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杜家,趙茯苓也就這點子印象了。
芍藥卻立刻點了頭:“是,杜國舅之子名秋石,年十九,在……在宮變時死了。”
“死了?”趙茯苓揚起眉頭,“怎麼死的?”
芍藥搖頭:“奴婢也不清楚,只聽宮里人提起過他。說他死的可惜,去年才被先皇點為探花。”
趙茯苓沉默片刻,又問:“那杜家可還有其他人口?”
芍藥皺起秀氣的眉頭,冥思苦想,最后卻搖了頭:“陛下登基后,杜家闔府上下全部以謀逆之名被抄斬。便是杜府也被查封,應當是再沒有旁人了。”
趙茯苓聞言,抿起了。
倚在床頭,有一搭沒一搭的拽著床幔。
片刻后,卻忽然出聲:“這位杜公子,應當不是杜家人。”
芍藥剛鋪好床,聽到這話,好奇轉頭:“娘娘說什麼?”
趙茯苓坐起來,看著芍藥篤定道:“你說的杜秋石,去年被先皇提為探花郎。但應齊昨日才說過,他隨他家主子征戰沙場多年。那杜秋石既是探花,又怎會去邊關從軍?”
芍藥聽得愣住,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是哦……”
趙茯苓繼續問:“你非常確定這杜公子是上京人嗎?”
被趙茯苓這麼問,芍藥反而又不確定起來:“八是。”
“那便是了。他是上京人氏,在這種況下,又特意稱自己姓杜。杜這個姓氏,應該對他有特殊寓意。”
趙茯苓直接聯想到杜皇后,問芍藥,“杜皇后膝下幾子?”
芍藥忙道:“兩子,先太子和七皇子,均為杜皇后所出。”
“那太子和七皇子人呢?”
芍藥也不奇怪趙茯苓什麼都不記得,只是坐在床邊,耐心道:“太子殿下南巡時,被洪流帶走意外亡。七皇子……在宮變時,與杜皇后一同被燒死在坤寧宮了。”
趙茯苓驚呆,沒想到這一家子這麼慘。
“確認燒死了?”
芍藥點頭,“坤寧宮有兩尸。”
“有尸卻不一定是他們的。”趙茯苓面容緩和下來,悠悠道,“萬一只是金蟬殼之計呢?”
要知道,隔壁這位杜玄公子,上恰好有蛟龍圖騰的玉佩。
若是沒有猜錯,這杜玄,大概就是被“燒死”的七皇子了。
趙茯苓的推斷有理有據,芍藥卻被驚得瞬間睜大了眼。
知道這丫頭膽小,趙茯苓又語氣平和的安:“我只是猜測,不一定準確。而且誰規定探花郎就不能從軍?他也有可能是杜家獨子杜秋石。”
趙茯苓饒有興趣的半側著子,撐腮繼續說道:“再或者,退一萬步來講,這位公子還有可能只是瞎編個姓氏,以此掩人耳目。來上京的商賈眾多,天南海北到跑,會說上京話也正常。一切都說不準,是吧?”
芍藥聽自己又推翻論證,繃的小臉終于輕松了些。
但趙茯苓明顯對那個七皇子更興趣。
問芍藥:“你知道那七皇子的名諱嗎?”
芍藥忙搖頭:“奴婢不知。”
趙茯苓點點頭,索不再問,自顧自的躺了下去。
秋風蕭瑟中,他拽著她,目光沉沉“阿兮,彆鬨了,跟我回宮。”“回宮?你可捨得許我東宮之主?”“朕把這天下萬裡山河都許你。”
啦。李玉竹拽來鄰居單身少年:你小子盯我五年了,就不表個態?穆元修看著她手里的棍子:……*只是,她好不容攢了點家底,哥哥們開始敗家了。大哥:三妹,國庫缺銀,借我二百萬兩急用。二哥:三妹,哥哥這里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寒冬,可否借我三十萬套冬衣御寒?三哥:小妹,家里窮得揭不開鍋了,借我四十萬石糧食吧?父王爹:乖女兒,為父不像你幾個哥哥們那麼貪,只想借你男人用一用。李玉竹:……???...
穆千璃爲躲避家中安排的盲婚啞嫁,誓死不從逃離在外。 但家中仍在四處追查她的下落。 東躲西藏不是長久之計。 一勞永逸的辦法就是,生個孩子,去父留子。 即使再被抓回,那婚事也定是要作廢的,她不必再嫁任何人。 穆千璃在一處偏遠小鎮租下一間宅子。 宅子隔壁有位年輕的鄰居,名叫容澈。 容澈模樣生得極好,卻體弱多病,怕是要命不久矣。 他家境清貧,養病一年之久卻從未有家人來此關照過。 如此人選,是爲極佳。 穆千璃打起了這位病弱鄰居的主意。 白日裏,她態度熱絡,噓寒問暖。 見他處境落魄,便扶持貼補,爲他強身健體,就各種投喂照料。 到了夜裏,她便點燃安神香,翻窗潛入容澈屋中,天亮再悄然離去。 直到有一日。 穆千璃粗心未將昨夜燃盡的安神香收拾乾淨,只得連忙潛入隔壁收拾作案證據。 卻在還未進屋時,聽見容澈府上唯一的隨從蹲在牆角疑惑嘀咕着:“這不是城東那個老騙子賣的假貨嗎,難怪主子最近身子漸弱,燃這玩意,哪能睡得好。” 當夜,穆千璃縮在房內糾結。 這些日子容澈究竟是睡着了,還是沒睡着? 正這時,容澈一身輕薄衣衫翻入她房中,目光灼灼地看着她:“今日這是怎麼了,香都燃盡了,怎還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