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皇子:開局被李世民趕去封地 第493章 你在這指桑罵槐呢

《大唐皇子:開局被李世民趕去封地》 第493章 你在這指桑罵槐呢

沒有人知道今日到底發生了什麼,吐蕃國師從大唐皇宮之中出來的時候,整個人臉更黑了。

高原的烈日并沒有讓他紅滿面的臉上出現半點影,但大唐皇宮高頌的擎天柱就像是在他頭上的影,揮之不去。

“大唐皇帝哪里是仁德之君,他只是看起來仁德。”

“獅子大開口的時候,胃口也太大了吧,舍利子那麼多,他直接掃了一百顆,三千舍利子,那可是幾十條吐蕃勇士的命啊!”

祿東贊覺很難,采玉是一件艱苦的事

然而,最近,舍利子的消息就像是突然消失了一般。

如今,驛館之中還有吐蕃死士的斷手斷腳,他們沒有被雪山困住,卻被那個什麼玉山活生生摔死。

想要找個高一點的地方,實施天葬,讓天空之中的雄鷹帶他們回家。

可大唐中土之地,關中平原,哪里有雄鷹?

只有一些烏在不停的聒噪,試圖等待著那些腐爛的尸

回到驛館,祿東贊直接病倒了。

他眼前仿佛出現了一條灰的線,線的一邊,是佛普照的舍利子,另外一邊,則是那些死去的人的游魂,站在昏暗之中,出手,里念念有詞:“來啊,國師,這邊很好,你也來。”

混沌之中,祿東贊猛地坐起。

“不能就這麼消沉下去,大唐皇帝的事解決了,我的事還沒有解決。”

“吐蕃的希,就在這些舍利子!”

“祿東贊啊祿東贊,你怎麼能這麼消沉呢?你該振作起來啊!今日,我就去打聽消息!”

門外,兩個文書憂心忡忡,看到祿東贊出來的瞬間,他們心頭籠罩了兩天的云這才放下。

Advertisement

兩天,不過是眨眼的功夫,但他們知道,一百顆舍利子,兩天之中,給了祿東贊煎熬,也給他們帶來了無盡的煎熬。

“走,打聽舍利子的消息!”

兩個文書面面相覷,他們不理解,現在已經沒有舍利子的消息了,聽說所有的舍利子,都賣完了。

“國師,咱們去哪里找舍利子呢?”

“你們去勾欄,我去青樓!”

……

李世民的案頭放著李淵的信件,現在李世民在猶豫,要不要打開。

長孫皇后不停的給李世民著腦袋,最近公務繁忙,大唐變化極多,這個夏天,風調雨順,很有地方出現災

這是難得寧靜的一年,陛下本該能好好休息。

但架不住地方吏治總是出現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東家長,西家短。

李世民罵罵咧咧了一天,這會兒里也依舊不安生。

“觀音婢,朕這個皇帝當的,沒意思啊。”

“本以為勵圖治,乃是大步向前。”

“沒想到,竟然是如此景,都說案牘勞形,可案牘之事不做,就一直擺放在那里,地下的人是時候換一換了,朕當年說,天下英雄盡彀中,現在……”

長孫皇后也是嘆息一聲:“陛下之功,天地可鑒,如今只是小小挫折,就唉聲嘆氣,怎能為千古君王?”

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擰繩的。

大臣沒啥可上奏的,蒜皮的事都會當功績。

兩個老太婆吵架,都能寫一萬多字,中間還夾雜著各種各樣的方言,李世民是看里面吵架的方言就已經頭疼不已,在加上那些奇奇怪怪的說不清楚的鄰里關系,李世民本想不到,還有這種奏折。

Advertisement

更可氣的是,有的員,沒事找事,吃喝拉撒也寫上,偏遠之地,修個茅廁,也大書特書。

這個況發展下去,可不太對。

“陛下,不如看看太上皇的信,休息一下?”

李世民撓了撓頭,最近頭頂的白頭發似乎有些增長的跡象。

按照這個趨勢,用不了太久,他可能已經老去了。

明明才三十多歲,怎麼就老的那麼快?

憑什麼老爺子六十六歲,還能生個兒子?

“朕,也想再生幾個。”

“觀音婢,你還行嗎?”

長孫皇后錯愕了一下,隨后掩一笑:“陛下,您當務之急,乃是養好子。”

長孫皇后哪里不懂得那個樸素的道理,只有累壞的牛,哪有耕壞的地?

更何況,陛下最近狀態不太好,地還沒有反應過來,牛就沒了。

李世民嘆息一聲:“行吧,再別說了,看看老爺子的信。”

“老爺子也真是的,朕在長安,腦殼疼的時候,他也不弄來點華子。”

“那玩意兒雖然有些嗆鼻子,但確實解乏的。”

長孫皇后心里面默默嘆息,現在老爺子在齊州不鬧騰就行了,家事國事天下事,哪件事都不簡單,想辦事,都不容易。

人人都想當皇帝,可真正當了皇帝,了皇后,本不一樣。

六朝舊事隨流水,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

何嘗不知道政治潛規則?以前的規則,被陛下當年推翻之后,如今的長安,看似了世家一頭,可私底下依舊暗流涌

李世民打開李淵的信封,幾個大字映眼簾。

“二郎,近來可好,你的禮不行啊,老夫覺得有些摳門兒了。”

李世民膛之中有什麼東西蹭一下就竄到了頭上。

Advertisement

拿著信封的手開始默默抖了起來,好家伙,太上皇一點也不知足,那麼多錢呢!那可是一棵黃金樹啊,那是朕最喜歡的禮了。

著頭皮繼續看,還是撕碎信,這是個問題。

李世民選擇了前者。

“二郎,你知道的,齊州這個地方,老夫過的也一般般。”

“無非就是吃的好一點,住的好一點,也好了一點而已。”

“你的弟弟,以后就靠你了,別再搞那麼多事了,他還小,只是個孩子。”

“對了,李恪也來了,老夫很是歡喜,李恪這個孩子,聰慧無比,像你,老夫打算好好教他,以免他走上彎路……”

李世民腦門之上,只有一團漿糊,還有兩個信息。

李恪去了齊州。

李淵指桑罵槐!

“觀音婢,恪兒可在宮中?”

李世民對自己這個三兒子,似乎并不上心,他突然想起來了,是許久沒有看到李恪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