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平君趙佾雙眼噴火,豬隊友,怎麼會有這樣的豬隊友?
郭開這個佞小人,你懂什麼戰陣,還進攻是最好的防?
臨陣換將,這是兵家大忌。
春平君趙佾直接跪在地上,吼道:“大王,不能聽信佞之言,臨陣換將,這是兵家大忌,大王難道忘記了先王時的長平之戰嗎?”
“長平之戰的教訓,難道還不能讓大王警鐘長鳴嗎?”
“春平君,你竟然大逆不道,長平之戰是孝王主導,難道你說孝王的做法是錯誤的?”
“長平之戰,錯在于趙括急于求勝,被秦國白起切斷了糧道,并不是孝王的錯,君王是不會有錯的。”郭開抓住趙佾的大逆不道,開始炮轟趙佾。
趙佾憤怒地看向了郭開,恨不得食其,喝其,吼道:“郭開,你休要胡攪蠻纏,你這個佞小人,來人啊,把這個佞小人拖下去斬了……”
郭開嚇了一跳,連忙跪在地上,求道:“大王,春平君他要殺臣,大王救命……”
趙遷怒極了,寡人是讓你們來出謀劃策,抵抗秦國大軍的,你們一見面就相互掐架,怒道:“春平君,寡人才是趙國的君主,難道你要取代寡人,做這趙國的君王?”
趙佾也嚇了一跳,連忙再次跪在地上:“臣不敢,臣只是一心為了趙國江山社稷,為了大王啊!臣的忠心天地可鑒。”
趙遷平復了一下緒,淡淡地說道:“太傅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邯鄲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如今大秦鐵騎已經快要到邯鄲城下了,難道你想要寡人為秦國的階下囚嗎?”
春平君趙佾說道:“大王,如今的邯鄲城,是快要被圍城了,可秦國同樣不好,楚王派遣大將軍項燕攻打秦國云夢之地,奪回了楚國舊都郢城。”
“如今,整個云夢之地又被楚國所掌控,秦國在云夢之地,只有十萬大軍,已經被項燕殺的所剩無敵,聽聞嬴政開始已經招兵,就連十幾歲的孩子都派上了戰場……”
“而齊魏同樣派遣了十幾萬大軍,前來救援邯鄲,把秦國王賁的十五萬大軍牽制在漳河以南不得彈,一旦我國撤兵,齊魏兩國絕對不會再對秦人發大戰。”
“到時候,王賁的十五萬大軍,就會輕松越過漳河,突破南長城天險,兵臨邯鄲城下,到那個時候……邯鄲就真正的面臨滅頂之災了。”
“而太行司馬尚的大軍,已經牽制著王翦,沒有讓王翦前進一步,一旦司馬尚撤兵救援邯鄲,王翦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或許就會與張赫兩面夾擊司馬尚的主力。”
趙遷聽著平原君趙佾的哭訴,心中很是煩躁,現在的況是,外面都被牽制住了,可張赫的那鐵騎馬上就會來到邯鄲,這騎兵誰去抵抗?
“大王,丞相春平君這是拿大王您和邯鄲城在賭,國家危亡,豈能當做賭局?這是春平君紙上談兵,不怕萬一,就怕一萬啊!”
然后跪著往前挪了幾步,哭道:“大王,先聽臣給您分析一番。”
趙遷看向了郭開,太傅雖然不懂戰陣,但卻是最維護他的一個忠臣,有時候太傅的想法,還是對他有很大的幫助的,奪回李牧的兵權,太傅出了大力。
“太傅,說說你的看法。”
郭開看向了春平君趙佾,分析道:“春平君只是分析了外在的因素,卻是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人,那個人就是張赫,張赫才是對趙國威脅最大的那個人。”
“臣研究過張赫的平生事跡,此人雖出道時間不久,可自從出道后,從未有過敗績,先是滅了韓國,打得魏國割地求和賠款,此后張赫北上殺的匈奴逃大漠,占領了我北方三郡其中兩郡……”
“張赫那廝,這次又被秦王嬴政封為鎮北大將軍,先是破了代郡,殺我一萬鐵騎,后又水淹飛狐口,破開了龐煖的狙擊,此后一路南下,在我趙國境,如無人之境,再破井陘要塞,后殺田單六萬大軍。”
“可我趙國損失了數十萬大軍,張赫那廝帶領的十萬鐵騎,如今還有八萬左右,而且都是銳中的銳。”
“我趙國已經沒有騎兵了,拿什麼對狙擊張赫的騎兵,一旦讓張赫圍了邯鄲城,依照張赫那賊子的狠辣,可能會屠城的……”
趙遷聽著郭開繪聲繪的描述,后背汗豎起,這簡直又是一個人屠白起啊!
按照太傅所言,豈不是邯鄲已經沒救了?
他也對張赫有所研究,按照黑衛士給他的報,張赫這個人用兵如神,從未有過敗績,是個強勁的對手。
這次龐煖失利,田單戰死,他也覺到了,張赫才是最難纏的。
所以,希所有大軍,都前往邯鄲,護衛邯鄲城的安危。
可母后那邊似乎和昌平君穿上了同一條子。
竟然反對他的這種做法,昨日他還和母后鬧了翻了。
氣得他母后親自穿上了戰甲,說是要前往信都城(邢臺),親自督戰。
為了母后的安危,他放棄了之前召回所有大軍護衛邯鄲的想法,就是不想讓母后去信都冒險,到時候他還落下個不孝的罵名。
“大王,太后帶著兩萬邯鄲的守軍,親自前往信都了。”
就在這個時候,宦者令韓倉來到趙王遷邊,小聲地說道。
趙遷猛然站了起來,咆哮道:“母后簡直胡鬧!寡人已經讓步了,還如此做,這是想要置寡人于不孝啊!”
他已經放棄了召回所有大軍的想法,母后為何還要這樣寡人呢?
“這是太后的親筆……”
趙遷一把抓過竹簡,憤怒地看完了上面的容,接著,他抬起了腦袋,雙眼含著淚水,好久之后,淚水這才落。
“母后……”
這是一份倡后的絕筆信,說是已經前往信都,構筑第三道防線,防張赫的大軍,第三道防線在,倡后在,第三道防線破,倡后會自殺殉國。
希趙遷聽從趙佾的建議,為了趙氏江山,絕不能撤回大軍護衛邯鄲,因為這樣做,會讓邯鄲城滅亡的更快,撤回大軍,這是秦國最希看到的結果。
只要堵住張赫的大軍,邯鄲不被圍困,秦國南面被楚國所侵,可能會撤軍,回援咸,到時候,邯鄲之危,會解除的。
而且,最后一句話,讓趙王遷都為之抖了一下。
大將軍李牧,帶領一萬胡服騎,借道月氏國,進了秦國隴西郡。
趙遷沒想到,他和倡后奪了李牧的兵權,而且還把他哥哥趙嘉送到了九原,即便自己亡了,李牧大可以立趙嘉為王,在九原再建一個趙國,趙氏脈依舊在,為何李牧拼死還要救援邯鄲城呢?
“李牧,寡人虧欠了您!”
趙遷收起了這竹簡,命人立刻燒掉,絕不能讓這個消息流傳出去。
可能當初李牧和他母后達了什麼協議。
當初他們母子奪了李牧的兵權后,他可是下令要夷了李牧三族,結果他母后親自站出來為李牧求,而且春平君趙佾,更是發下毒誓,為李家擔保。
原來如此!
母后早就安排好了一切,與楚國項燕和已經分道揚鑣的李牧,暗中達了協議,在邯鄲危急時刻,雙方圍咸救邯鄲。
趙遷終于松了口氣,放下了心中的恐懼,看向了春平君趙佾,淡淡地說道:“大伯,您起來,母后去了信都城督戰,張赫狡猾如狐,您還是去助母后一臂之力吧!”
趙佾驚訝地看向了趙遷,不知道趙遷為何看了那份竹簡,就改變了想法?
他不知道太后對大王究竟說了什麼?
雖然納悶,但還是心中高興,大王終于是明悟了,沒有聽從郭開這等佞小人的讒言。
倡后的這個計劃,竟然連趙遷和趙佾都不知,可能知的只有李牧項燕和倡后三人,這做的也太了,不得不說,倡后是個人。
不愧是被后世網友調侃評為“趙國史上九位風云人之一:兩大名將,三位太后,四大臣。”
“大王放心,臣這就趕往信都,構筑第三道防線,保證張赫不能南下一步。”
郭開懵了,大王為何突然就改變了主意?
難道大王不怕死嗎?
等趙佾離開后,郭開這才問道:“大王,現在太后連保衛邯鄲的最后兩萬人都帶走了,這邯鄲太危險了啊!”
“如此做,相當于把大王置于最危險的地方了!”
趙遷臉上出了笑容,說道:“太傅不用擔憂,現在該擔憂的應該是嬴政,哈哈哈……”
郭開疑,問道:“難道有人要去刺殺嬴政了?”
“哈哈哈,非也,李牧大將軍帶領一萬胡服騎,已經借道月氏國,渡過了黃河,進了秦國隴西郡。”
“如今秦國將所有的兵力,都投放在整個山東,隴西和咸,本就沒有一兵一卒。”
“何況,秦國南部,被楚國占領大片領土,楚國大將項燕,可能會攻關中,配合李牧,兩邊夾擊咸。”
郭開心中大驚,咸要失守了?
如此說來,一旦咸被圍,秦國可能就會真的要撤兵了。
“這麼驚的消息,不知道能賣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