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濤對這個要求有些意外,在請示過孫傳庭後,決定向財政拮據的西班牙提供三百萬兩白銀的貸款額度,抵押就是連接洲的中間地帶,也就是拿馬。
其中有一小塊地方是賣給大明的,這一次,幾乎將這個地域做爲抵押,或許是因爲西班牙自信區區三百萬輕鬆能還的上,沒有討價還價,很高興的拿走了大明的三百萬白銀。
其他國家,公司也想借,傅濤的意思是需要研究的政策,等候朝廷的批準爲由,收取了他們的申請書,沒有立即答覆。
神龍府的世界貿易大會,對大明的影響越來越大,朝報等報紙進行了連篇累牘的報讀。
那些編輯已經不再打著‘爲國爲民’,‘補災農’的旗號,而是公然宣稱要大力發展大明‘商品經濟’,鼓勵經商,推商業穩步,有序,健康發展。
外加這次貿易金額,在大明引起了巨大的震,朝野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聲音,反對‘商品經濟’的聲音最大,那些一直反對‘新政’的勢力找到新的攻擊點,皆由批判‘商品經濟’,掀起新的攻勢,試圖阻止‘新政’,‘歸本還原’,回到大明的祖制。
孫傳庭在離開神龍府之前,再次重申了朝廷的政策,言稱‘景正新政’是朝廷矢志不渝的改革計劃,絕對不會更改。
繼而各部門同時發生,堅定改革的方向不會變,將全力推‘新政’落實。
士林間的yú lùn對朝廷很不利,‘高買低賣’的商人逐利本被從頭到尾的批判,同時‘民爲本’的思想在大明轟轟烈烈的發展,各種文章層出不窮,明面上是辯論,實則上都是批判朝廷的政策,彷彿是一種運在醞釀。
朱栩在神龍府逗留,住的是布木布泰那幢特殊的小樓。
看著一份份報紙,朱栩搖了搖頭,扔到一邊,擡頭看向曹化淳,道:“孫閣老去應天府了?”
曹化淳道:“是,昨夜就走了,現在差不多應該快到了。”
朱栩笑了聲,端過邊的茶杯,道“陳奇瑜該頭疼了。”
曹化淳低著頭,臉上不敢笑。
‘新政’最大的阻力已經不在朝廷,而在底層,陳奇瑜到南直隸不過一年,不說對府一級的控制,怕是巡衙門都未必理順,現在催促著他推改革,很有可能適得其反的。
曹化淳的後還站著一個人,稅務總局局長,李唐。
朱栩放下茶杯,好整以暇的看著他,道“你是不是覺得,朕太急了,迫地方過甚?既想馬兒跑得快又不給馬兒草吃?”
李唐是畢自嚴的關門弟子,是他政治產的代言人之一,比起兵部尚書張國維,畢自嚴更欣賞李唐。
李唐躬而立,道:“臣不敢,臣只是覺得,這些年,朝廷推出的‘新政’太多,多到大部分懸於表面,無法落實……臣認爲,當徐徐圖之,一步一個腳印的走。”
朱栩看著他,神若有所思。
李唐這種想法,秉持的畢自嚴,畢自嚴的想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大明的朝野員,在士林間也有很大的市場。
他們不是反對改革,而是反對朝廷的過於急功近利,āo之過急,擔心改革若是崩塌,失敗,哪怕半途而廢,反而比不改革更早。
若是由此民**四起,天下盪,甚至羣雄逐鹿,改朝換代,那就太可怕了。
朱栩對這些人的擔心自然是心知肚明,手指索著一陣,道:“那你覺得,他們是真的沒有草,沒吃飽嗎?”
李唐頓時怔住了,不知道如何回答。
要說這些封疆大吏,他們的權職是集合了過往的三司,即便有大理寺,督政院等分權,但在行政事務上,權力那是前所未有,幾乎是土皇帝!
若非是現在的皇帝,閣太過強勢,對軍隊把控的太嚴,怕真的能出大**子。
這樣的權力,怎麼能說沒草,沒吃飽?
問題又繞了回來,核心的問題是:皇帝與閣太急,迫地方過甚,太急,讓他們失去了轉圜的空間,不能如以往那般舒服。
李唐眉頭皺了下,道:“皇上,臣認爲,我大明的舊窠太重,太久,不能用急藥,猛藥,更不能用虎狼之藥,從‘新政’以來發的問題來看,如果朝廷願意花一些時間,是能妥善理的。如此急迫的去推‘新政’,付出的代價……可能會很高。”
李唐的話還是謙虛的說,朝野一直有一種擔心,憂慮‘新政’進行過程會遭致隋朝或者王莽新朝那樣的社稷夭折的可怕結果。
朱栩對李唐也十分欣賞,這個人心思縝,行爲有度,知法守禮,是一個可以承前啓後的人。
畢自嚴將李唐當做是可以傳承鉢,繼承他政治產的人。朱栩則希他能穩步長,將來六部,進閣,承接孫傳庭之後的大明新局面。
朱栩心裡這樣期待,也就耐著心解釋道:“現在災嚴重,國力衰弱,民心日頹,朕要在這段時間完‘新政’改革,因爲這段時間,所有的矛盾都能看得清楚,一旦災結束,國勢會急劇恢復,那些矛盾就會被繁榮藏起來,再想去解決就要花費數十倍的力氣,數十年的時間,還未必能解決……你覺得,朕是等還是不等?”
李唐本來覺得現在改革,遇到的阻力最大,災過厚,國勢恢復反而容易,現在聽著才明白,原來皇帝與閣,是這樣考慮的。
他認真思索一番,擡手道:“臣愚鈍,謝皇上賜教。”
朱栩拿過茶杯,平淡道:“朕知道,這樣的理由說服不了你,也說服不了與你想法類似的人,但不管士林,民間如何議論,有問題,可以部討論消化,決不能擴散,造fēn liè,朝廷上下必須保持與朕,閣的一致,不得非議,不得使絆子拖後,這是鐵的綱紀,任何人敢與,朕決不輕饒!”
李唐連忙擡手,道:“臣明白。”
朱栩喝了口茶,道:“嗯,你在稅務總局做的不錯,有理有據,張弛得當,孫閣老幾次在朕面前誇獎你,勉勵自,戒驕戒躁。”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