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王殿下這番話,基本上都是楊軒所說的,當時他聽到就覺得十分震驚,但今日,滿朝文武聽到這話,震驚的程度不亞于他。
是啊,稻谷之中總有些長得特別壯,所結的谷粒也更多,為何不將這些優質的稻谷單獨挑選出來進行培育呢?
滿朝文武頓時就將視線投向了那位朱大人,以及工部尚書齊大人。
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你們工部沒有總結出來?
工部尚書齊大人看著那個朱侍郎,雙目幾乎要噴出火來,你小子吃飽了撐的要捧人家臭腳,竟然敢參淳王殿下。
結果還不蝕把米,把自己都給坑了。
作為工部尚書,工部多年來毫無建樹,齊大人難辭其咎,這會兒也由不得他辯駁了,他只能起袍下擺,噗通一聲跪倒在地。
“臣無能,請陛下責罰。”
“罷了。”皇帝陛下擺了擺手說道:“齊卿明日便擇通農耕之人,好好地研究一番稻谷如何增產。”
皇帝陛下此時心中所想的并非如何罰臣子,倒是看向淳王殿下的眼神有些不同了。
自己這個三兒子,一貫以來都默默無聞,也從不拉幫結派,今日卻一改常態,不但言辭犀利,而且言之有,有理有據,令他不由得不高看一眼。
看來這個兒子了啊。
至于接連有人告狀,皇帝陛下怎麼能不清楚所為何事,無非就是有人眼紅他一手掌控了礦鹽的生產制作而已。
“承弘,你剛才所言的稻谷增產之法,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
“啟稟父皇,此事并非兒臣所想,而是另有他人。”
“哦?是何人啊?”
“父皇,便是提出礦鹽提煉鹽之人。”
“原來是此人,看來是個人才呀。”
皇帝陛下頓時來了興致,畢竟那人提出的制鹽之法,不但解決了大盛朝用鹽的困難,還解決了自己庫空虛的問題,不由得他沒興趣。
“父皇,此人還說,稻谷的培育還有雜之法,只要多加試驗,必能增加產量。”
皇帝陛下對于技的問題不興趣,但是也明白人才可貴:“如此人才,卻流落民間,殊為可惜。”
“父皇,兒臣也是這般想,但是此人無意朝堂,不過兒臣卻覺得,有功不賞豈不是有損我朝廷面。”
人家整了這麼一個聚寶盆塞自己兜里,自己好歹也要意思一下吧,皇帝陛下點頭道:“弘兒言之有理,可是此人無意為,該如何封賞呢?”
“兒臣以為,可封一個爵位。”
他的話剛說出口,一個老頭跳了出來:“此事萬萬不可,近百年來,咱們大盛朝無戰功不封爵,此例不可破。”
皇帝陛下也是點了點頭,雖說制鹽之法功勞不小,但是為此開了封爵的口子,將來什麼人整點事都想要封爵,那就麻煩了。
于是他便看向這個老頭,此人正是吏部尚書,也是歷經兩朝的老臣了。
“馮卿,依你所見,該如何封賞啊?”
這禮部尚書拱手一禮道:“此人既有才,卻又不愿朝為,可封承直郎。”
在大盛朝,承直郎屬于文散的職,就是一個無職無權的虛銜,為正六品,這種虛銜,基本上是連同其他封賞一起,屬于湊數的。
比如封某人為某某職,但是又顯得不足以彰顯其功,就會再加封個承直郎之類的虛銜。
這跟淳王殿下提議的封爵,可是天差地別啊。
“父皇,封承直郎,似乎難彰其功,須知制鹽之法可是解決了自古以來缺鹽的難題,而且稻谷增產之法若,也是造福千秋萬代的功績。”
淳王殿下據理力爭,這向天要價,就地還錢,討價還價嘛,他跟楊軒可學了不。
“那依弘兒之見呢?”
淳王知道這封爵恐怕是沒戲了,但是楊軒又不愿為,所以這種虛銜還是比較合適的。
“依兒臣之見,可封中大夫。”
這中大夫也是虛銜,但卻是從三品,這個品級不算低了,比淳王殿下品級都高,朝中百,有超過八的人,見了他都要稱呼一聲楊大人。
本來淳王殿下還以為馮尚書還要價,可是沒想到他卻如老僧定一般,不吱聲了。
畢竟只是一個虛銜的散而已,無職無權的,誰會為了這事去掃淳王殿下的面子呢。
草率了。
淳王殿下腦海中升起這麼一個念頭來。
“既然眾卿都沒有異議,那就這麼定了,王大伴,擬旨,封……”
皇帝陛下說到這里卡住了:“弘兒,此人姓甚名誰啊?”
“此人名為楊軒,江寧縣人士。”
“封楊軒為中大夫,賞銀千兩,綢緞百匹,田十畝……”
皇帝陛下說著又瞅了自己兒子一眼:“夠嗎?”
一看皇帝有意加碼,淳王殿下趕說道:“此人在應天府尚未有房產。”
“那就再賜府邸一座。”
“謝過父皇。”淳王殿下趕謝恩。
皇帝陛下又說道:“改日宣他進宮來,朕也想見見此人。”
“是。”
宴席之后的小曲就這麼結束了,正當眾臣準備退下的時候,皇帝陛下忽然臉一變:“朱孝文。”
這一聲喊,猶如驟起雷霆,眾臣都吃了一驚。
剛才還是和風細雨,怎麼突然一下就雷霆震怒了呢?
而那個工部侍郎朱孝文,更是嚇得一哆嗦,當即跪倒在地:“臣……臣在。”
皇帝陛下瞇著眼睛瞅了他幾眼,眼中出三分不滿七分厭惡。
“工部侍郎朱孝文,居其位不謀其政,著罷免其職,回家靜思己過去吧。”
文武群臣頓時一陣忐忑,同樣是不謀其政,剛才工部尚書就只是一句罷了便揭過了,而這個工部侍郎卻直接被一擼到底。
皇帝陛下此舉,分明就是另有所指啊。
這朱孝文攻訐淳王殿下,所為何事?
其中關竅,細思極恐啊。
朱孝文此時已經是臉慘白,跪在地上瑟瑟發抖,好不容易才出一句話來:“謝主隆恩。”
等他說完這句話,再抬起頭來的時候,皇帝陛下都已經走得沒影了。
不過說起來,皇帝陛下也算是手下留了,只是罷削職而已,真要心狠的話,直接殺頭抄家都有可能。
而第一個跳出來參淳王殿下的監察史,也是驚得像鵪鶉一樣,猶如劫后余生一般。
文案一: 姜涼蟬一朝穿書,對著一家子注定是炮灰配角的傻白甜犯了愁。父親兄弟將斷男主仕路,她將蠻橫作妖害死女主,斷男主情路。手握劇情,她瘋狂補救,鞍前馬后地在沈放和女主之間穿針引線,妄圖將功補過。終于劇情進行到情人橋,女主踏上這座橋,從此就跟男主鎖了,癡纏一生受盡寵愛。站在情人橋頭,她松了一口氣,準備功成身退。 沈放盯住她,下巴一抬:“這橋,你上。”姜涼蟬:?????我把你當兄弟,你卻把我當媳婦?主角和惡毒女配之間就不能有一點單純而又感人的友情嗎? 文案二:世人都道,沈放白長了一副妖孽相,其實是個人間閻羅。他最討厭的,就是京城姜府那一家,尤其是那姜家大小姐。直到元宵看花燈,姜涼蟬被人踩掉了鞋,眾目睽睽之下,沈放泰然自若、姿勢熟練地蹲身給她穿鞋。********沈放本來心里只有家國和時事,偏偏她橫竄出來,在他面前橫沖直撞。后來,又在他心里橫沖直撞。他的丫頭哪里都好,就是有一點不好:太愛做媒,總想往自己懷里塞人。沈放氣苦,忍不住暗示她:“你覺得我們之間算什麼?”小丫頭眼淚汪汪,滿眼全是感動:“你也把我當兄弟了?” 算了,還是早點把她揉進懷里省事。 閱讀指南: 1、本文架空,架得很空很空,請勿考究。 2、沙雕古言小甜文。
現代大學生崔燮穿越了,穿成了明朝一個五品官的兒子,可惜剛穿越過來就被父親驅逐回遷安老家。他帶著兩個仆人在小縣城里住下來,從此好好生活,好好賺錢,好好考科舉,一步步回到京城,走上青云之路 本文有很多章讀書考試的內容,枯燥的八股文比較多
【團寵、萌寶、甜爽、穿越】 江湖傳言,逍遙派大師姐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女羅剎,早晚要一統天下。 其實她只想嫁人生娃,種田養鴨。 一朝穿越,夢想成真啦! “宮先生,不得了,夫人一胎72寶!” “沒關系,不嫌少,二胎還有機會吶!”
某游戲達人一句戲言,偶然穿越。從此變成命運環繞著無數破滅Flag的反派大少爺。他不驚反喜,雙眼冒光道:“這……這實在太帶感了!”隨后,口含真言,收集成癖,建造成狂,創新陣法,一步步改善宗門處境,愚弄命運中滿滿的破滅Flag,嘲諷那不知身在何…
常聽穿越,一朝穿越,一起穿越的竟然還有個素不相識的老鄉?本來還有些懵逼的張司九一下冷靜了下來。順手指點了老鄉蒙騙之路后,她也去熟悉自己的新身份。嗯,只有八歲?啥?驚聞噩耗母親難產命懸一線?好不容易搶救下來一個,張司九主動扛起了養家的責任。新生兒沒奶吃怎麼辦?張醫生卷起袖子:我來!一大家子生計艱難怎麼辦?張醫生卷起了袖子。大宋醫療環境差怎麼辦?張醫生又卷起了袖子。張司九信心滿滿:只要我醫書背得夠快,一切困難它就追不上我。至于老鄉嘛——張司九禮貌詢問:請問你愿意為醫學而獻身嗎? 各位書友要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