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張機
劉備在江陵城逗留了十日,在江陵城中好世家,拜訪名士,在龐統的引領下,跟江陵世家代表們談笑風生。
周瑜有點被噁心到了。
不是被劉備這樣明目張膽的收買人心噁心到了,而是江陵世家的做派,龐家的態度,讓周瑜很不滿。
他周瑜可是堂堂南郡太守,劉備只是一個過路的。
他周瑜可是廬江周氏出,是世家子弟,而劉備,只是一個不知道哪兒冒出來的賣草鞋的。
雖然說劉備是漢室宗親,但這年頭的漢室宗親真不值錢,江陵城裡都能刨出好幾個來。
如果沒有當今天子朝堂認叔,劉備這個漢室宗親的含金量更加的低。
周瑜就不能理解了,爲啥劉備能比自己這個世家子弟還歡迎,龐家爲啥寧可派人出仕劉備,也不願意派人出仕自己。
說嫉妒吧,有點,但.反正劉備要走了。
劉備在江陵城呆了十天,終於派張溪去跟周瑜告辭,說是要去柴桑面見孫權,商討油江口之事。
按照周瑜的估計,劉備這一去,基本也就別想再出來了,所以嘛,這傢伙怎麼收買人心,周瑜都不在意了。
倒是張溪,周瑜特別置酒款待,以作餞別。
在周瑜看來,劉備這次去柴桑是兇多吉,對劉備原本的手底下人,周瑜覺得也有必要提前籠絡一下。
尤其是張溪。
周瑜是真的喜歡張溪的。
劉備軍中,張溪是跟周瑜打道最多的人,兩個人過手,也合作過,江陵攻防戰這大半年的時間,張溪也確實幫了周瑜不小的忙。
周瑜不太看得上徐庶,諸葛亮這類的純文,但對張溪這樣能文能武的將軍,周瑜真的非常的喜歡。
雖然張溪不承認自己是將軍
周瑜特意款待了張溪,席間更是主跟張溪套近乎,一頓不要錢的誇讚下來,讓張溪整個人都有點飄飄然的,完全忘了前幾天還記恨周瑜說他“厚無恥”的事兒。
周瑜這個人的人格魅力是無法否認的,連程普都說“與周公瑾,如飲醇醪,不覺自醉”.人生閱歷富的老將程普都這樣覺得了,張溪這個小年輕,自然不免上套。
而且張溪這個人,一直到現在都免不了有些後世人的思維,有時候一個不留神的,就會跳出這個世界的框架去看事。
有一說一,周公瑾年名,雄姿英發,人在側,不知惹了多人的羨慕。
赤壁一戰,功名就,天下揚名,正一展宏圖之際.掛了。
真的,周瑜這個人,真的可惜的,可惜天不假年,也可惜了小喬.
因此,臨分別之際,被捧的飄飄然的張溪,心之下,對周瑜說道,“都督保重,此一別,不知何日再見。都督之箭傷,萬萬不可小覷.近日聽聞神醫華佗之徒樊阿近日雲遊至江東,都督何不差人請來,爲都督診斷一二?!”
周瑜聞言也是一震,頗爲的拉住了張溪的手,說道,“元長之意,瑜心領。怎奈公務繁忙,一時不得.醫工之事,瑜自會計較,多謝元長意。”
不抓手還好,一抓手,張溪頓時不飄了。
到了這個時代四年了,張溪還是不能適應這年代的人不就抓手,不就一起睡是人還好,男人真的適應不了。
趕不著痕跡的出自己的手,拱手作揖,告辭離開。
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但張溪倒也不後悔。
雖然周瑜活著,對劉備來說是一個患,但話又說回來,但凡周瑜活著,孫權也不至於十萬幹不過八百。
如果孫權沒有被張遼打的自閉了,也不見得非要襲荊州.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全憑天意吧。
張溪回營回報劉備後,劉備就吩咐魏延整理軍營,拔營啓程。
油江口就在江陵城對面,幾天不到的功夫就渡江回到油江口。
留守的徐庶迎接了劉備,見到了龐統也是一陣高興,不僅恭喜了龐統得遇明主,也在劉備面前把龐統好一陣吹。
然後就問起劉備去柴桑見孫權的事兒。
書信呢,徐庶早就收到了,他的意見跟張溪的一致,覺得劉備沒必要冒險去柴桑,讓孫幹或者伊籍出使一趟就可以了。
但徐庶的書信一直沒發,是想等諸葛亮的回信到了以後,再一起發出,省的主公還要等兩次。
可現在劉備回來了。
不僅自己回來了,還帶回了龐統,以及自己親赴柴桑討要油江口的決定。
這個事兒,是龐統提議的,徐庶不好說什麼,在聽了龐統的分析後,徐庶也有點搖。
按照龐統的分析看,劉備這次去,確實應該不會有大問題,而張溪說的那種危險,也只是萬一。
這年頭是世,百姓過日子都不敢保證百分百的安全,指不定哪天就要面臨戰呢,劉備做什麼事會沒有風險?!
所以徐庶這次,有些搖了,覺得龐統說的也有點道理。
這下好了,油江口一共有劉備帳下三名謀士,龐統和張溪之間意見相左,徐庶又有點偏向龐統再加上劉備都已經做出決定了,他一個當主君的,不能說話不算話啊。
因此,劉備也沒等諸葛亮的書信到來,而是帶上了龐統,準備好禮,直接在油江口上船,出發前往柴桑。
劉備走了三天後,諸葛亮的信件到了——他不同意劉備去柴桑,理由和張溪一樣,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但.有什麼用?!
人都走了,你信來了。
苗都乾死了,你才下雨。
現在的張溪和徐庶,只能寄希於龐統的判斷正確,再加上龐統能憑藉自己的智謀隨機應變,保護主公周全吧。
而隨著諸葛亮的一封信,同時到來的還有一份調令。
諸葛亮來信告知徐庶,說如果張溪等人已經結束了江陵之戰,那就留張飛和魏延在油江口鎮守,防備江陵周瑜,讓張溪趕的回江夏去輔佐關羽。
荊南四郡有他諸葛亮和趙雲,寇封,郝普等人在,不需要擔心太多。
油江口地理位置相當重要,本來只有一個徐庶在,諸葛亮也不太放心,徐庶畢竟沒有直接領兵過,所以讓張飛和魏延留下幫忙。
至於江夏,關羽倒是文武雙全,陳到和文聘也都是一時豪傑,但沒有謀士坐鎮,諸葛亮也依然不太放心,所以讓張溪趕的回去。
順帶的,也讓張溪保護一個重要人,一起去江夏。
張機,張仲景。
諸葛亮在荊南四郡尋了好久,這才把張機從荊南大山裡找了出來,請他回江夏去給甘夫人治病。
張機是南人,世家出,但張機本人醫高超,品德也極其高尚。
他當長沙太守期間,直接把自己的太守府當醫館,免費給百姓治病。
注意,是百姓哦。
張機雖然是南世家子,但在他眼裡只有病人,並沒有什麼貴族和平民的區別,誰來了他都給治。
張機因此在民間聲很高,但在世家中,世家子弟完全不能理解好好的一個世家子,放著高顯宦不做,爲啥要去行醫給老百姓看病.本末倒置。
因此,南張家對張機的行爲相當的不滿,張機更是因此丟掉了長沙太守的職位.不過張機並不在乎,他只想好好的看病,沒有公務在,他正好整理自己的行醫經驗,寫出了《傷害雜病論》。
而這個時候,北方的華佗已經被曹給宰了,徒弟樊阿怕被牽連,跑去江東避難了。
南方的張機倒是活的好好的.就是人不太好找,諸葛亮用了四郡人脈關係,找了兩個月,才把他從山裡給刨出來的。
正好諸葛亮要讓張溪回江夏去,順路的,就讓張溪把張機也一起接回江夏去給甘夫人看病。
說真的,哪怕是諸葛亮,他很佩服張機的高尚品德,但也同樣不能理解張機爲啥放著好好的長沙太守不做,跑去當醫生。
要知道,一地郡守做好了,可比當醫生治病,拯救的百姓更多。
因此呢,諸葛亮也不是特別的待見張機,覺得他也確實有點本末倒置了,只是有求於人,要請張機給甘夫人看病,所以才以禮相待。
這種態度,張機見多了,已經見怪不怪了。
但.這位新認識的張溪張將軍,張機活了六十多歲了,還真的沒見過。
別人跟張機流,大多是世家子弟之間的相方式,談論的更多的還是學識,對於醫學,那是於提及。
可這位張將軍倒好,一上來就跟張機流什麼“流行病的防治”。
不是說這位也是寒門出,而且號稱博覽羣書,學問實的麼?!
士子出,你不跟我談什麼經史子集,討論文學伱跟我談醫書?!
可就算是這位讀過醫書,這個用詞也相當的奇怪啊。
啥“流行病”?!
(本章完)
分給朋友:
超級特種兵狙擊手王燦回到三國,得到太平要術真武篇秘籍一卷。長弓在手,天下我有!一套現代特種戰術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一手出神入化的箭術取敵首級於千裡之外,神馬李廣、神馬黃忠都不禁淚流滿麵,無顏麵對江東父老。收猛將、搶地盤、收美女,與諸侯爭霸縱橫三國!
楊東帶著軍需倉庫 「穿」到了明朝, 「土木堡」之變就要來了。怎麼辦?順其自然還是去改變歷史?手中有著太多的資源下,楊東的好日子來了。 跨時代的發明家?電力,車子的問世。時代標桿下的大文豪,《射鵰英雄傳》《小李飛刀》大作曲家,引領時尚的前沿。 二爺的(探清水河)不止現在受歡......迎,事實證明哪個時代都一樣。 武器專家?什麼八一九五式自動步槍,什麼火炮火箭炮,什麼坦克直升機突然出現,可以想像冷兵器對戰下會是什麼場麵。 擁有這麼多的資源之下,楊東會如何選擇?明朝會如何選擇?世界又會發生怎麼樣的變化呢?
孤兒夏至穿越了, 有父:秀才……妻管嚴(藥不能停) 有母:漂亮能乾……重男輕女顧孃家(何棄療) 夏至:我不嫁傻子!
二十一世紀神醫門后人穿越到一個架空的年代。剛來第一天被浸豬籠……沒關系,她裝神弄鬼嚇死他們……又被打暈喂狼?沒關系,她拉下一個倒霉蛋……只是,這個倒霉蛋貌似很有性格,白天奴役她,晚上壓榨她……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五年翻身得解釋。雙寶萌娃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