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昕覺得孩子總待在會寧宮里也不怎麼好,反正會寧宮四周也安全,就會偶爾帶孩子出來逛逛玩玩。
起先是去就近的,長春館。
長春館就在會寧宮后頭不遠,寧城公主住時曾經讓人把里的秋千拆掉,顧昕前陣子就讓人重新裝上了——反正那秋千很低的,就算從上面掉下來,也頂多摔個屁蹲。
當然除了秋千,長春館里還有旁的可以消閑取樂的玩意兒。比如假山石,別的山石要奇峻秀,這里的卻選的很有趣——比如有塊伏著的,象只貓兒趴在那里,顧昕估計以前還可能還有孩子騎到石頭上去,不然的話為什麼石頭上面磨得那麼呢?有塊在高的,象猴兒的樣子,還有水池邊的,象只。
石背上還生了青苔,遠遠看去幾可真。
不過對霖兒來說,這麼大的孩子還不會欣賞什麼奇石,什麼秋千。他高興,是因為從他悉的會寧宮里走出來,長春館和會寧宮是不一樣的,房子不一樣,院子不一樣,里面的花草池塘都不一樣。
霖兒一眼盯上了水邊的紅魚,這些魚養得神伶俐,只要一丟魚食,就蜂擁而至,挨挨,你爭我搶,十分的活潑。
一旁小太監捧著魚食碗,輕輕的撒下一小撮魚食,看著下面的魚頭攢,霖兒高興的咯咯直樂。
“這是魚,魚。”顧昕在一旁教他。
霖兒含含糊糊的發出旁人聽不清也聽不懂的聲音,但顧昕明白他是在認真的學話。只是礙于現在還小,心有余,力不足,說不出來而已。
“那邊有花,我們去看花好不好?”
霖兒的興趣來得快去得也快,很聽話的任由顧昕把他抱起來,朝著花池走過去。
世人常說小孩子不懂事,但顧昕覺得不是。覺得霖兒相當聰明——好些事他心里是有數的。別看平時母宮人太監照料他的時間也不短,但是他很能分得清顧昕和“其他人”的區別。只要顧昕在,他的注意力就很會放到旁人上。當然,皇上也是一樣。
皇上能陪孩子的時間更,他早起去前朝的時候,有時候連顧昕都沒有醒來。而有時候他回到會寧宮,霖兒都已經睡了。隔三岔五這父子倆能湊上機會見一面,皇上還沒有多時間哄他抱他。
可他似乎也明白這是他親爹,對皇上的態度也是一樣的依親近。
宮里的孩子以后的路會很艱難,但起碼現在,顧昕想讓兒子過得快活些。出宮什麼的辦不到,但是讓孩子散散心踏踏青還是沒問題的。
母子倆還放了風箏——說準確些,是太監們放風箏,顧昕和兒子負責袖手旁觀。
顧昕還折了柳條,輕輕在兒子上打兩下。說是打,其實那力道輕的象是蹭過去。
這是家鄉那邊兒的風俗,說是這樣做,可以把冬天的寒氣晦氣走,孩子一年都能平平安安不生病。
這柳條也沒扔,帶回去讓人煮了,然后泡一泡,傳說功效也是一樣的。
柳條能不能消災去厄顧昕不知道,就記得小時候,年年家里都要折一把柳條煮水的。
也許真有什麼治病的功效吧。?
她和他初見:她被人扒去外衣,他贈她衣服遮身,她送他一吻許終身。
云陌第一次見到晉蒼時,他在殺人!第二次見到他時,他還在殺人!第三次見到他,他……要殺她!云陌:攝政王別鬧,你獻身,我收還不行嗎?
紀雲蘅發現她撿來的小狗瘋了。 見到她不會再搖着尾巴往她腿上蹭不說,給它帶的飯也不吃了,還不讓她摸,就藏在角落裏用一雙大眼睛戒備地看着她。 她只是無意間說了句:聽說皇太孫是個囂張跋扈的主。 就被小狗崽追着咬了大半天。 紀雲蘅氣得把它拴在院子裏的樹下,整夜關在外面,任它怎麼叫都不理,鐵了心地讓它好好反省。 誰知隔日一大早,就有個俊俏的少年爬上了她的牆頭。 ———— 許君赫原本好好的跟着皇爺爺來泠州避暑,結果不知中了什麼邪,每到日落他就會穿到一個叫紀雲蘅的姑娘養的小狗身上。 這小姑娘在紀家爹不疼也沒娘愛,住在一個偏僻小院裏,被人騎在頭上欺負。 這種窩窩囊囊,逆來順受之人,是許君赫生平最討厭的。 可是在後來張燈結綵的廟會上,許君赫來到約定地點,左等右等沒見着人,出去一找,就看到紀雲蘅正給杜員外的嫡子送香囊,他氣得一把奪下,“昨天不是教你幾遍,要把這香囊給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