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泰宮。
秦王嬴政為了讓齊人看到他的真誠,專門給這宮殿起了這麼一個名字,魯泰宮。(齊魯之地,泰山作為名山大川。)
離秋端坐在新房里,房屋里一切應有盡有,陪嫁的侍,靜候在邊,這次他出嫁秦國,他哥哥齊王建也算是出了,陪嫁是相當的厚。
“你們下去吧,待會大王應該就回來了。”
“是!”
侍們緩緩退去,屋子里只剩下了離秋一個人,只是心中卻是開始張起來。
畢竟秦王嬴政可是秦國的王,自己今后就為了大秦的一部分,再和齊國沒有任何聯系了。
只是依舊擔憂,和親并不能解除齊國的危機,加上齊國減軍費開支,只有八萬士兵,鎮守在秦齊邊界,全國都在搞農業,富國強民。
可他知道,秦王嬴政的野心,絕對不可能讓齊國發展下去,遲早有一天,秦國的鐵騎,會踏破齊國的都城,將齊國納為大秦的一部分。
也聽說了,燕國修筑了阻擋秦人的長城,但依舊被秦人攻破了,如今燕國王室和貴族們,已經逃到了遼東偏遠地方。
除去遼東外,大秦占領了燕國全部城池和土地。
“吱呀!”
大門被打開,離秋不由地慌張了起來,自己想這些事干什麼?自己已經是秦王的妃子了。
從今天起,自己的任務就是相夫教子。
嬴政進來后,關上了大門,離秋趕起作揖:“臣妾見過大王。”
嬴政笑道:“從今日起,你我便是夫妻,沒有旁人的時候,無需多禮。”
嬴政坐在床沿,看著眼前裝扮的佳人,笑道:“今天你比往常更!”
“多謝大王夸獎。”
嬴政淡淡地問道:“你認為齊國存在好,還是為大秦的一部分好?”
離秋心中一愣,果然,大王還是不肯放過齊國。
離秋低頭道:“大王,此乃國之大事,臣妾不該。”
“今日,寡人允許你談論朝政,或許寡人會茅塞頓開,有其他的想法呢?”
離秋沉思片刻。
“大王,作為齊國的公主,臣妾自然是希,齊國留存下來,為大秦的藩屬國,但作為大王的妃子,作為秦人,臣妾自然是認為,齊國為大秦的一部分最好。”
“大王的志向是一統天下,豈能讓齊國破了大王的志向?”
嬴政點點頭,笑道:“你很不錯,是個聰明的人。”
“今晚寡人就不走了,由你伺候寡人就寢。”
離秋閉上了雙眼,好久之后,終究是下定了決心,齊國無開明的君主,無能臣武將,這樣的齊國存在,只能禍國殃民。
“是,大王。”
離秋下了決心,終于是將自己當做了秦人,既來之則安之,這樣自己后半輩子,恐怕才能安晚年。
至于齊國的生死,齊國貴族的將來,不是該心的。
作為齊國的公主,齊王建的妹妹,他沒有任何的發言權,齊國的貴族們,說和親就和親,將送到了秦國。
一群大男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犧牲了。
齊國,那是一個沒有脊梁骨的國家。
一夜無話。
第二日凌晨,離秋早早起床,安排好了一切,等待秦王嬴政醒來后,前往議政大殿上早朝。
等嬴政走后,離秋便帶著侍,前往太后趙姬的宮殿,拜見趙姬。
天氣已經很冷了,趙姬的子骨也不太好,要不是大秦醫學院用藥養著,恐怕早就走了。
冬天來臨,老人的日子就更加不好過了。
不過今天還是早早地起床,因為自己又增加了一個兒媳婦。
是見過齊國公主離秋的,那孩子聰明,乖巧,十分賢惠。
“臣妾見過母后,母后萬安。”
太后笑著道:“來,來這邊坐。”
“謝母后。”
“來這邊還習慣嗎?要是有什麼缺的東西,盡管讓侍去稟報羋華,今后和幾個妃子要友好相,可不敢將關系鬧僵了,你們要是弄得后宮烏煙瘴氣,政兒還如何理朝政?”
“母后放心,臣妾不敢。”
“此后,臣妾自當效仿太后和娘娘,做一個賢惠的人,做好自己的事,絕對不會給大王添。”
太后很滿意,就給兒媳婦賞賜了很多東西。
離秋也和諸位妃子見了個面,還將自己從齊國帶來的東西,分給諸位妃子。
離秋終于是安下了心,以為太后會很嚴肅,妃子們會不好相,因為他見慣了宮里的斗爭,結果在這里,他到的是家的溫暖。
他的丈夫嬴政,不愧是秦國的王,不愧是要一統天下的人。
大朝會上,今日議論的話題是,隨著秦國一統中原,各國并大秦的版圖,但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尖銳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對于大秦的發展,是相當嚴峻的。
李斯作為奉常兼任丞相,站出來,提出了三個問題。
“六國的貨幣不同,度量衡不同,購買力不同,大大的影響了商品的換,給各個部門和民生帶來了困難。”
“各國的馳道不同,雖然此前已經開始修路,按照大秦的馳道規格修筑馳道,但楚國,燕國,齊國方面,必須馬上跟進。”
“第三點是最為重要的,此前諸國各自為政,文字的形極其紊,這讓政令的推行和文化的流造了嚴重的障礙。”
“尤其是政令,從大秦下發到地方,經過多次傳達,竟然變了味道,甚至有人借用政令,指鹿為馬。”
嬴政對于李斯提出來的這個三個問題,十分重視,這也是他一直以來想要解決的三個重大問題。
一個國家,只能有一種文字,一種度量衡,一種貨幣,一種文化習慣。
不然,就很難形一個團結的國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偌大的國家,還是會分崩離析。
不過這幾個問題,必須要一個個來解決。
而首當其沖的便是文字,這是個最為重要的東西,因為它承載的東西太多了。
文字是文化傳承的基,想要鞏固大秦的統治,文字必須統一。
嬴政沉思良久,終于是下定了決心,現在有紙張輔助,更能完“書同文”的重大決策。
“諸卿議議,該以何種文字作為統一文字?”
王綰緩緩地站出來,躬稟報道:“大王,如今大秦境,已經習慣了秦國的大篆,而諸子百家也在學習大秦的文字,所以臣以為推廣大篆才是上上選。”
姚賈緩緩站出來,看了一眼王綰,卻是反對道:“大王,臣不贊同,文字主要的作用是傳承文化,傳達政令,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但大篆太過繁瑣,想要在六國推廣,恐怕是有些難度。”
“臣以為,只有最簡單的東西,才能更容易讓六國的臣民接。”
王綰看了一眼姚賈:“那太尉以為哪個國家的文字,更加簡單……難不太尉還能創造出新的文字?”
李斯卻是眼前一亮,臉上出了笑容,馬上上前道:“大王,王丞相說的對,咱們可以重新簡化文字,作為新的文字推廣。”
“臣是這樣想的,現在不管選擇哪國的文字,對于其他地方的百姓和讀書人都是不樂意接的,如果大秦按照七國的文字,綜合一下,創造出一種新的文字,豈不是推廣更加有效?”
嬴政眼前也是一亮,不愧是寡人的小機靈鬼,這個方法好!
但還是有些大臣不買賬,比如秦國的土生土長的大臣們覺得,還是秦國的文字好,外來的大臣,覺得他們最早學習的文字好。
但這些人,在秦王嬴政面前,都不敢吱聲。
史大夫馮劫也笑道:“這也何嘗不是一種辦法,不過想要重新創造出一種新的文字,還是相當的困難。”
太史令胡毋敬聽到李斯的提議,馬上上前道:“大王,臣愿意接手這份工作。”
秦王嬴政咳嗽一聲,創造一種新的文字何其艱難,他也是知道的,而且創造出來的這種文字,到底值不得值得推廣,還有待文字出來后才能得知。
于是說道:“既然太史令有此等志向,此事便由你太史府主持,同時李奉常協助,中車府令協助。”
“等新的文字創造出來后,由諸臣一起定奪。”
“大王英明!”
諸臣躬齊聲大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