皇帝最寵愛的兒子,年紀輕輕就有戰神的美譽。 可邊境一戰,瑞王身中劇毒,雙腿盡費,尋遍名醫也無法根治,終身隻能躺在床上。 麵對這樣的丈夫,玉梓婉本對他就無男女之情,是救還是不救? 本文一對一/男女主身心幹淨。
倒黴催的看書,穿越來一個男尊女卑的年代,感覺苦逼。 如何能改變現狀? 農女不強家不容……
顾茵加班晕倒,再睁眼就穿成了个农家小媳妇。 这小媳妇命惨得很,少时让人卖作童养媳,好不容易过上几年安生日子,男人又叫朝廷强征入伍,尸骨无存, 家里只剩下个色厉内荏的嘴凶婆婆和豆丁大的小叔子。 顾茵并不自苦,靠着家传手艺摆摊子、开店, 一个女人照样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眼瞅着日子越来越好,婆母劝她趁着年轻早些改嫁, 还给她物色了个老实秀气的穷书生。 直到这一年七月十五,一个早该战死的男人突然回来了……
迎親的隊伍遭劫,新郎官失了影蹤。 作爲男方長兄,裴衍還是將喜轎中的秦妧帶回了侯府。 爲了秦妧的清譽,裴衍代替弟弟,與她拜了堂。 秦妧邁不過心裏的坎,但也知裴衍是爲了她好。 婚後,兩人相敬如賓,並未圓房。 爲了給侯府延續子嗣,秦妧猶豫再三,想將自己的陪嫁丫鬟抬爲妾,卻被裴衍拒絕。 “裴某此生,可無子嗣。” 堂堂內閣次輔,簪纓世家的嫡長子,怎可斷了後。 敵不住來自公婆的施壓,秦妧小聲道:“若兄長不介意,今晚回房吧。” 裴衍抬眸,凝了秦妧許久,“好。” 在秦妧看來,裴衍蘊藉沉穩,克己復禮,是位清雋儒雅之士。 卻是出乎了意料。 敵不過那熾烈而偏執的目光,秦妧怯怯喚道:“兄長......” 裴衍扣緊她的十指,輕吻她的手背,“叫夫君。” 不久後,秦妧有了喜脈。 正當府中準備大擺宴席時,失蹤的弟弟忽然出現。 秦妧愣在原地。 裴衍握住妻子的手,看向一臉憤怒的弟弟,沒有一絲詫異,“還不過來拜見長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