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扛著AK闖大明 第168章 老古董?新發明(第四更)

《扛著AK闖大明》 第168章 老古董?新發明(第四更)

五百匠人中除卻木匠之外,便屬鐵匠、鑄匠最多了,劉鴻漸剛說完,呼啦啦從匠戶中站出來一百來號人。

劉鴻漸把手裡的圖紙由他們傳閱查看。

圖紙有四張,其中兩頁爲分解說明,第一張是個形似鐵榔頭的件兒,第二張是個的圓柱,中空,下方還開了個孔。

幾個年輕些的匠戶眼疾手快,拿到手裡左看右看也沒看出個所以然。

“侯爺,是要爲京營打造新式武嗎?可小的看,這就是個鐵榔頭啊!”年輕人撓了撓頭,不好意思的把圖紙給了後幾個老匠戶。

劉鴻漸笑而不答,什麼鐵榔頭,這可是後世八九十年代家家戶戶必備的神

匠戶老孫頭年紀快五十大幾了,打了一輩子鐵,手上滿是厚厚的老繭。

他眉頭深皺,盯著那個鐵榔頭似的圖紙看了半天,直到翻到第二張分解說明的一頁,似乎看到了個煤字,隨即靈機一

“侯爺,這件兒是不是與您拉過來的那些煤石有關?”老孫頭試探的問道。

“嗯,還算聰明,不似這些愣頭青!這個東西,煤球機!”劉鴻漸指著第一張圖紙說道。

老式十二孔手工煤球機,這玩意兒他不僅見過,而且還用過。

他十幾歲的時候,孤兒院爲了節省開支,燒火用的煤球皆是用這玩意兒手工打製。

從煤球廠買來用機碎的煤,摻量黏土以水和之,把煤球機放煤泥中用力下,直到煤泥充滿煤球機,然後在木頭沫子裡蘸一下。

在空地之用力煤球機的頭部,一個新鮮的煤球便被打製出來,在晴日裡曬上個兩天,便可以生活取暖了。

Advertisement

而另外一張圖紙便是煤球爐了,這個東西更簡單,無非就是做出箇中空有底盤的模,以鐵水澆灌之,然後由匠人打磨。

聽了劉鴻漸的解釋,一幫子鐵匠、鑄匠皆是目瞪口呆、驚爲天人!

侯爺不是軍人出嗎?怎的還懂俺們鐵匠的手藝?看侯爺這陣勢,侯爺難道還用過這個煤球機的東西?

不得了!不得了!一羣人甚至忘記了言語,皆是看著劉鴻漸眉飛舞的講解著。

“有誰有信心把這玩意兒做出來?”講解完,劉鴻漸說道。

其實剛纔講解時,幾個識字的匠人已經看了圖紙的分解說明,雖說都是簡字,但明末時大部分字皆已與現在無異。

這玩意兒難度最大的便是煤球機的機,煤球機手柄是活的,十二與球罩之間也是活的,二者結合負責把煤泥形並推出去。

這在後世早已是被淘汰掉的老古董,但在三百多年前的當下,足以稱得上是個劃時代的發明了吧!

剛纔幾個最活躍的年輕人這時便蔫了,他們也就打製過鋤頭、鐮刀之類的簡單件兒,這玩意兒,不會啊!

“侯爺,老朽或許可以一試!”老孫頭彎腰行了禮,謙遜的說道。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可不行!

“好說好說,圖紙就在這兒,你們皆可以同時開工,誰先研製出來,有賞!

嗯……就賞銀五百兩,匠戶戶籍可轉爲自由!”劉鴻漸略微思索了一下說道。

他本就從崇禎皇帝那裡要到了這個特權,而這個,也將是他用來激勵匠人們發憤圖強的一件利

五百兩銀子不足以改變某個匠戶家庭,但取消匠籍的桎梏,就意味著自己的孩子,再不用跟他老子一樣人欺辱、窮困一生。

Advertisement

他可以參加科舉爲,也可以經商做生意,更可以種地採桑……

而現在……侯爺說話自然是算數的。

沒有人知道,這些匠人曾忍過多屈辱,只此一句話,便足矣令所有匠人們瘋狂。

一羣年輕人接過圖紙瞬間把老孫頭包圍了,他們希老孫頭能不吝賜教,但其他同行皆是搖搖頭,因爲這本是不可能的事

泱泱華夏五千年,手藝活皆是師脈相傳,這是人家混飯吃的手藝,除非是自己的兒子,怎麼可能傳給外人?

“匠戶除籍是有條件的,需要把所掌握的技藝編撰書,一併由檔頭置。”

劉鴻漸略微皺了皺眉,幾千年來,中華大地不知有多技藝失傳,大部分原因都是這種師脈口口相傳,而不注重著書立說造的。

有了除籍的條件,即使分出自己所學,倒也沒什麼不公平,反正自己的孩子也不用再當匠戶。

爲了自己的後代不再像他們般人欺凌,匠人們大多不甚在乎。

其實煤的使用,也不僅僅侷限於蜂窩煤,畢竟這些皆是不怎麼產生有毒氣的無煙煤,就是大塊大塊的燒,注意通風的況下也沒什麼大問題。

蜂窩煤製造麻煩,不僅要把煤石敲碎末,還要重新打製,工序麻煩。

好在是勞力實在不值錢,而且古時的工匠大多都有匠人神,不似後世能工減料、絕不勤勤懇懇、踏踏實實。

而且蜂窩煤的推廣對象是富戶,煤比木炭要耐燒不知幾倍,燃放的熱量也是高於木炭,且木炭不僅製作更爲麻煩,本也是高的離奇。

明末時期,十斤木炭就要兩錢銀子,而煤呢?以產量來算,一百斤也不到五百文銅錢。

Advertisement

煤球爐頂部可以放置一片鐵餅,側邊開個,通到窗外一排氣的管子,除了取暖之外,上部還可以燒水、熱茶、做飯,一爐好幾用。

況且蜂窩煤加上煤球爐,放到屋子裡不比炭盆高大上多了!

劉鴻漸幾乎可以想象,這玩意真搞出來,絕對可以賺銀子。

而另一個方法便是針對普通人家的經濟實用型了,無非就是用泥和石頭壘一個竈臺,把大的煤快敲小個的便可湊乎使用。

代好了諸多事項,見天也不早了,劉鴻漸便在衆人的激聲中準備打道回府。

“哦對了老閻,你們三人忙完待會兒記得來本候府上,要過年了,一起喝點樂呵樂呵!”劉鴻漸上了馬說道。

“下遵命,就是大人不說,下三人也正有事要報與大人聽呢!”閻應元拱手相送!

“下什麼,咱們幾個還這麼客氣,有事兒晚上說,本候先走一步!”

說完劉鴻漸拍馬向家中行去。

ps:推書《北上伐清》,看到書名了嗎?知道幹什麼的吧?

ps:推書《大唐技師》,看到書名了嗎?知道幹什麼的吧?

ps:目前訂閱剛剛達到預期的一半,有點失落!

章節報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