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容後再議
男主外,主,這是這個時代的準則。
孫尚香雖然是江東小公主,但從嫁人的那一刻起,就需要承擔起夫君一家的府事務。
不論管不管好,但起碼你得把這份信任給。
現在孫尚香雖然也發愁,但該承擔的責任還是會好好的承擔起來。
而張溪呢,只要做好在外工作掙錢的事兒就可以了。
而這會兒的張溪卻是也忙著呢。
劉備到了江夏,不僅僅是爲了兩場婚禮來的,還是爲了秋收。
在這個時代,春種和秋收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而且秋收後事關賦稅徵收,更是馬虎不得。
打仗的錢糧可都得從這裡面來。
兩湖地區,一直到明代才徹底發展,擁有兩個產糧區,一個是漢江平原,一個是庭湖平原,因此纔有了“湖廣,天下足”的說法。
在漢代,漢江平原的產糧區倒是發展的日益完善,可庭湖平原,則是剛剛開始開發。
畢竟雲夢澤這個地方,要開發起來,真不是那麼容易的。
漢江平原的主要產糧區是在南郡和江夏西部,而庭湖平原,現在的耕種區域基本集中在江東的勢力範圍,只有一部分待開發區域是在長沙郡和武陵郡。
這也是爲什麼江東非要往長沙郡和武陵郡滲的原因。
劉備現在雖然掌控著五個郡,但重點產糧區沒有一個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荊南多山,本耕地面積就,武陵郡和長沙郡又跟江東勢力犬牙錯,現在是同盟期間,又不好翻臉,所以荊南大多隻能做到自給自足,很難擴大生產規模。
唯一能指的,就是江夏西部的一部分江漢平原的糧食,能夠給劉備的發展提供足夠的錢糧。
但據漢末文獻記載,江夏郡境也多山地,可耕種面積只佔全郡面積的三,剩下的都是丘陵山地.劉備也難。
要是有南郡這個產糧地在手就好了呢。
但可惜,現在的南郡在周瑜手裡,江東顯然也不會把這麼重要的地方讓出來,所以嘛,還是先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靠江夏西部的平原地區好好的積累,然後再謀求發展吧。
劉備和諸葛亮基本都是這樣的想法,但張溪覺得,不能這樣坐以待斃。
“主公,軍師!”張溪先拱手,然後才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何不設法增加糧食產量,以應今日之事?!”
劉備也只能是苦笑,說道,“元長所言甚是,只是荊州數十年經營,耕地早已,且多在南郡,南等地,荊南多山地,如此勢,如之奈何?!”
劉備的意思是說,荊州這地方吧,經過兩漢四百多年的開發,能利用的耕地早就開發出來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實在沒辦法去開發的地方。
比如山林,比如雲夢澤的大部分沼澤灘塗。
而這些已經開發的地方基本都集中在南和南郡兩個地方,也就是漢江平原上,荊南這地方是丘陵地形,周圍又多蠻夷,實在不適合耕種。
對這些事兒,作爲大管家的諸葛亮自然是一清二楚,所以他只好安劉備,說道,“主公切勿憂心,亮已令人興修水利,責令地方吏嚴督耕種,再加上元長所獻曲轅犁想來明年或有變化。”
但實際上諸葛亮也知道,再變化也不會多出多糧食來。
江夏和荊南四郡就沒有遭過多戰,劉表也不是不幹人事的主,所以荊州境,水利設施最多也就是年久失修,並不是不能工作。
所以,就算是維護好了水利設施,估計糧食增產的效果也有限。
這年頭的耕種就是這樣,要麼擴大耕地面積,要麼增加糧食產量。
增加糧食產量的辦法,大多是興修水利,提高耕種技,增加府的督導力度等辦法。
這方面張溪不可能做的比諸葛亮更好,因爲諸葛亮是悉這時代的府運作,也有足夠的耕種經驗的。
但另一方面,增加耕地面積,這個張溪真的有辦法。
“溪有二法,可使沼澤灘塗,山野林間皆爲耕地雖畝產不如上等田,卻也可與下等田媲。”張溪微笑著,要開始裝顯擺了。
劉備和諸葛亮兩人,眼睛都亮了,兩人都能察覺到對方的震驚。
讓沼澤灘塗和山林變良田.莫不是元長會仙?!
真的,也不要求是下等田的產量,只要能種上糧食,以荊南的沼澤地和山地的分佈量,他劉備還能缺糧不?!
“元長快快說來。”劉備急切的,問著張溪。
然後張溪就說了,洋洋散散的說了很多。
丘陵造梯田,圍湖造田,改造水利設施.這些事兒,雖然張溪沒有深瞭解過,但上輩子多看過些資料,也看過一些紀錄片,還是能說出點一二三來。
諸葛亮和劉備越聽越覺得來勁,而且越聽也越覺得可行三個人一直從白天聊到深夜,鬧到最後,張溪只能讓人去自家府邸帶個口信,說這幾天都在府衙睡下了。
圍湖造田和改造丘陵地形做梯田這事兒,在張溪眼裡或者只是一個概念,但瞭解了這個概念的諸葛亮和劉備,很顯然是要讓它落到實的。
而這個一落到實的話,諸葛亮和劉備就發現,張溪這個辦法,好是好,但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太費錢了。
劉備真沒錢。
別看現在劉備的地盤大了,但劉備要養的人也更多了,軍隊也跟著擴大了不止十倍.容錯率還是太低。
而且現在是世,劉備說到底也是一個軍閥,只是相對來說對待百姓還算不錯的軍閥而已。
一個軍閥嘛,手裡有了一些錢糧,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擴充自己的軍隊,提高自己軍隊的戰鬥力,其他的事都得往後放一放。
沒辦法,世嘛,沒有足夠的士兵,空有地盤你也守不住,到頭來便宜的還是別人。
而張溪提出來的這兩種增加耕地的方式,不僅僅是費錢的問題,還要耗費大量的人力。
改沼澤爲良田這種事兒,需要組織大量的人力進行挖填沼澤和小湖泊,還需要興建配套的水利設施來防止湖水倒灌,還要修建防洪設施來預防洪水期到來造的減產.這筆支出,簡直就是天文數字。
改造丘陵梯田,也是很大的工程量。
這年月的丘陵上可不是隻有一片草,那是長滿了樹木和藤蔓的,有些樹木甚至生長了上百年.不把樹和藤蔓砍掉,怎麼種糧食?!
砍樹就足夠耗費人力力了,更別說造梯田不僅僅是開墾的時候要用到人力力,以後維護的時候,依然需要大量的人力力。
而且丘陵上要種水稻或者小麥,那對水利配套設施的要求會比沼澤灘塗上還要高,這又是一筆相當大的投。
對此,張溪也是沒辦法這年頭又沒有土豆,玉米,紅薯這類的東西,梯田上不種水稻小麥的,能種啥嘛。
三個人針對這兩個造田的方式商量了好幾天,諸葛亮最後還出了一份預估報告,大概的算了一下改造荊南這些沼澤和山林需要多錢糧.劉備看了都牙疼了。
劉備不是不知道輕重,也知道這些投是值得的,畢竟一旦改造好了,回報可能是十年,甚至可能是上百年的事。
梯田不好說,利弊都有,而且基本弊大於利,這個張溪也跟劉備說明了,大概撐個十年就是極限了。
但沼澤灘塗改良田,這是後世從唐一直到明初都在做的事,而且真的做到了“湖廣,天下足”。
劉備一想到荊南的那一大片沼澤地,再看看手裡的錢糧數字一咬牙。
“此事,容後再議吧!”劉備嘆氣著說道。
沒辦法,真的撐不起這些錢糧.把過去兩年的收全部投進去,恐怕都不夠。
更何況,錢糧還好說,人的問題也不好解決.沒有那麼多的人來做事,徭役也不可能發那麼長的時間,依然還是幹不。
所以,先緩緩吧,緩過兩年再說。
張溪也知道的劉備的難,所以自己的建議被擱置了,倒也沒有太過失。
繼續提出下一個建議。
“主公,若實在不行,咱們也屯田吧!”
這建議,現在就可行了吧。
畢竟,曹和孫權都已經打過樣了,從南到北,屯田是可以通用的。
在世裡,僅靠自耕農的賦稅,是支撐不起一個軍閥開疆拓土的野心的。
而解決這個事的辦法,其實曹也給出了,那就是屯田,現在江東也是在有樣學樣的跟著屯田。
屯田好啊,府提供土地和耕,讓流民耕種,最後府可以收取足夠高比例的糧食來應對戰爭,也能保證流民不會被死,必要的時候還能從流民中徵兵擴充勢力。
而流民雖然沒有了自己的土地,被束縛在田上,一年到頭也只能混個不死,但他們也因此不用承擔沉重的丁口稅,也比給世家種地要能活的更好一些。
是的,屯田真的是個好策略,特別適合現在這種世前提是屯田制不被世家滲破壞的話。
可曹和孫權可以搞屯田,但劉備.似乎不行。
關於這一點,是因爲負責的方向不同,張溪對劉備手裡擁有的田缺乏足夠的瞭解。
張溪是負責江夏一地的,他接到的田地數據也僅限於江夏,對荊南四郡的田地數據知道的不多。
而諸葛亮是劉備軍的大管家,他對劉備直接控制的耕地數量,是最瞭解的.劉備就沒有多實際控制的田。
不是說沒有,是真的不多。
跟曹和孫權都不太一樣,人曹在北方沒殺人,不管是屠城還是清理世家,空出來的土地都讓曹充作了田。
孫權倒是沒怎麼殺,但他哥哥殺了不,因此他們手裡都直接掌握著大量的“無主荒地”,是可以用來屯田的。
而劉備,江夏是劉琦留下來的,打荊南四郡,基本是人家投降了得來了。
劉備不好做的太過分,對當地世家也沒有迫太過,所以暫時沒有對這些人下手。
更過分的是,北方多年戰,流民都往南方跑,北方倒是空出了不空地,可南方卻只多了數量極多的流民。
再加上有點手段的北方世家南遷後,也在南方大肆購買或者兼併土地,把爲數不多的南方無主耕地給瓜分完了,沒手段的流民全都被南方的世家們匿了丁口,給他們種地。
劉備是真的沒有多可以直接控制的“田”的。
所以嘛
“此事.還需容後再議。”
這話劉備自己說的,都有些尷尬了。
(本章完)
分給朋友:
一朝穿越,沈青弦成了人人唾棄的廢物嫡女。不但拋屍荒野,更被鳩占鵲巢。嗬,沈青弦嗤笑。想她21世紀的頂級特工,會怕這些?說她無才?醫毒雙絕,手握空間!說她貌醜?紅唇微啟,驚豔大陸!說她下堂?渣男未婚夫,誰要誰拎走!最後沈青弦手握頂級丹藥,商賈遍佈全境,剛要投入美男懷抱之時,卻被北王攔住了去路。“夫人,治好了為夫的腿,不打算收點報酬嗎?”“以身相許怎麼樣?”
一覺醒來,她穿成五豐村一個小地主家的小可憐。 睜眼就要面對自己將被賣掉的殘酷現實,蘇挽秋:嘿!我這暴脾氣…… 勢如破竹長到十八歲,蘇家三姑娘惡名遠揚,無人不知。 部分村民十分絕望:這母老虎明擺著嫁不出去了,他們豈不是要被禍禍到死。 然後就看到求親的人踏破了蘇家門檻。 沒想到臉被打腫後,大家下巴也掉了:蘇挽秋竟然嫁了她的天敵沈元熙,不是,這兩個冤家對頭什麼時候好上的? 本以為往後餘生就是發家致富,寄情山水,卻不料成親三月後,一隊人馬自東而來,紈絝子弟沈元熙變身皇子,據說還是太子的有力競爭人選,旨意上要他即刻回京。 村民覺著他們的臉已經木了,蘇挽秋也木了,她現在只想知道一件事:和離還來得及嗎?不能和離,休書也行啊。 她的皇子夫君鄭重告訴她:想都別想,京城是一潭渾水,咱們必須共進退,敗了一起死,成了你就是太子妃。 蘇挽秋:呸!
紀煬一覺醒來,穿到偏遠之地的七品芝麻官小知縣身上。腦子清醒后才知道,自己這個小官也是原身捐官捐來的,京城一堆狐朋狗友人等著他出糗灰溜溜回京城。可紀煬看看手里的官印,再看看外面擊鼓鳴冤的窮苦百姓。其實這官也不是不能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