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長,程普先趕到了。他和孫堅年齡相當,圓臉龐,濃眉大眼,材壯碩,走路時雙略微有點外八字,這是長時間騎馬留下的痕跡。看到孫策,程普未語先笑,對孫堅說道:“將軍,這才幾年時間,伯符就了英氣的年郎,能夠從軍征戰了。”
孫堅心中得意,故意板著臉哼了一聲:“豎子,愣著幹什麼,不認識你程叔叔了嗎,還不上前見禮?想當年你還尿了他一呢。”
孫策很無語。這跟我真沒關係。他上前見禮,程普搶先扶住。“好了,好了,又不是第一次見面,何必如此拘禮。將軍,這是要爲伯符接風嗎?”
孫堅哈哈一笑,擺擺手。“德謀莫急,等義公來一起再說。這位是廬江周氏子弟周瑜,字公瑾,與伯符同年。他通曉兵法,剛剛爲我出了一計,我們也許有機會解決糧草問題了。”
程普含笑點頭。“後生可畏,可喜,可賀。”
又過了一會兒,帳外響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孫策尚未擡起頭來,便有一人推帳而,大聲說道:“將軍,我正在訓練,這麼急著我回來,有什麼重要的事嗎?”
孫策定睛一看,眼前這人高七尺五寸左右,臉略長,雙目炯炯有神,鼻樑直,脣略薄,脣上兩縷又黑又亮的短髭,材偏瘦,腰細長,手裡握著馬鞭,配著一緻的鐵甲,脖子裡還圍一條火紅的布巾,神抖擻。即使孫策見慣了帥哥,自己也是一個貨真價值的大帥哥,也不得不讚一聲這大叔帥氣。
見帳中有人,還有生面孔,帥大叔韓當收起笑容,臉一整,犀利的眼神左右一掃,目在周瑜臉上停了片刻,又看向孫策,頓時眼睛一亮,重新出笑容。“伯符,你什麼時候到的?”
孫策連忙躬行禮。“見過義公叔叔,今天剛到。”
“好漂亮的小子。”韓當上下打量了孫策兩眼,擡手輕脣上的短髭,朗聲大笑。“看來從現在開始,我韓當要退居其次了,營中當以你爲魁首。”
孫策大汗。兩個大男人比,你得多氣啊。雖說知道漢人重值,魏晉更是把這習慣推向極端,作爲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他還是不能接這些,寧願素面朝天也不願意與人比。他連忙說道:“不管到什麼時候,都是義公叔叔最,策豈敢與義公叔叔並肩。”
韓當再次大笑,快步走到孫堅邊,坐了下來,拱了拱孫堅的肩膀。“現在可以說了嗎?”
孫堅輕笑一聲:“義公來了,自然可以說了。公瑾,你把你的建議再向程司馬和韓司馬說一遍。”
周瑜應聲而起,向程普和韓當行禮。孫策卻是心裡咯噔一下。孫堅和韓當這麼親,明顯不是普通的君臣應有的表,莫非……老爹和他有什麼不可描述的關係?他突然想起一件事。《三國志·韓當傳》上有這麼一句:以便弓馬,有膂力,幸於孫堅。還有一句:當勤苦有功,以軍旅陪隸,分於英豪,故爵位不加。終於堅世,爲別部司馬。他當年看到這兩句的時候,還因爲“幸於孫堅”這句話該怎麼解和人爭論過,覺得對方摳字眼。現在看來,陳壽用這個字不是隨便用的,大有深意。
怪不得孫輔特意提醒他,這裡面有故事啊。
孫策心中腹誹,連周瑜說了些什麼都沒注意,等他回過神來,周瑜已經說完了,孫堅還沒說話,韓當一拍案幾,大聲說道:“好,這個計策好!雖然我們只有三四百騎,打劉表卻是綽綽有餘了。襄以南皆是平地,正適合騎兵奔馳,且莊園,可以戰養戰。德謀,你以爲如何,願不願意走一趟?這裡最適合出戰的也就是我們兩個了。”
程普笑著擺擺手。“義公,你別忘了,這裡騎功夫好的不僅有將軍,還有伯符。他雖然年輕,武功卻是將軍親傳,並不比你我弱。”
韓當一拍腦袋。“沒錯。想當年,我還教過伯符騎,他一學就會,一練就,的確是個習武的奇材。伯符,要不要跟我們走一趟,我給你挑兩匹好馬。這可是真正的遼東馬,從幽州來的。”
孫策連連搖頭。“我就不去了,還是陪著父親,學習用兵之道,準備攻擊樊城。不過,我會備好酒宴,恭候二位叔叔凱旋。”開什麼玩笑,我是來救老爹的,做的是統籌全局的大事,哪有時間跟你去劫糧草。換作以前的孫策也許沒問題,我嘛,沒時間。
韓當惋惜不已,又勸了幾句,孫策堅決不答應,他也只得作罷。計策已定,孫堅隨即下令將營中騎兵集中起來,給程普和韓當,讓他們帶上十五日的輜重軍械,擇地渡過沔水,去襲擊劉表的輜重隊伍。
三百餘騎悄悄出了大營,消失在夜之中。
孫策隨孫堅一道,送程普和韓當出營。站在營外,孫堅看著騎兵消失在遠,突然嘆了一口氣。
“伯符,程韓二位此去,必能大有收穫。不過現在被騎兵襲擊的是劉表,將來被騎兵困擾的卻是我們。你覺得南真的守得住嗎?若董卓從武關來,或袁紹從昆來,我們都將面對擁有騎兵優勢的對手,勝算不多啊。”
孫策知道孫堅在擔心什麼,他在策劃控制南的時候就和周瑜討論過這些問題,要不然也不會他一提襲擊劉表的糧草輜重,周瑜就想到了騎兵。南號稱天下之中,四通八達,是兵家必爭之地,各方爭奪是很自然的事。雖然董卓很快就掛掉了,袁紹也沒能揮師南下,但張濟叔侄從武關南,曹取道昆徵荊州,孫堅的這個擔心一點也不多餘。
“阿翁,正因爲難,所以纔要儘早準備。如果阿翁都守不住,後將軍更守不住。”
“怎麼守?”
“拒敵於境外,遠近攻。”
孫堅轉過頭,盯著孫策看了片刻,又看看周瑜。“你們是說徐州牧陶謙?”
孫策搖搖頭。“徐州太近了,我們說的是幽州的公孫瓚,還有黃巾。”
-
-
章節報錯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雲。鷓鴣聲裡數家村,瀟湘逢故人。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辛棄疾 天下第一大幫江左盟的宗主梅長蘇化名蘇哲來到帝都金陵,同時也帶來了一場場風波與一團團迷霧。 具有雙重身份的貴公子,爭嫡中的太子與親王,手握禁軍的國中第一高手,統率南境鐵騎的美麗郡主……周旋在這些權高位重身份不凡的人之間,爲什麼反而是行事低調的蘇哲成爲了所有事件的核心? 掀起狂風巨濤的那隻幕後之手,會不會就是前一波惡浪席捲之後留下的泡沫? 他的身份,究竟是雪夜薄甲逐敵千里的少年將軍,還是病體支離年壽難永的陰沉謀士? 他重回舊地再遇舊友,他翻雲覆雨機關算盡,到底是想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 這是一個既有晦暗陰謀,也有兄弟情義的故事,在這個故事沒有走到最終結局之前,也許你,也可以左右它的走向……期待你的觀看,更期待你的意見哦~~
陰差陽錯,誤入大唐。 這裡有豐神如玉的李淳風,亦有那悶騷腹黑的袁天罡。 這裡有婉媚無雙的小高陽,亦有那豆蔻十三的武媚娘。 既來之,則安之,且看搖頭擺尾穿越而來的李魚郎,一恩、一仇、一情、一夢、一信一諾間,如何嬉鬧貞觀,玩轉大唐!!!
那一年,一道流光起自天外,墜於東南。 那一年,孝宗皇帝託孤於榻前。 那一年,天地翻覆,雷海漫天。 也就是那一年,他子承父業,只是小小的百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