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縛春情 第279章 萬宵

《縛春情》第279章 萬宵

沈千聿與宋挽故去後,萬宵同吉榮便整日坐在小院中沉默對飲。因先皇有詔,喪期庶務從簡,是以二十一日過宮中便再聽不見哭聲。

萬宵仰躺在椅上,上穿得還是白素服,有幾分皺但尚算幹淨。

好似自沈千聿離開後,他同吉榮便不知該如何生活了。

皇帝邊有六垚照看,東廠亦有崔荇接手,他同吉榮兩把老骨頭如今竟再無用

“今兒太曬得厲害,曬得我骨頭都了。”

吉榮坐在廊簷下,輕聲喃喃。

萬宵聞言嗤笑一聲:“如何是曬得了?分明是老得不中用了。”

他握著手中酒壺,悠哉悠哉晃了起來。

“咱們……也該尋一地界養老了。”

艱難站起,吉榮走到萬宵邊淡聲道:“這院子已不適合你我,以我對聖上的了解他怕是要將這裏封存起來的,咱們便不在這裏耽誤聖上時間了罷。”

萬宵聞言指尖無意識拈了拈。

他二人的確不該再留在此,可不在此又有何可去?

宮中雖有別院,但他二人自高位而退,若是識趣便不該再留在宮中,而是該給六垚同崔荇讓出位置。

而出宮……

他同吉榮在宮外俱有府邸,可偌大一個宅子空的,他二人並不耐去。

萬宵回頭看了一眼沈千聿同宋挽曾住過的屋子,長歎一聲。

如今那屋子門窗閉,可他好像可聽見沈千聿的聲音一般。好似下一刻,沈千聿便要歪歪斜斜從屋中出來,再呲上他幾句。

想到此,萬宵哼哧一聲笑了出來。

“你且說,咱二人要住到何去?”

“我不知,正想問問你。”

作滯蹲下,吉榮坐在白玉石階上,仰頭看著晴空微微勾

他們這樣的份,無所去

侍同尋常男子不同,年紀越大愈發不堪。他想著自己同萬宵還可做個伴,總不至於一人孤獨至死。

Advertisement

“你我二人既無親朋,又無姊妹兄弟,隻能咱們哥倆兒相依為命了。”

吉榮一手著自地上揪起的草籽,一邊無意識喃喃。

早些年蘅蕪出宮外嫁,如今已兒孫滿堂。自太上皇與太上皇後喪期過,蘅蕪便托了人將蘅芷接回家中。

前段時日蘅芷還曾給他二人帶來口信,說是在外過得不錯,讓他二人不必憂心。

“你可有想去的地方?”

吉榮搖頭,不知自己前路在哪。

打從他七八歲有記憶起,便在宮中做了侍。自己姓甚名誰,家住何,家中又有何人一概不知。

如今自然也沒什麽想去的地界。

萬宵知他境況也不多說,隻是問吉榮願不願意同他一起回保定府。

他生在保定府,如今幾十年過去他想回去看看,去看看張李二府的舊址可還在。

二人正在談,崔荇自院外走了進來。

崔荇麵容不顯,生得很是尋常,但他卻極得萬宵的心。

此人艱難時不怨天尤人,富貴發達亦不張揚炫耀,無論在何等境地,皆可保持沉著鎮定。

“義父,孩兒來看看您。”

他手中提著酒,走進院子後作自然放在桌上。

吉榮瞧著哈哈一笑:“咱爺兒仨正好可喝點,我去拿了碗盤來。”

將地方讓給父子二人,吉榮轉進了屋。

“您老這幾日都沒換外衫?”

說話間,崔荇自簷廊下擺著的竹筐中,拿了條薄毯蓋在萬宵上。

“換什麽換?且幹淨著。”

“你今日來為的什麽?”

“哪裏有什麽事,不過來看看義父。”

崔荇家中貧困,兄弟又多,幾歲上他便被父親送宮中淨了。在家中時候他從未吃過一頓飽飯,到了宮中雖可吃飽,但如他這種份低微的,即便一直安分也免不了被人欺淩。

Advertisement

直到萬宵將他帶到邊,崔荇才過幾年安生日子。

萬宵待他雖嚴厲,但崔荇也拿他當了生父看待。

雖為未育他,但給他生機猶如再造之恩,喚一聲父親也並不吃虧。

見萬宵閉著眼瞧都未瞧他,崔荇淡笑道:“我在宮外買了座宅子,想接您同吉榮師父一起去那養老。”

“有孩兒在旁伺候,您二人也不至到無趣。”

萬宵聞言緩緩抬起頭,想了片刻方說不去。

“不給你添麻煩,若養一二日又嫌我二人累贅,要如何是好?”

“若嫌你二人累贅,孩兒便再買宅院搬出去便是。”

崔荇一笑,隻覺萬宵又無端鬧起了脾氣。

人年歲大了總有些怪癖,他這義父自上了歲數後便愈發刁鑽了。可即便如此崔荇也不惱,說話仍舊語氣溫和。

“宅子位於乾金街,地方安靜又遠離鬧市,且一趟街隻有四家宅子,這宅子對過乃是鎮李承祖家。”

話音剛落,萬宵便睜開眼直直看著崔荇。

“早些年因家中人口多,李家便換到這,正好乾金街那裏有戶人家外放離了京城,孩兒便將那宅子買了下來。”

“宅子裏頭沒什麽可換的件,房屋也已修葺幹淨,孩兒已跟聖上提過接義父出宮榮養之事,若您答應,今日孩兒便可接您同吉榮師父住過去。”

萬宵蹙眉:“怎麽想起在這裏買了宅子?”.伍2⓪.С○м҈

崔荇道:“這些年義父一直暗中幫襯李家,想來是您老舊故。如今您出宮榮養,在他們側想來更為放心。”

他一直未查到義父跟李家的關係,按說他手握東廠,不該如此小事都探尋不到半點蛛馬跡。如今既無所獲,多半是義父有令亦或抹去了自己同李府之間的關聯。

Advertisement

義父同李府之人定有些不同尋常的,但他無意過問。

“幾十年不見的老朋友,雖不能上前相認,但在附近瞧瞧也好。”

“這話說得沒錯,你該聽崔荇的。”

吉榮端著酒走了過來,將東西擺放好後道:“去瞧瞧吧,他們應早已記不得你是誰了。”

“都一把年歲了,若死了就什麽都沒有了,不怕去看看。”

“李家子孫眾多,住其旁邊咱們也能幾分熱鬧。”

“我去給義父收拾東西。”

也不管萬宵是否同意,吉榮同崔荇就將此事敲定下來。

二人手腳利落把東西收拾整齊,連日便搬到了乾金街的宅子裏。

這乾金街已出了上京繁華地,是以很適合清淨養老。且崔、李兩家大門正對著,雖是三進的院子但也並不顯空曠,若兩家大門都開著,還可瞧見對方家裏院。

萬宵同吉榮搬進去時,院中住著個年歲不大的跑小太監。

“兩位老祖宗,小的名喚安康,祝您二老安安康康之意。”

吉榮笑道:“喚師父便,喊什麽老祖宗?”

他讓安康將自己的包袱卷兒收進屋裏,又站在萬宵邊跟他一起看向李府。

“保定府有一繁華地,喚春街,一整條街上隻有兩戶,一戶姓李,一戶姓張。”

“你可知那條街為何喚春?”

吉榮笑著搖頭,萬宵道:“待到春日山上春花開,站在春街可一眼見春日來,因此當地人皆喚那春街。”

“張李兩家都是當地有名的儒商,且又是商幫之首,多年來他們捐錢捐幫難者無數。那時保定府提起張李兩家,誰人都得道一個善字。”

萬宵指著街頭外種得一棵榕樹,笑道:“這樹我瞧著悉,想是年我家中也有的。”

吉榮向那顆已枯敗得不樣子的榕樹,心下一歎。

Advertisement

“這……好。”

轉過,萬宵緩緩走院中,隨意尋了一間房進屋小憩。

第二日他從屋中出來,便見院中擺著個黃花梨雕海棠花搖椅,那把椅子擺在院中間,正對著李家門口的榕樹,萬宵見狀淡淡一笑,坐了上去。

伺候他二人沒什麽活計,洗涮之事有婆子理,安康平日便隻負責陪著兩人,給二人逗逗趣兒。

若趕上哪日萬宵心不錯,他坐在萬宵旁靜靜陪伴便好。

今兒也不知是什麽日子,隔壁李家自早上起便吵吵鬧鬧的,一群孩子嘁嘁喳喳你追我趕,聽著好不熱鬧。

安康怕吵著萬宵正準備去關院門,卻是被他阻止。

“你且回屋,我一人在這靜靜神。”

安康走後,萬宵便躺在搖椅上,看著李家門口一群跑來跑去的小娃娃出神。

那當中有個穿紅藍繡福字紋小花襖的丫頭,看上去不過三四歲模樣。可無論哪個孩子瞧見,都會自邊匆匆跑過,惹得小姑娘一陣陣哭鼻子。

嗓子嘹亮,萬宵隻覺這小丫頭一早上哭聲就沒停過。

“陪我,陪我……”

小姑娘氣急敗壞去抓邊同伴,久抓不到時,氣憤得舉起門口大石,咚一聲砸在地上。

萬宵瞧見這場麵,忽而站起了

那大石不小,砸在地上留下一道淺坑,一群小娃兒被嚇了一跳,呼啦一聲四散而去。

萬宵瞧見這模樣哼笑出聲。

小姑娘聽見他的笑聲,撇著小步子吧嗒吧嗒朝著他跑了過來。

“你笑我……”

“沒有。”

小姑娘一撇又要哭鼻子,惹得萬宵忙蹲下道:“不曾笑你,娃兒力氣大些好,來日可保護自己。”

豆兒大的淚珠掛在麵上,那小姑娘搭兩下,抹了抹臉又笑了起來。

原是瞧見萬宵後的那把搖椅了。

“我……”

“我去……”

娃兒出短短白白的一截指頭,指著椅子去拉萬宵的。萬宵將抱上搖椅,自己在一旁淺笑不止。

這小丫頭,也是空生了一把子力氣,腦袋同桃芊一樣不太靈

“安康,給姑娘拿碟飴糖。”

一碟飴糖放在小娃麵前,萬宵遞給,小娃兒便吧嗒吧嗒吃了起來。

小孩子易困頓,前腳還含著糖,後腳便眼皮發沉在椅子上睡了過去。萬宵靜靜看了半晌,方讓安康去李家尋人。

不多會兒一個男子匆匆自李家走了出來,他一見萬宵便彎著腰致歉。

“我家這小孫兒皮得很,未想跑到了您老這裏,這一會兒可給您老添麻煩了?”

“不曾。”

李瑞上前抱起那娃兒,又跟萬宵說了聲叨擾。

待他要離開的時候,萬宵突然道:“這娃兒甚是討喜,我瞧力氣大得厲害,可真稀奇。”

“哪裏稀奇。”

李瑞笑著道:“這小娃兒是隨了曾祖母,自小兒便生了一把神力。”

說起這一神力,李瑞笑得滿是自豪,不過簡簡單單一句話以及略帶笑意的眸子,萬宵便知桃芊這孩兒是個孝順的。

他勾起一笑:“可取名了?”

“取了,喚雲香。”

萬宵聽後緩緩點頭。

李瑞見他和藹便多聊了幾句,離開時小雲香眨著睡眼惺忪的眸子,哭不哭瞧著萬宵,惹得萬宵忽而想起好多舊事。

他的父親同桃芊父親乃兒時舊友,張父去得早,剩下孤兒寡母在世時常為生計發愁。李家自小要比張家富貴些,因此他父親年時常接濟張伯母子,這一接濟便是很多年。

後來張家老太太去世,張伯守孝過後說要出去闖,他父親不忍張伯無長,便尋了放印子錢的地,支了三十兩銀子給張伯。

萬宵還記得他父親同張伯小酌時,常會念叨此事。

“你是不知,那日我自江南回來,就見你爹爹被人打得鼻青麵腫,原是他借了印子錢還不上,被人追得東躲西藏,幾年不得安生。”

說到興頭,張伯還會拍著他父親的肩落幾滴淚。

後來張伯在外發了家,回到保定府將李家滾出天價的印子錢還了不說,還將他多年打拚下的產業一分為二。

如此,他們兩家才能在短短十幾年年中自保定府穎而出。

而他與桃芊的婚事,也正是兩家最為鼎盛之時定下的。

今日見了小雲香,萬宵便覺又看見了兒時的桃芊一樣。

他大了桃芊五六歲,張伯一直子嗣艱難,待到桃芊出生時,他上頭已有兄姊四人。

無人合適,這婚事便落在了他上。

桃芊剛出生時長得雕玉琢,極小的年紀雙手便十分有力。平時他逗著玩耍,還會被乎乎的小手拉得掙不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