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寒門巨子 第915章 長賢之論(上)

《寒門巨子》 第915章 長賢之論(上)

張禾明顯愣怔了一下,神間還略帶尷尬,他沒想到李凌這次說話會如此直截了當。但很快的,他又定下神來,也不作迴避,點點頭道:「既然溫衷說得直白,老夫也不繞圈子了,我正是這麼個意思。」

「是太子讓您來做這說客的?」李凌也是一笑,隨口問道。

「不,這是老夫自己的意思。」張禾說著又擺了下手,制止了李凌接下來的話,繼續道,「我知道你想說什麼……當初那事之後,老夫確實已對太子心灰意懶,本不想再牽涉此等皇位大事,所以這些年來,老夫也一直只在家中修,幾乎不涉朝事。

「但是,隨著永王出了事,更導致北疆生,鬼戎人趁機侵,使我大越軍民多有傷亡,無數無辜百姓因此家破人亡,生存艱難……這些消息傳來后,老夫卻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說著,老人又深深看了李凌一眼,神越發的凝重:「這些傷亡損失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國政通人和,只要沒有那所謂的太子和永王之爭,只要永王沒有想著收買邊將,他們又沒有因為事鋌而走險……或許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但他卻還是發生了,因為皇位之爭,因為我們大越國耗。而我顧慮的更在於,永王雖然倒了,可他之後呢,還會有其他皇子站出來與太子一爭,繼續之前的那些對朝廷,對天下有著巨大傷害的競爭嗎?

「結果證明是有的,永王之後是英王。而英王,正是由溫衷你一力推才能走到這一步,這實在不是我大越天下之幸,不是千萬黎民之幸啊。所以老夫就想著,只有從這上解決問題,才能避免更多的悲劇發生。

Advertisement

「既然太子本就是儲君,本就有著繼承皇位的必然,那你又何必非要去和他爭呢?我知道,你與他有過節,你擔心在他繼位之後會清算一切。所以老夫就想從中做個和事佬,為你和太子說和,讓他赦免你的一切過錯,接下來他為君,你為臣,將來共治天下,豈不哉?

「雖然老夫已遠離朝堂多年,但這點面終究還是有的,畢竟太子當年也是我的學生,由我出面,他總要有所考量,再加上你到時再作些讓步,則可一團和氣,讓朝堂,讓天下歸於平靜!」

李凌靜靜地聽完老人的這一番肺腑之言,一時間竟有些不知該說什麼才好了。不是說他真被張禾給說服了,而是有些奇怪於他的天真,居然以為這麼一番為天下蒼生為念的說法就能讓自己改變多年以來的主意,讓自己放棄多年來的謀劃和努力,甚至是把自己的生死榮辱都出去?

張儒師從來都不是這樣一個迂腐之人啊,他雖然不用那些謀手段,但絕不是不懂得權變謀略的。怎麼今日卻是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年邁,導致想法上已經出現了偏差嗎?

李凌用古怪的眼神看著對方,好半晌后,才慢慢道:「儒師所言請恕學生不能茍同,你說之前北疆之災禍乃是永王與太子之爭才起其實是有些過於歸咎了,真正的子還在於那幾個邊將自不正。

「要是他們真一心為國,又豈會被人賄賂,從而留下把柄?要是他們還有一報國之心,也會在知道事發後主跟朝廷認錯,而非孤注一擲,鋌而走險。至於永王與太子之爭,不過是一個推而已。

「北疆既為北疆,就意味著隨時可能遭外敵侵,無論軍民都當有這個準備,所以他們的死傷,其實也是在朝廷的意料中。只是這次事發突然,所以一開始的損失比以往更大些罷了。所以將外敵之過推到皇位之爭本就不合理,更何況,爭奪儲君之位,本來就是陛下默許,也是各位皇子自己的選擇!

Advertisement

「儒師,你也該了解太子的為人和能力,當真覺著他是個合適的天子人選,他真能在繼位後為我大越帶來太平盛世嗎?又或者,你只是為了一時之安定,才不得不選擇由太子來繼位?」

張禾一愣,這一點他還真沒仔細想過呢。而李凌卻已經把這一層徹底揭開,問出了讓他都難以回應的問題來:「若如今太子遠不如陛下賢明,甚至可能因為個人的好惡而干出禍國殃民之舉,為如胡亥、楊廣這樣的暴君,您覺著將來的大越真能有所謂的太平嗎?

「至在我看來,如今太子絕非什麼賢達之君,不如英王遠甚,所以我才會選英王,努力幫他去競爭皇位。至於這其中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會給多人帶來災難,那就只能道一句為勢所害了。」

張禾繼續無言,關於太子的能力,他這個做師傅的可比李凌知道得更深,這是個有小智慧,卻無大才幹的人,心也不開闊,懦弱而又睚眥必報,甚至還有些涼薄……這樣一個人,將來真為一國之君,平平順順的自然沒有問題,可一旦有所變數發生,他真能頂住各方力,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嗎?

對此,就是張禾,也不能做出斷言,只能苦笑,嘆息,不再多言。

「儒師,我知道你是為底層百姓和軍將們著想,不想再讓他們那時之難。但您有沒有想過,要是將來的皇帝遠不如當今陛下,那帶給咱們大越的會是什麼?或許這次能死不人,可將來的傷亡卻是十倍百倍……乃至讓我大越國力都急轉而下,為前宋一般。這真是您希看到的嗎?

「還有,一國儲君到底要遵循什麼來選?就因為他是長子,哪怕有種種不足也該選他嗎?不,在我看來,立儲君當立賢,立能,而不是論出先後,或是其母親份之高貴與否。

Advertisement

「而英王便是我眼中如今陛下諸子裏最賢達者,他允文允武,為人豁達,才幹出眾,比之太子不知強出多倍去。所以我既然已經做出決定,就不會更改,哪怕會因此被人非議,陷害,甚至像今日般只能歸鄉,我這一決定也不會有毫的搖!」

說到這兒,李凌站起來,沖張禾深深地施下一禮:「儒師,這都是學生的肺腑之言,若有得罪您的地方,還請您大人大量,不要見怪。雖然,你我之間的看法或許有些不同,但學生對您的敬意卻不會有毫的變化!」

張禾看了他一會兒后,臉上的愕然之迅速消散,眼中甚至還流出了欣賞之意來。只見他突然呵呵笑了起來:「說得好啊,你比老夫看得還要遠,還要……怪不得年紀輕輕的就能有這般就,老夫不如你遠甚啊。怎麼樣,你對此又有什麼看法嗎?」

嗯?李凌本來還心下一喜,結果對方最後一句話卻又讓他一陣疑,這好像不是跟自己說的……

還沒等他想明白其中關竅呢,左側屏風后,一個同樣蒼老的聲音有些無奈地響了起來:「今日聽得李大人這番言辭,老夫倒真覺著有些慚愧了。論對天下,對朝局的了解,我不如你啊……」說話間,一個和張禾一樣,同樣鬚髮皆白的老人走了出來,先沖張禾點了下頭,這才又朝李凌拱手施禮,「小老兒黃文澤見過李大人。」

「黃文澤……」李凌先是覺著這個名字有些耳,隨後才反應過來:「原來是澤川先生,李凌見過老先生了!」

黃文澤,字通墨,號澤川,乃是如今大越天下文宗,無論詩書問史,沒有他不的,論在文壇里的地位,還在張禾之上。

Advertisement

不過他在場中的地位卻不如張禾了,雖然也是進士出,但他卻只到一地知府,之後便因為不滿場中諸多弊政而辭回臨安老家,專心於文學書畫,著作等,這才有了天下文宗的譽。

也正是因為他遠離朝堂,又名聲響亮,導致黃文澤在大越國的聲還真有些超然了,達顯貴,書生小吏,對他都是客客氣氣,多有推崇。

只是李凌怎麼都沒想到,這麼個文壇前輩高人會突然出現在張禾這兒,而且一早就藏在了書房的屏風之後。再想想張禾最後的那句話,好像之前的那番勸說之語,其實是來自於他?

見李凌神間多有疑慮,張禾又是一笑:「通墨兄,你的這番言辭固然是說服了我,卻終究沒有說服我這半個學生啊。甚至於,我發現我還快要被他說服了,你又怎麼看?」

黃文澤本來還笑瞇瞇地看著李凌,此時神也變得嚴肅起來:「李大人的見解其實也有些道理。其實關於立長立嫡還是立賢,古來就多有爭論,你的這些說法也不算新鮮。不過你說的有一點老夫倒是認可的,確實,前番北疆之變不能把所有過錯都推到兩王相爭上,這是老夫把事看簡單了。

「但有一事老夫以為並不算錯,太子終究是國之儲君,永王也好,英王也好,終究是臣,豈能幹出此等君臣相爭,兄弟鬩牆的舉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