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春閨記事 第422節 勸慰

《春閨記事》 第422節 勸慰

今年春闈取締,對於懸樑刺、夢想平步青雲的學子,無疑是晴天霹靂。

消息當天傳出來,第二日就有衆多學子積聚到了吏部,將吏部圍得水泄不通。

顧延臻不準顧琇之出門。

顧琇之也沒想去鬧。

但他神萎靡,人也恍恍惚惚的,坐著不開口。

顧延臻不知其在緣故,就安他:“……朝裡有大事,過兩年肯定要加開恩科的。你纔多年輕?好好唸書,將來定能金榜題名,再報效朝廷。”

顧琇之沒聽見父親的話。

他依舊沉默坐著。

顧延臻不甚在意。他自己當年也中了舉人,卻因吃不得苦,不想考試而放棄了,所以他無法理解兒子的心思,以爲孩子跟他一樣,心裡也是不以爲意的。

勸說了兒子幾句,顧延臻就出門了。

等父親走出去,顧琇之的肩膀就塌了下來。

他將臉埋在掌心,久久沒有

而後,可以清晰看到他肩膀的輕微聳

他是再也不想等三年了。

在這個家裡度日如年的滋味,太不好了。

可現在,他去求誰?

他哭了半天,纔想起了自己那個新任首輔的大伯。

顧琇之猛然坐正了子。

他抹了抹哭紅的眼睛,站起來。他要去找大伯。

他記得七姐夫廬王曾經告訴過他,像他這樣的舉人。是可以去做個小縣丞的。像顧家這等門第,讓大伯幫忙,替他選個縣令也是輕而易舉。

他願意去偏遠的地方,只要能離開家就好。

他一刻也等不得了。

而後,他又想:他是個什麼東西?

大伯也不一定記得還有他這個侄兒。

家裡願意幫他說話了,除了父親,就是他的七姐。

Advertisement

父親有點怕大伯,大概是不願意去求大伯的,顧琇之也不想父親爲難。

七姐雖然是嫡母宋氏的兒,卻不討厭他這個弟弟。是願意看著兄弟們都好的。

七姐又是廬王妃。大伯給廬王面子,也能聽七姐一句半句的。

“馮天,打水給我洗臉。”他衝門口,喊了聲服侍他的小廝。

小廝推門進來。道了是。

淨面更。顧琇之出門了。

臨出門。他想到七姐經常在母親這邊,而不是在王府別館,就又喊了書。讓他先過去問問。

很快折回來,說王妃今天沒有過來,在別館。

顧琇之這纔去了。

已經到了正月十四,明天就是元宵節。

顧瑾之想起上次在宮裡過元宵節,還是七年前。

那次他們猜燈謎,顧瑾之最拙,當時心裡怕猜錯,還被朱仲鈞當面抖出來。如今想起來,竟然有些許溫馨。

今天狀態也還勉強。

孩子們都在跟前,和說話。

聽說明天也有進宮去,彥穎是很高興的。

“……娘,皇祖母那裡有好多好玩的。”彥穎愉快的說,“有個蝴蝶,那麼大,皇祖母說,下次我回家,就送給我。”

太后的仁壽宮裡,偏殿擺了只蝴蝶架子,有隻年公大小,累做的子,用黃金削了薄薄的羽睫,纖塵可見,巍巍的,栩栩如生。

那是江南進貢的寶貝。

那麼大又那麼薄的蝴蝶,是很難堅固的,非常考驗工藝,京裡的老匠人都做不出來。

太后很喜歡,就擺在了偏殿。

彥穎到了仁壽宮,到逛,他就看中了。

太后倒也不是捨不得那麼個玩意兒,只是一搬就容易斷,更別說再擡到廬州去。要是給了彥穎,平白糟蹋東西,才用話搪塞了孩子。

Advertisement

哪裡知道,彥穎一直記得。

顧瑾之大笑,把彥穎攬在懷裡,笑道:“這樣不好。那蝴蝶是皇祖母的心,彥穎不能要。”

“爲什麼?皇祖母說要給我的。”彥穎不解道。

顧瑾之笑,又想了想,道:“娘給你做的虎頭鞋,你給哥哥和三弟一人一隻,可好?”

顧瑾之曾經給彥穎做過一雙虎頭鞋睡鞋,彥穎極了。雖然有點笨重,但是彥穎非常喜歡,每天睡覺也要穿著,甚至帶到了京城。

那是他最心的東西。

一聽這話,彥穎立馬鼓起了,不滿看了眼哥哥和三弟。

而後他又想,道:“娘,我給了大哥和三弟,您再給我做嗎?”

顧瑾之搖搖頭。

彥穎也搖頭:“我不給。”

“那你也不能要皇祖母的東西。”顧瑾之趁機道。

彥穎猶豫了半天,才道:“可是皇祖母願意給我的……”

“皇祖母疼你,才願意給你的。皇祖母那隻蝴蝶,就像你娘給你做的虎頭鞋一樣。”顧瑾之道,“如果有人非要了你的鞋,你高興不高興?”

“不高興。”彥穎立馬張道,“娘,誰要我的鞋?”

然後,他目狠狠瞪著老三彥紹。

他非常聰明,知道大哥燕山的脾氣,讓著他,是不會跟他搶東西的,唯一會更他搶東西的,就是老三彥紹了。

因爲彥紹還小不懂事,每次看到彥穎拿了什麼好玩的在手裡,都會要。而不是什麼要的東西,顧瑾之和朱仲鈞都會勸彥穎給彥紹,要學會分和友

彥穎非常霸道。

顧瑾之多次教他,不要什麼都要爭,適當讓著弟弟。

“誰也不要你的鞋,君子不奪人所。”顧瑾之道。

Advertisement

“娘,娘……”彥紹在一旁跌跌撞撞走了半天路。燕山攙扶著他。他摔了兩次,此刻又摔著了,疼得哭起來。

顧瑾之讓彥穎自己去玩,抱起了彥紹。

“你和哥哥去玩,娘要歇會兒……”顧瑾之被三個兒子磨得有點頭疼。輕輕著彥紹摔疼的膝蓋,對彥穎和燕山說。

彥穎見顧瑾之還抱著彥紹,就道:“娘,三弟不去嗎?”

顧瑾之就把彥紹放在地上,讓彥穎牽著彥紹,道:“三弟也去!”

彥穎這才覺得平衡。

等三個兒子出氣。顧瑾之暗暗舒了口氣。

腰有點酸。

這次懷孕的狀況不斷。不知是這個孩子鬧騰,還是之前兩個月的馬車勞頓,讓子變差……

剛想躺下歇會兒,二門上的小丫鬟就進來稟道:“王妃。八舅老爺來了……”

顧瑾之只得又打起神。

讓丫鬟把顧琇之請進來。

想了想。記得前晚朱仲鈞說。朝廷取締了今年的恩科,挪到了三年後。皇帝不放心把取士的重任給太子。

顧琇之似乎很想考中,去翰林院學習。獨立起來。

顧瑾之也知道他的境。

顧琇之準備了那麼久的春闈,就要取消了,只怕心裡有苦無訴。

覺得顧琇之不是因爲不用考試而無聊,跑到這裡來閒聊的。

肯定是有來意的。

顧瑾之想到在廬州養胎的時候,總覺得寂寞,連個人來客往都沒有。現在想想,那時候聽不知惜福的。

現在是想個清淨養胎的時間都沒有。

和上次大嫂來相比,今天覺還行,只是方纔被孩子們鬧了一回,有點乏,頭腦卻是神的。

,讓丫鬟替拿了件銀紅的長襖換上。

Advertisement

丫鬟把顧琇之直接請到了正院的宴息起居

顧瑾之也趕過來。

琇哥兒給行禮,姐弟倆客氣了一通。

“……聽說今年不開恩科了,還有人去吏部鬧事。”顧瑾之道,“你沒去吧?”

“我沒有,七姐。”顧琇之道,“去了也沒用。鬧事的人,若是抓住了,革去功名,三年後都不能再考了……”

顧瑾之欣點頭:“對,匹夫之勇。看似勇敢,實則愚蠢。要是真有骨氣,就不要走科考這條路。既然走了這條路,就要懂規矩、守規矩。”

顧琇之連連道是。

顧瑾之的觀點,和他的不謀而合。

他的緒就鬆懈了幾分:“我也是這麼想的……”

“…..學子們有怨氣也是正常的。”顧瑾之又道,“千里迢迢來趟京城,有些人幾乎是傾家而來。再這麼空手而歸,也對不住父老。但鬧事,卻不是解決之道。三年後會增加恩科不說,取士的人數肯定也要翻倍,來彌補學士們,安天下學者。”

“真的?”顧琇之約也有這種猜測,但聽七姐說出來,覺是不同的。

他心頓時明起來。

顧瑾之笑道:“沒有十,也是七八的。”

見顧琇之笑了,又問他,“琇哥兒,你呢?七姐知道你素來有鴻鵠之志,如今還要再等三年,你有什麼打算?”

顧琇之看了眼顧瑾之,言又止。

顧瑾之道:“你直言無妨。你知道,煊哥兒唸書不及你一半的,咱們這一房就靠著你,你替父母爭氣。不管你有什麼打算,七姐都會支持你的。”

“我……我想去南邊偏遠的地方,做個縣令。”顧琇之道,“我已經二十出頭,除了在嵩山書院唸書,就沒有出過遠門。男兒讀萬卷書、行千里路,我想出去歷練一番。”

“這也容易。”顧瑾之道,“本朝律例,舉人在吏部報備,就可以選。但你要知道,你去了吏部報備選,就不能再參加春闈了。一旦你春闈得中,就是更好的前程,你爲什麼要著急這一時?”

顧琇之倏然覺無言以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