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
張溪覺得吧,諸葛亮在人才培養方面,確實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當然,問題需要分兩面來看待。
諸葛亮後期設立丞相府,選拔了一批青年才俊到丞相府做事,費禕,蔣琬,楊儀,張裔等人,就是這麼一步一步的悉政務,最後蔣琬和費禕的順利接班,也是諸葛亮大力培養的結果。
但諸葛亮治理蜀中的時候,連二十仗以上的刑罰他都要過問,這就有點太過了,會讓下面的員束手束腳,不敢承擔責任的。
因此,諸葛亮確實是給季漢留下了不的上層人才,能保證國家穩定,但對於中下層的人才培養,諸葛亮有相當大的責任。
這也導致了費禕蔣琬之後,也就是一個陳祗能勉強頂上來,後期季漢確實人才斷檔的很嚴重。
現在張溪看到了諸葛亮也一塊包犁頭的鐵皮都要親自下手令,真的是有點看不下去了,因此勸說了諸葛亮。
諸葛亮嘛,對於張溪的勸說,也是苦笑一下,說道,“此非亮自專,實是不得已而爲之。”
然後諸葛亮就跟張溪解釋了他這麼做的原因。
諸葛亮並不是什麼事都抓的那麼嚴格,他真正嚴查的事,就只有兩件事——鹽和鐵。
漢代是鹽鐵營的,設置有鹽和鐵,專門管理鹽鐵生產銷售的事。
當然,那是盛世的時候,到了漢末,鹽鐵政策已經被破壞殆盡了。
當初桑弘羊之所以堅持鹽鐵營,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央和地方在爭奪財政的控制權,而這裡面的地方,嚴格來說,就是世家豪強,而他們中的代表,就是那些跟桑弘羊辯論的儒生。
西漢年間都有這樣的爭論,到了東漢年間,世家勢大,可想而知鹽鐵政策會變什麼樣。
現在又是世,各大諸侯和世家把持鹽鐵之利,諸葛亮要是不想辦法把這些東西收回來,還能是那個名垂千古第一相麼。
所以嘛,不是諸葛亮管的寬,這裡面涉及到很複雜的經濟政策,以及如何加強劉備勢力,平衡世家影響力的問題。
劉備勢力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就荊南四郡和一個江夏,還不足以支撐起劉備的整發展,也無法實現《隆中對》的構想。
因此,鹽鐵的事兒,諸葛亮肯定是要抓在手裡的,不能再讓地方世家繼續把持下去了。
也好在荊南四郡的世家力量薄弱,也就是黃家在長沙等地有點勢力,這方面諸葛亮出面去解決,是最合適的人選。
至於爲啥一塊鐵皮都要諸葛亮的批準,諸葛亮也說了,“以此爲例爾。”
也就是說,不是諸葛亮非要抓著這些小事不放,是爲了樹立一個例子,讓手下的人知道,哪怕是一塊小小的鐵皮,也得最高負責人同意才能簽發,更何況鐵買賣這樣的大事。
簡單來說,就是的做個樣子出來,讓後來掌管鹽鐵的員知道該怎麼做。
但張溪還是覺得吧,諸葛亮這樣以作則的做法,遠不如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制度來得好。
有了制度和流程,清楚權責,制定賞罰,到時候問責到每一級,出了問題問責到人,自然就不會出現貪污舞弊的事了。
諸葛亮對此就是笑笑,然後問了張溪一個問題——大漢朝的監察制度,是怎麼沒的?!
大漢朝是有監察制度的,甚至天下十三州,一開始也不是行政區域,而是監察區域,刺史這個職,就是監察職。
但後來吧,隨著刺史制度的腐壞,廢史立牧和黃巾起義這兩件事的疊加,朝廷允許地方私募地方武裝自保,天下十三州就從監察區域變了行政區域,監察系徹底崩潰。
所以啊,在世的時候,一個制度的建立往往很不容易,但要破壞,實在是太簡單了。
而現在正是不折不扣的世,比黃巾之那時候還要複雜混,中央朝廷的權威已經基本喪失了,只剩下一個大義的名分。
現在各大諸侯都是自己做自己的,哪怕是曹,他雖然尊奉天子,但他採用的也不是朝廷的章程制度,而是他自己的丞相府制定的,屬於他曹自己的一套制度。
劉備現在也沒有完全穩固的地盤,勢力還不行,現在搞監察制度的效果,還不如用人治來的有效。
等到將來劉備的勢力固定下來了,再採取法治效果,會更好。
這就是諸葛亮現在的治政理念。
張溪沒辦法判斷這是對是錯,他的小腦瓜,沒辦法判斷這些理念的對錯。
但按照諸葛亮的說法,他也不是事無鉅細,只是有重點的在抓特定的工作,張溪自然也不好再勸。
兩個人又站著聊了好一會兒,一直到大匠回來,重新給曲轅犁安裝上了鐵犁頭。
繼續嘗試後,諸葛亮終於滿意了。
曲轅犁這個東西,雖然省畜力,可以一人作很方便,但耕地效率上,其實比長直轅犁高不到哪兒去。
這種犁,比較適合那種畜力不足的區域,或者是那種可耕種土地比較分散,需要耕細作的區域。
簡單來說,就是賊適合江夏郡和荊南四郡使用。
這些地方都是丘陵地帶,山區比較多,耕地面積不說,還都比較分散,尤其是剛剛經歷了戰,缺乏畜力。
採用曲轅犁耕種,可以減一半的畜力需求,而且一些山區的邊角料區域,長直轅犁無法開墾,但曲轅犁轉向靈活,耕種可深可淺,這些地方也能開墾利用起來,增加耕地面積。
諸葛亮當時大喜過,立刻命令軍中大匠開始加工趕製曲轅犁,務必保證在春耕前,運送到江夏和荊南各縣,並且由當地地方指導百姓使用。
至於曲轅犁會不會泄到北方去,讓曹得利這個諸葛亮反倒是不擔心的。
曹那邊用曲轅犁和用長直轅犁的差別不大,畢竟北方的土地都比較廣袤,而且曹也不缺畜力,在效率相差不大的況下,曹用曲轅犁或者長直轅犁都行,泄過去也不是什麼增強曹實力的大殺。
至於江東嘛.這個諸葛亮其實糾結的。
江東的那個地方,水網佈,這就代表著灌溉方便,可耕種面積也多,唯一限制江東農業發展的,大概就是缺畜力這一項了。
南方嘛,畢竟是缺馬匹和耕牛的。
但現在,如果多了一個轉向方便,一人一牛就能作的曲轅犁,真不好說能不能大幅增加勢力。
而且江東也有個優勢,他們就在江夏和荊南四郡旁邊,一旦江夏和荊南四郡開始大規模使用曲轅犁,是肯定瞞不過江東的,也沒辦法阻止江東複製這個曲轅犁。
曲轅犁的結果,實在是太簡單了,一看就會。
諸葛亮對此多是很擔心的。
但張溪不擔心。
不僅不擔心,張溪還給諸葛亮出了一個主意——咱們直接送。
曲轅犁一旦大規模使用,保是肯定保不住的,這個張溪也是認同的。
那倒不如直接送,不僅送,而且要敲鑼打鼓的送,最好讓整個江東都知道,劉使君仁義,顧念江東百姓疾苦,也重視兩家盟約。
現在有了利於耕種的好東西,劉使君不僅不私藏,還無償的分給盟友。
這一串作一定要盛大,要隆重,最好讓江東的百姓和江東的世家都知道。
這麼做,可以增加劉備在江東百姓心中的仁義形象,也能結好江東的世家們。
等將來,劉備再去討要油江口作爲駐地的時候,孫權也得考慮一下這方面的顧慮。
至於孫權會不會看穿這一切,不收曲轅犁.開玩笑,誰會跟自己的錢糧過不去?!
而且哪怕孫權不想收,可江東世家和淮泗集團都會著孫權收,畢竟他們纔是江東最大的地主,而曲轅犁這種東西,是最合適江東這個地方耕種的好東西。
畢竟在後世,這東西還有個別名,“江東犁”。
至於什麼明面不收,找人複製拜託,江東世家和淮泗集團也是要臉的,人家過來一看就什麼都明白了。
送你你不要,你自己卻去過來用.這算啥?!
名聲徹底毀了好不好。
而且就江東的那個政治格局,那個世家勢力,劉備送去曲轅犁,還真的不好說是增加的江東的實力,還是在增加江東的風險。
江東世家,終究是江東最大的地主,淮泗集團是軍功集團,土地雖然也不,但畢竟比不過江東世家。
一旦江東世家錢糧充足了,是不是還會繼續臣服於孫權,是不是還會跟接淮泗集團的欺侵吞,真的是一件不好說的事。
如果有那麼一個萬一那張溪和諸葛亮,都該著樂了。
(本章完)
分給朋友:
(本書章節缺失,請搜索另一本同名書籍繼續閱讀,感謝您的支持)從末世穿到古代,顧雲冬還冇來得及鬆一口氣,就發現自己正處於逃荒的路上。 而他們一家子,正被祖父母從逃荒的家族隊伍中趕了出去,其他人全在冷眼旁觀。 爹失蹤,娘癡傻,小蘿蔔頭弟妹瘦骨嶙峋腦袋碩大,奄奄一息的顧雲冬隻覺得牙疼。 冇辦法,擼起袖子就是乾。 做生意,開商鋪,買良田,顧雲冬日子過得風生水起,如果身邊冇有人在虎視眈眈想要把她娶回家,她都能上天。
本文參加科技興國大賽:男主穿越后搞發明,后期基建造福百姓。 #如果全購或者購買率比較高還是看不到最新章節:清緩存加刷新# 預收文:《女配有上億房產》 沈陵因實驗失誤穿越到古代建康府一戶半農半商人家的獨子,士農工商,雖不愁吃穿卻地位低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沈陵不得不棄理從文,走上功名之路。 從文之路道阻且長,家境勉強供養,還得先改善生活。 功名之路,如蜀中之道,且待功成名就時! 1.有女主,1v1,感情戲非主要。 2.劇情慢熱,爽文。男主在文學上沒什麼成就,主要在建設和研發方面。 3.日更,有事會請假。 預收文:《女配有上億房產》 文案:溫羨穿書很多年才知道自己穿書了,還是個下場不明的女N號,出場時間三分鐘,作用的推動劇情發展。 溫羨的父親重病即將去世,母親正在和初戀情人你儂我儂,而女主正是母親未來繼女的好朋友。溫羨想了想自家的資產,好像有兩百多套房子,幾十個黃金商鋪..... 那我還做什麼女配?錢它不好玩嗎? 溫羨毫不猶豫戳破溫母的奸情,選擇獨自生活。做做學霸,發發穿搭,每天只負責美美美和買買買! 當溫羨成為國內第一時尚博主,而后賣了一套房成立自己的專屬品牌,傳說中她父親去世,母親改嫁,一個人生活很多年,多麼可歌可泣的創業史,粉絲們紛紛哭泣:寶貝也太不容易了吧! 溫羨:我不窮,真的,我不窮。 沒人相信。 某電影上映狂攬十億票房,據說溫羨賣了一套房投資了。 某科技公司成功上市,市值暴漲,據說溫羨賣了一套房投資了。 大家漸漸發現不對了,溫羨到底有幾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