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魂穿傻皇子,開局炸京都 第332章 破敵關鍵

《魂穿傻皇子,開局炸京都》 第332章 破敵關鍵

第332章 破敵關鍵

“巨型石炮車?是火炮嗎?”劉愚好奇地問道。

徐世廉介紹說道:“巨型石炮車和火炮的確有些相似,但更像是投石機的一種改良和增強。巨型石炮的炮以木頭製造,所用彈石重達百斤,程將近百丈,炮彈落地時可將砸進地面深7尺,威力非同小可!”

程百丈……我們的護城河距離城池是110丈,這剛好避開了巨型石炮車的程啊,妙啊!徐先生果然高明!”劉愚讚歎地說道,豎起了大拇指給徐世廉點了個讚。

“殿下過譽了,徐某為王爺邊的幕僚,為永安軍的軍師,自然要考慮得周全。更何況,這一次的對手,還是徐某一生的命中宿敵北酋!”徐世廉沉聲說道。

劉愚輕舒了一口氣,“有先生運籌帷幄,本王還有什麼可怕的!對了,剛剛聽先生說這三弓床弩的程是800米吧,也就是200多丈遠?”

徐世廉點了點頭,“沒錯,雖然巨型石炮車無法攻擊到城池,可我們城牆上配備的三弓床弩卻可以攻擊敵人,就更別說程和威力更強悍的火神炮了。”

“太好了!本王最喜歡看到的就是敵人打不倒我們,可我們卻能狠狠地揍他們!”劉愚不回想起了當初倭寇大戰時,倭寇鐵甲船上配置的火炮本攻擊不到兩側山崖。

而兩側山崖上的三門火神炮卻可以居高臨下,攻擊到鐵甲船和倭寇。

若是北酋人真的南下進犯大燕,那兵臨城下之時的狀況,豈不是和倭寇一戰時的狀況一樣,只有挨打的份了?

想到這裡,劉愚反而有一期待,盼著北酋人南下,好一雪前恥為平酋村慘死的百姓復仇!

“不過殿下也不要掉以輕心,畢竟北酋十八部一旦出,將會有數萬,甚至是十幾萬的大軍兵臨城下。”

Advertisement

“是啊,北酋大軍有數萬人甚至更多,都是一些經百戰的驍勇善戰之輩。可我們永安卻只有3000名新兵,還得把全永安的士兵都集中在一塊。這要是在平原上展開野戰,我們必輸無疑啊。”

“徐某建議殿下,不如先上一道奏折上報朝廷,看看能否盡快將永安恢復一府之地,那樣殿下就可以再次征兵了。”徐世廉提議說道。

劉愚連連點頭,“好,我一定會試試,之前我還在想這件事。”

“不過從以往來看,恐怕這一道周折遞上去,會遇到很大的阻礙,尤其是太子一黨絕對會跳出來反對。至於睿王一派……”

“睿王,我的大哥就更見不得本王得勢了。當初愚王這個封號,就是出自李惟嵩的手筆。”劉愚冷哼了一聲。

“睿王雖說自然不願意見到殿下的崛起,可如今殿下卻能夠牽製住太子一黨。或許李惟嵩那相,想要讓殿下和太子拚個兩敗俱傷,他們則坐收漁翁之利。”

“李惟嵩那老巨猾的家夥真沒準會這麼做。但是,我太了解我那大哥的為人了,他就是個嫉賢妒能見不得別人好。”

劉愚對睿王的厭惡更甚於太子,回想起當初年時,曾為了把自己關進狗籠子裡的經歷,就更是憎恨不已。

劉愚暗自發誓終有一天要把睿王也關進狗籠子裡,不單如此還要放狗咬他!

還有太子!劉愚也要把他丟進糞坑,要讓當初在京都所有欺負過曾經的那個自己的人們遭到報應!

“那就只能看最後,李惟嵩是否能夠說服睿王了。但似乎吃過這幾次虧之後,睿王倒也收斂了幾分,雖然做不到對李惟嵩俯首帖耳,但也算是言聽計從了。”徐世廉說道。

Advertisement

劉愚冷哼了一聲,“那就希這個愚蠢的大哥,能夠睿智一次吧。”

“不過殿下也不必擔心,若是上奏被駁回,我們在城頭上布置大量的城防武,來彌補兵力上的不足。這裡有一份徐某列出的清單,還請殿下盡快派人趕製和采購。”

劉愚大概掃一眼清單上的武裝備,就像三弓床弩一樣,很多城防武和設施木匠村和虯龍村的木匠和鐵匠就可以製作。

“好,我這就讓人去辦,趕在秋天來臨前把這些武裝備都加製作出來。唉,真是多虧了虯龍山的礦產被我們奪回來了,否則鐵匠沒有鐵礦,就又要重蹈覆轍了……”

劉愚再度回想起倭寇大戰前,因為沒有武裝備一度陷困境。

如今若是沒有虯龍山的礦產,想要從永安周邊,隸屬於譚家的那些武商人手中弄到這些武裝備就難了。

“殿下,聽聞說,在霍山的管理下,虯龍山的礦產開采的進度很快,源源不斷送往了虯龍村,如今虯龍村的鐵礦就快堆積山了?”

“是啊,這多虧了霍山還有擅長尋找礦脈的土猴子,有了充足的鐵礦資源真是解決了軍備上的大問題。不過雖說武裝備是不問題了,但現在最大的問題,反而又是銀子了……”劉愚對徐世廉說出了永安財務危機的狀況。

“的確,無論是重建還是軍備,都需要大量的開銷。不過殿下放心,宇文直那邊不久後就會給殿下送來後續的貨款了。”徐世廉說道。

“對了先生,唐大人為了執行咱們的上策,最近不是聯絡過宇文直嗎?提沒提到過本王的那些財寶賣得怎麼樣了?”劉愚關心地問道。

“唐大人並沒有提起此事,只是提及了倭桑國船員近日都抵達永安。同時宇文直也派了一名倭桑國船員偽裝了倭寇和譚家接頭,約定7天后在海上進行軍火易的事。”徐世廉回稟道。

Advertisement

劉愚點了點頭,“那看來上策都已經準備得很妥當,就差兵部左侍郎司馬律抵達永安了?”

“殿下說得沒錯,這次計劃的實施,就由我和唐大人全權負責,殿下您就不必再去海上冒風險了。”

“那怎麼行?這麼有趣兒的事,怎能得了本王?我連帝王墓都去了,難道害怕海上的大風大浪?再者說本王還想親眼看到譚家到底是怎麼栽跟頭的!”劉愚冷笑著說道。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