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強者爲尊。
在大華展現出來的強大戰力前,九州的守護大名們並沒有什麼堅貞不屈的想法。當松浦清秀搶先到唐津請降之後,龍造寺信隆等其它大名都不甘落後,雖然還有點顧忌,沒有親自前往唐津,但也都紛紛派出了自己的家臣前來。
唐津,太子行轅外。
九州各國前來的使者們見了面,都紛紛打著招呼,過去都在一個島上。倭國是個島國,相對更封閉一些。
各島上的豪族基本上是世代統治,雖然也有權力更迭,但變來變去都是那和一些家族。
“一下,你們筑後國這是要降嗎?”
“難道你們前國不打算投降?”
“彼此彼此。”
代表大名們來的都是些名主,其實這些人也算是大名。雖然說倭國現在頒佈了班田制,但在此前,實行的還是莊園制度。貴族和地主佔據土地,在表面上這些土地是倭國朝廷所有,他們只是代理經營,在倭任書上署名,爲名田。
名田的主人就是名主,有小名主和大名主。小名主就是小地主和富裕自耕農。而大名主,則是貴族和地方豪強。
在令制國創立後,天皇還授封地方上勢力最大的大名主爲守護職。
正如前國的守護就是大名主龍造寺信隆,但前國的大名並不止龍造寺信隆,松浦清秀,其實也算是大名主,大氏等也都是前大名主,只不過他們沒有守護職,因此名義上前國是由守護大名龍造寺信隆,代替朝廷管理。
但正如倭國朝廷無法有效的控制這些守護大名一樣,這些守護大名也一樣無法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國領地。
在各國下面,還有各個分郡,由大豪族控制著,這些大名,只是名義上聽指揮,牽頭在政、軍事、治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獨立。
甚至就算是這些分郡的名主,也一樣並不完全控制著自己的分郡地盤,他們地盤,也一樣還有許多小豪族。
整個倭國,就是由天皇皇室、朝廷、公卿,以及下面的各國守護大名,還有分郡的大名,以及地方上大大小小的豪族們控制著。
這是一種相當鬆散的上下級關係,甚至各國之間,各郡之間,各家族之間經常戰都是常事。
只不過有的時候,相互妥協,能夠維持著一個平衡。
前來的各國大名們,其實也不完全是代表著守護大名來的,他們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在倭國朝廷無力抵抗大華時,他們也開始爲自己的家族尋找出路。
最好的出路,當然還是降華。
一羣大名相互換著看法,商議著該向大華提出什麼樣的條件。
說的最多的,還是羨慕松浦清秀,這個老賊,行最快,佔了個大便宜。在九州所有大名之中,鬆清家族的地盤不算最大的,實力也不是最強的,但卻就因爲下手早,倒讓他撈到極好的待遇。
一羣大名們聊的倒很盡興,一個個都覺得連松浦清秀都能撈到一個旅長當,那他們這些大名,還有他們後面的守護大名,哪個不應當得到更好的待遇?
“這旅長上面是什麼?”有大名問。
“聽說是師長來的,好像還有軍長,還有集團軍司令,南北衙大帥什麼的。”後國的一位大名說道。
“旅長能統兵五千,那師長能統兵多?”
“好像是一萬五還是兩萬來著。”
“這麼多?”那位大名驚歎。
兩萬兵,上次整個倭國六十餘國大小豪族們一起出兵,才湊了十萬人馬。平均一國出兵兩千不到,如前國,下面還有十一個分郡,一個分郡出兵不到二百。
雖說上次出的兵並不是各國各郡所有的兵力了,但倭國很常備兵,都是些農民,遇戰時徵召。平時,各家有點護衛而已。
按倭國的傳統,除了奴隸,所有的壯丁都有責任和義務爲被募兵的對象。然後這些士兵卻必須自己補給和養活自己,這有些類似於府兵,又不完全相似。
這更是一種沉重的兵役,這些主要由農民組的士兵,在倭國統稱爲防人。防人不是常備軍,很不正規,是一個很沉重的負擔,農民只能通繳納重稅來免除兵役。
打仗就得徵召農民,必然會影響生產,所以很多時候,倭人的戰爭,規模都較小,時間也較短,也是因爲這些原因。
兩萬個士兵,哪怕就是對於一個守護大名來說,也是一個他們無法募集到的兵員數字。就算士兵能夠自帶補給,可大名也得承擔不。徵召兩萬個兵,不但領地裡的生產可能耽誤,更會把他們直接給拖垮。
“這要是一個軍,那得多人?師都兩萬人了,軍不得五六萬,那一個集團軍不得十幾萬,南北衙一個衙多,幾十萬?”
“大華帝國有南北衙和海軍衙門,三衙一共有兵六十萬,常備軍。”
一名大華軍笑著過來,站在那裡對那些大驚小怪的大名們道。
“南衙十六衛,北衙十軍,每軍兩萬,海軍八萬。皇協軍的編制與大華兵馬編制略有不同,現在皇協軍只有一個旅番號,編制五千人,下轄三團九營。”
聽說皇協軍居然只有一個旅,這些大名們倒是意外了一下,還有點失。還以爲都能當個旅長師長甚至軍長什麼的。
“這位將軍是?”
“自我介紹一下,在下劉仁軌。”
“劉仁軌?對馬海戰劉仁軌,一戰殲滅我大和五萬艦隊的那個劉仁軌?”
“海神劉仁軌!”
一陣陣驚呼之聲響起。
劉仁軌的大名,可是太響亮了。因爲對馬海一戰,倭人甚至都給劉仁軌封神了,直接稱他爲海神。
這稱呼,喊的劉仁軌都有些不太好意思了。雖然對馬海戰看起來戰績驕人,但在軍界,其實大家沒怎麼把這場海戰當回事,因爲換誰來打這一仗,也都能取得這樣的績。
十八條一二級的戰列艦,誰來誰贏。
“久仰,久仰!”
“今日能得見海神真人,真是太激了。”
一羣大名見到劉仁軌,跟見到偶像一樣激,圍在他四周問這問那,就差上前問簽名了。
劉仁軌本來還以爲倭國大名們聽說他名字後,會對他怒目相視呢,誰知道,居然還這麼崇拜。
真賤,太賤了,簡直就是賤到家了。
怪不得都說倭人有傾向,還真是如此,把他們打的那麼慘,結果一個個還就服他。
“諸位,劉某奉皇太子之令,代表太子殿下,前來會見諸位,聽聽諸位給九州守護大名的想法。”
“皇太子殿下不見我等嗎?”
“就是啊,我等千里迢迢從各國趕來,皇太子殿下不見我等嗎?”
劉仁軌呵呵。
皇太子此前見松浦清秀,不過是千金買馬骨,並不是說馬骨就真的能值千金。就他們,不過是各郡大名,說好聽點,是大名,說的難聽點,不也就是個縣令嘛。
堂堂皇太子,豈是你們想見就能見的。
若是九州守護大名一起前來,說不定還就一起接見下。現在就來幾個分郡大名,皇太子纔不會自降份見他們。
“太子殿下還有公務在,諸位有什麼話要說的,可以對某說,某可以回頭轉告太子殿下。”
一羣人還想囉嗦。
劉仁軌咳嗽一聲,目一掃。
刀鋒般的目掃過,一羣大名都老實的閉了。
“一個個來。”
前國守護使者大義隆上前一步,“某是大義隆,前國守護龍造寺信隆的家臣,也是高來郡大名。特代表家主來拜見大華皇太子殿下,我家家主願意歸附大華,但是希得到太子殿下的保證。”
一名武爲劉仁軌端來一把椅子。
他坐下,架起。
淡淡的問,“什麼保證?”
大義隆愣了一下。
“就是保證大華不會侵佔前國········”
“停。”
劉仁軌手停了大義隆。
“你大什麼?”
“大義隆,前國高來郡大名,我大氏曾經是前國守護······”
劉仁軌打斷他的話,“好了,不用說那麼多,某也沒有興趣聽你大氏的輝歷史,大義隆是吧。我想你是有些誤會,我大華此次前來,並不是來拜訪做客的,說直白點吧,我們是來征服的。”
“太子殿下給了你們一個月的期限,是讓你們歸附投降。我們不會給你們什麼不侵犯之類的保證,一個月你們歸附大華,則以後你們就屬於大華治下,只要你們繳納完征服稅,那麼你們以後就是大華子民,那麼你們的私有財產,就將到大華的律法保護。”
“你可明白?”
大義隆傻眼,這是什麼況。
“可是,可是松浦清秀歸附大華,到的待遇並不是這樣。”
劉仁軌笑笑,“那是因爲松浦清秀是第一個歸附的,第一嘛,總得有點獎勵嘛。至於你們,錯過了這第一,就算是第二,也沒有獎勵了。該怎麼就怎麼,投降歸順,繳納徵服稅,然後出兵權、治權,就可以了。”
大義隆站在那裡不知道怎麼接話,其它的大名們也都個個愣在當場。
不對啊,不應當是這樣的啊。
章節報錯
宰者宰相,執者執政。 上輔君王,下安黎庶,羣臣避道,禮絕百僚,是爲宰相。 佐政事,定國策,副署詔令,爲宰相之亞,是爲執政。 因爲一場空難,賀方一邁千年,回到了傳說中“積貧積弱”同時又“富庶遠超漢唐”的北宋。一個貧寒的家庭,一場因貪婪帶來的災難,爲了能保住自己小小的幸福,新生的韓岡開始了向上邁進的腳步。 這一走,就再也無法停留。逐漸的,他走到了他所能達到的最高峰。在諸多閃耀在史書中的名字身邊,終於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星際第一女戰神東姝, 某天突然加入一個黑包群! 女戰神一臉懵逼,順手一戳! 恭喜你搶到饑荒年代1。 下一秒, 東姝出現在1976年的大西北…… 東姝:我,我靠? 快穿,有狗糧,無CP。
莫名穿越異世七十年代,家徒四壁不說還欠著巨額的外債,奶奶不親爺爺不愛,還有外債。心雨小姑娘發奮圖強,奈何前途荊棘叢生,小姑娘怒了,誰敢攔我,讓你們嘗嘗鐵拳的滋味。遇到帥男,怎麼看怎麼感覺熟悉,這是何道理?
天下人都說,王妃葉知舟愛慘了寧王,她以一個棄妃之身,一夜之間成為神醫,治皇帝,救妃嬪,逆轉乾坤,為寧王掙萬兩黃金家財。 誰要是敢動寧王一下, 她葉知舟能提著刀把那人斬首示眾。哪怕寧王將她虐得肝腸寸斷遍體鱗傷,她也依舊甘之如飴。 直到有一日,她喝得爛醉,對寧王說: "寧渡, 你笑起來很像他,隻要你肯笑一笑, 想要什麼我都能給你。” 冷傲矜貴的寧王聞言忽然發了瘋,將她壓在床上,一遍一遍問他像誰。 後來,有人說寧王被王妃寵瘋了,王妃對他厭倦,他就跪在他門前,啞著嗓子說自己心甘情願做替身,她卻再也不肯看他一眼
她是自異世穿越而來的幽魂,千面殺手,醫毒雙修,亦是大魏京城內跋扈克母的侯府千金。 他是他國公主之子,生父不詳,傳聞嗜殺成性,容顏醜陋。 一紙婚書,一場刺殺,讓兩人的命運緊緊綁在一起。 她殺人,他殿後,他為了試探她的身份,三番四次上門,夜探香閨。 本以為神不知鬼不覺,誰知卻被她堵在門口。 「世子殿下這般不請自來,可不是君子所為」 「本世子志不在君子」 「……」 冷麵冰山腹黑世子VS妖孽無良神醫殺手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