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周瑜品味孫策的話時,那掾吏又快步走了出來,深深地看了孫策一眼,側相邀。
“府君請二位中庭相見。”
周瑜頗有些意外。他本以爲陸康會對孫策這近乎無聊的問題置之不理的,沒想到陸康卻要請他們進去,而且這麼客氣,要在太守府的正庭見他們。孫策卻一點也不意外。如果陸康還不肯見他們,他是準備打進去的。太守府戒備森嚴,他也不是一個人,索把事鬧大,他倒要看看陸康敢不敢把他和周瑜抓起來。
二人隨著掾吏來到中庭。陸康坐在堂上,一儒服,手邊放著一卷竹簡。他大概有六十多歲,中等材,國字臉,疏眉朗目,花白鬍須,打理得很清爽。神雖然不嚴厲,卻非常莊重,剛而不猛,不怒自威。一羣或老或的儒生坐在一旁,看著走進來的孫策和周瑜,神各異,但不人都眼睛一亮,爲這兩個翩翩年喝采。周瑜也便罷了,他是廬江世族,人所皆知的濁世佳公子,孫策不過吳郡富春一寒門,武人之子,和周瑜走在一起而不相伯仲,也算是難得了。
“不曾想我吳郡後輩中也有如此才俊,可惜空有一副好皮囊,腹中草草。”陸康有些意外,心中惋惜。他微微欠還禮,手指了指側剛擺上的一個座位。“孫君的問題高深,我不能作答,還請孫君指教。若能言之理,此座便爲孫君而設,效陳仲舉爲徐孺子故事。”
話音未落,座中便是幾聲驚呼。陳蕃是黨人三君之一,名聲卓著,徐孺子是豫章名士,被奉爲“人傑”典範,陳蕃爲徐孺子設專座的故事無人不知,向來是士林中的佳話。陸康雖然不敢和陳蕃相提並論,但效仿前賢,如此對待孫策,也是給足了孫策面子,足以當得之前的輕慢之失。
當然了,這是孫策能回答他自己提出的問題的前提下。如果回答不出來,他就是自找沒趣,怨不得陸康不給他面子了。給你臉,你還得有本事兜住才行啊。
一時間,無數雙眼睛落在孫策的上,神中了多了幾分玩味,就連周瑜都有些張起來。孫策眼界是提高了,但他究竟知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如果不知道,這可有些丟臉啦。他悄悄地扯了扯孫策的袖子,示意孫策不要輕舉妄,免得騎虎難下。
孫策眉頭一挑,老實不客氣的拉著周瑜走了過去。周瑜還有些猶豫,卻被孫策按著肩膀坐下,孫策也提起襬,跪坐下來,心裡不罵了一句。這麼坐……真難啊。
陸康轉過頭,靜靜地看著孫策,心中卻輕笑一聲:稚!這座只怕你坐下去容易,站起來難呢。
孫策從容問道:“明府君想問哪一重天?”
陸康愣了一下,好奇心大起,緩緩說道:“那你不妨說說我們頭頂的這片楚天吧。”
中國古代早就有九重天的說法,但這九重天不是指層層包裹的九重,而是指不同方位。比如《呂氏春秋》就說,天有九野,中央曰鈞天,東方曰蒼天,東北曰變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皓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東南曰天。前漢的《淮南子》也說,中央曰鈞天,東方曰蒼天,東北旻天,北方玄天,西北幽天,西方魭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東南天。配合天圓地方的說法,哪一重天和大地的距離都沒有區別,甚至可以說沒有一個確定的數據。即使是同一片天空,也要看你在什麼位置,位置不同,距離自然也不等。
陸康聽到孫策那個問題的時候就知道這個問題無解,他讓孫策進來只是想殺殺孫策的銳氣,讓他不要得意忘形,以爲老子孫堅立了功就能放肆。孫堅的軍功再多,爵再高,也不代表孫家步世家。現在聽到孫策反問他要問哪一重天,他突然意識到孫策不僅僅是要刁難他,他似乎真知道答案。
孫策功奪取了主權,繼續不按套路出牌。他自己心理有數,別看他對三國史涉獵頗深,真要引經據典的討論經義,他絕對抓瞎。要想擊敗陸康,必須牢牢控制著討論方向,拳打死老師傅。
“明府君說的楚天是有云之天,還是有星之天,如果是有星之天,又是哪一顆星所在之天?”
陸康再次愣住了,一時不知道說什麼纔好。“這……有區別嗎?”
“明府君量過嗎?”
“沒有。”
“沒有量過,你怎麼知道沒區別?”
陸康皺起了眉,面不悅之。“那孫君量過?”
孫策早有準備,再次反問,迫使陸康跟著他的思路走。“我如果說量過,你信嗎?” WWW¸ тTk Λn¸ C〇
陸康啞口無言。他知道富春孫氏不以學問傳家,孫策雖然讀過書,但沒有拜過名師,充其量也就是識得幾個字,解得幾句經而已,自己有足夠的自信應付他,這才讓孫策進來,想讓孫策見識見識什麼真正的學問。沒想到孫策一進門就咄咄人,連發數問,每每都在他意料之外,讓他措手不及。
“總不能孫君說什麼,我就信什麼。”陸康強迫自己鎮定下來,反脣相譏。
“對啊,不管我量過還是沒量過,明府君都不信,對不對?”孫策微微一笑,以退爲進。“既然如此,我告訴明府君如何去量,明府君自己去求答案,明府君覺得如何?”
陸康冷笑一聲:“你說的方法大概不出九章之類吧?這個不用你說,我也會。我只想知道,就算你能用這些方法算出天高,又怎麼算地厚?”
《九章算》在漢代已經完備,而且爲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種,很多時候就是算經的代名詞,陸康自然是知道的。在他看來,孫策所說的方法無非是算經裡方田、廣之類的算法。那些算法的確可以算距離,理論上也可以算天高,但是,地厚你怎麼算?
陸康這個反問很犀利,避免了和孫策在天有多高這個問題上進一步糾纏,直指要害。
“知道了天高,自然就知道地厚。”孫策輕嘆一聲:“不過,你如果抱著天圓地方這種已經過時的舊論,那就談不起來了。明府君,我冒昧問一句,你聽說過南先賢張衡張平子的渾天說嗎?”
陸康猶豫了好一會兒。“你是說‘天如子,地如中黃’嗎?我聽說過,不過未曾做過研究,不敢妄言。”他有些不甘的瞅了孫策一眼。“孫君對張平子的學說很悉嗎?能否講解一二?”
孫策歪了歪,意味深長地笑了。“你又沒研究過,我說什麼,你知道是真是假?”
陸康的國字臉有些扭曲,這話太傷人了。我說的你又不懂,那還有什麼好說的。陸康年近古稀,還是第一次被一個年青人當面鄙視,而且這個年輕人還是一個不學無的武人。
孫策憾地嘆了一口氣,接著又說道:“既然明府君對天地之道不太悉,那我就換個簡單些的問題吧。夫子曾雲: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敢問明府君,夫子可曾說過以怨報德?”
堂上一片死寂,衆人有的面面相覷,有的結口結舌,有的則長而起,怒視著孫策,恨不得將他生吞活剝了。
周瑜心中長嘆一聲。繞了半天,孫策還是來打臉的。做了那麼多鋪墊,要聽的只是這最後一響。
-
-
章節報錯
「歷史爽文」熬了個夜,李寬回到了大唐,成爲李世民的二兒子楚王李寬。他曾是長安城四害之首,是李世民口中的孽子。他是世家的眼中釘,又是勳貴的最佳合作伙伴。他是商人眼中的財神爺,也是匠人眼中的救世主。他是農業發展的助推劑,是科學技術的奠基者。他是番邦屬國的噩夢,是大唐開疆拓土的功臣。……且看李寬在“全才系統”的助力下,帶著大唐百姓走向奔小康的生活。
紹者,一曰繼;二曰導。 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旋即,皇九子趙構在萬眾期待中於商丘登基,繼承宋統,改元建炎。 然而,三個月內,李綱罷相,陳東被殺,岳飛被驅逐出軍,宗澤被遺棄東京,河北抗金佈置被全面裁撤……經過這麼多努力之後,滿朝文武終於統一了思想,定下了擁護趙官家南下淮甸轉揚州的輝煌抗金路線。 不過剛一啟程,在亳州明道宮參拜了道祖之後,這位趙官家便一頭栽入了聞名天下的九龍井中,起來後就不認得自己心腹是誰了! 朕要抗金!可朕的心腹都在何處? ! 這是一個來自於九百年後靈魂的真誠吶喊,他在無可奈何繼承了大宋的名號後,更要將這個朝廷與天下導向一條新路。 故稱紹宋。
明朝末年,天災人禍,戰亂四起! 李建安穿越成為破軍戶,窮困潦倒。 叮! 系統來了! 可以複製物資! 「糧食X100袋」 「盔甲X100套」 「火槍X100把」 「大炮X100門」 哈哈哈,李建安徹底發了,富可敵國! 「你一個小旗?有自己的騎兵?」 「你一個百戶?敢和韃虜對陣?」 「你一個千戶?有自己的艦隊?」 崇禎皇帝哭了;「李哥,幫幫忙,借我點糧食吧?」
重生東漢末年,成為最不受曹操寵愛的兒子曹茂,覺醒暴君系統。“叮,宿主斬殺張繡,平定宛城之亂,獲得霸王之勇!”“叮,宿主強納呂布之女,獎勵天龍破城戟!”“叮,宿主用黑死病屠戮烏桓,獲得火炮圖紙!”“世人都言曹阿瞞殘暴,吾觀其子曹茂更盛之。”且看一代暴君曹茂,如何平定三國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