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xklxsw.net
348-508,歷經160章,第三卷也總算是圓滿落。
總的來說,第三卷我還算是滿意的。
因為這章卷末總結有許多想說的話,書和書外的都有,而第四卷我并不打算再寫卷末總結,想讓四、五卷的總結匯總到完結言里,這章總結的字數會比較多。
雖然是直抒臆,但如果不喜歡的讀者跳過也沒關系。
在我一早的構思里,第三卷本就是一個過渡卷,其作用除了引出一些后續角,諸如孟羌娥以外,就是為了讓江河抵達萬仙山后,揭開千年間的謎題與整個故事的背景。
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有些讀者說江河就是個惹事,走到哪里,哪里就出事,我覺得這其實是有失偏頗的。
平天舟的事件,早在第二卷的時候其實就有過暗示,在江河與虎謀皮,留下青玄子以后,青玄子就告訴過江河,像鯉國一樣暗藏濁仙的國家或是地點,本就不止一,全世界各地都在接踵上演。
除卻平天舟之外,生靈洲各地都在上演著類似的慘劇,這才導致萬仙山支援不及時,讓蘇唯依等仙山弟子險些夭折,而我只是在這不計其數的災難中選取了其中一件而已。
我們細想之下,會覺得江河的所作所為完全沒有問題。
他早在一開始,也沒覺得事會變得這麼麻煩。
他一早只是想履行自己的承諾,幫江秋皙尋找到唐糖,了解劍宗千年始末而已。
只不過是大勢推著他一步一步走到了現在,他其實也無法控制自己的命運,只能在天機子的布局下隨波逐流而已。
但可能是我代的不夠清楚,所以導致有些讀者不理解,這其實是我沒寫明白的問題。
還有很多讀者會覺得,江河也太弱了,整個故事進展的太過抑,江河好像一直在被命運左右一樣。
事實的確是這樣的,這也是我有意為之。
的我不能說太多,但我想有一個觀點,能幫助我解釋這個問題。
我認為,命運本就是既定的。
你也不清楚你正在反抗命運的這個行為,到底是不是命定的一部分。
所以我認為,反抗命運這件事,本就是個偽命題。
因為構一個人命運軌跡的,恰恰是他們自己。
這不難理解,就好比人生是一條需要人不斷選擇,才能走的道路。
那站在路口的人,因為他們的格、他們所的環境,勢必只會走向既定的一個選擇——就像沖者見到了殺父仇人,就一定會想著報仇一樣。
而這個選擇,又會使得他的格、所的環境發生改變,注定也會走向一個新的選擇。
也就是說,在我看來,命運本就是既定的。
但命運的既定,與我們有什麼關系麼?
沒有。
我們只是在做著自己想做的事,選擇了我們想要的選擇,僅此而已。
這與命運是否既定毫無關系。
所以,江河也許會擺古池的桎梏,但他不可能擺命運的既定,也沒有人能夠擺命運的既定。
大家不要把這件事想的太過妖魔化,好像遇到這類況,就一定要想著‘我命由我不由天’。
反抗是沒錯的,也是值得歌頌的,但也要看反抗什麼。
江河也一定會變得更強大,如今發生的這一切,也不過是鑄就他未來的過去而已。
除此之外,在第三卷的進程中,我又花了許的筆墨去細究了一下量人的刻畫。
首當其沖的,就是在故事推進過程中變化最大的蘇唯依。
我曾在第二卷,江河與蘇唯依初遇時寫過一次作者說,喻表達了蘇唯依之后一定會有所變化,這個角并非是單純出來膈應人的。
因為我知道蘇唯依這種‘圣母’的人設肯定會遭來許多非議,所以選擇提前疊甲。
但事實證明,現如今很多人其實已經失去了跟隨一個角,隨故事推進而逐漸看到改變的耐心了。
就像現在這個時代的網文,已經很有從年時期就開始著墨的故事了,大家、包括我,更多都是偏向開局第一章,便讓一個人設已經滿的主角來讓大家代。
就如同江河,從一開始他的人格就已經定型,后續的經歷也很難本質上改變他什麼。
而如果真的想要去寫一個角莫大的變化,就勢必要讓他‘犯錯’,正因為這個人經歷過錯誤,所以后來才會回避錯誤,才顯得更為……
但是現在的主角已經沒有‘犯錯’的資格了,否則勢必會為很多人眼中的毒點、棄坑點。
在對主角都沒有耐心的況下,也就更沒人在意蘇唯依這個配角的所謂‘人弧’了。
這是我本人的問題,因為我事先預想過這個結果,但我還是筆去寫了,這屬于我自作自。
但我還是想寫一些這樣的人,他們也許不是主角,但隨著對世界認知的改變,自己待人待的角度也會發生變化。
只有這麼寫,才能讓我覺得,我寫的故事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其中的每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歷程、思考、靈魂,不是為了襯托主角的強大而存在的npc。
我一直信奉一句話,‘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
所以我希自己能在這本書中達一個目標——
我寫的只是江河的故事,江河的人生。但并不代表離開了江河,這個世界就失去了‘主角’,失去了鮮活。
這麼寫或許有悖于風向正盛的網絡文學,但大抵也算是我那顆小小的‘文青病’作祟了。
但我覺得這未必是件錯事——我相信總有那麼一部分人是期看到這樣的故事的,哪怕礙于我淺薄的筆力無法將它完的呈現出來,但也能告訴許多人,這世上仍然有人向往這般塑造一個真實的世界。
早在下筆之前,我不敢肯定這麼做會得到怎樣的結果。
但看到如今有許多人認可了蘇唯依的變化,也讓我覺得這條路并沒有走錯。
我真的很開心。
而第三卷里著重塑造的,除了蘇唯依之外,也就僅剩下一個江宗主了。
其實我心里很明白,在一、二卷中,大家對戲份并不多的江宗主,其印象應該是片面又模糊的。
大家只知道,清冷,是一個舉世無敵的劍仙,卻也僅此而已了。
這也導致隨著劇推進,很多讀者都更喜歡與江河集更深的青山。
但這種況到了第三卷也總歸是有所變化了。
外冷熱,其實算是一個相當大眾、討喜的人設,寫起來非常輕松,甚至不需要多著墨便會被很多人喜歡。
但如何外冷,如何熱,便又是一個困難的命題了。
如果寫不出其中的緣由,這個人設就注定會為一標簽化的空殼。
所以我為江秋皙賦予了一層‘抗爭’的意象。
這在第三卷的最后,明知自己的所作所為注定要使因果達閉環,卻仍然要在唐糖的勸阻聲中斬殺古池,現的尤為明顯。
當時的江河不希因果達閉環,所以才希江秋皙冷靜下來,先與他商量一番對策再做決定。
卻沒想到江秋皙早已‘沖’的殺上仙山。
江秋皙并不傻,當然知道自己殺上仙山,興許會讓一切的因果為既定。
可有些事,不試試怎麼知道。
在這件事上,江河與一早的唐糖看起來的確理智,他們都在用理去思考這件事的經過,試圖從理中尋找出一個最合適的結果,所以他們都希讓事再緩緩、再看看。
這的確謹慎,但對江秋皙來說卻是不可理喻的結果。
為什麼連努力都不曾嘗試過,就要向看起來既定的一切低頭,選擇認命?
“如果連試上一試的勇氣都沒有,我又如何對得起手中的劍。”
這句話,是在第5章‘薛定諤的貓’中,江秋皙所親口認定的事實。
對于初遇江秋皙的江河來說,勸說拿起劍,向既定的命運反抗,只不過是他為求活命,尋求江秋皙幫助的說辭。
但對江秋皙來說,這卻是一定要出劍的理由。
哪怕結局注定是失敗的。
可如果連試上一試的勇氣都沒有,又如何證明自己已經竭盡全力?
所以哪怕江秋皙最后仍然敗給了既定的命運,選擇了妥協,沒再出手斬殺古池,卻也在這個過程中越發意識到了自己所掌握的力量,為了唯一破局的可能。
從結果來說,沒能救下唐糖(雖然江秋皙還沒能意識到),的確是失敗的。
但失敗本,不會掩蓋試圖出劍的魅力與輝。
到此,我才認為江秋皙這個人,算是在讀者眼里,真正從一個標簽化的‘清冷劍仙’穎而出,有了真正的靈魂,也真正值得被讀者所喜。
完了對這兩個角的塑造,第三卷最后的任務,就是讓千年的因果為閉環——
其實時間穿梭題材的作品,歷來已經屢見不鮮。
其最終導向,無外乎兩個結果:
要麼像漫威一樣,因為因果的崩潰導致多元宇宙的出現;要麼所有人都干脆在一個時間線里蹦跶。
但我并不想引多元宇宙的概念,那麼寫真的太雜,就想要從后者中尋找一些新意——
我始終覺得,都寫時間穿梭了,因果這種東西干嘛還要循規蹈矩?
都說種下了‘因’才能結‘果’,但為什麼‘因’一定要在過去,‘果’一定要在未來。
如果‘因’在未來,‘果’在過去,使一切都為閉環,難道不比循規蹈矩要更為帶麼?
總總相加,便有了現在的故事——
因為江河發現了《仙子錄》,意識到了江秋皙的份,才發了后面的故事。
可如果沒有后面的故事,沒有江秋皙一劍開山門的風姿,百萬筆也就畫不出仙子錄,寫不出“一劍西來破萬法”的詩句。
讓第一卷的‘果’和第三卷的‘因’徹底銜接起來,是我落筆后最為滿意的地方。
相信大家其實也看的很滿意,因為我看評論區好多人都覺得“這種一般大后期才會揭開的事在這個時候寫出來,該不會是打算完結了吧”?
對此我要說的是——
完結肯定還早,但的確已經寫完五分之三了。
很多讀者會很疑啊,明明看起來還有那麼多坑要填,什麼‘天道之間的征伐’啊、還沒能解決的‘濁仙’啊、為天帝的王昊怎麼不出面解決啊……
怎麼一下就剩兩卷要完結了,作者該不會是準備爛尾跑路了吧?
我在這里澄清一下,爛尾是不可能的,跑路也是不可能的。
從第三卷開始,我就已經開始陸續填坑了,糾結了大半本書的劍宗覆滅只是一個引子,兩卷的時間足以我把所有的坑填完。
而那個‘天道征伐’的背景,和本書的關系其實不大,真的只是一個背景而已。
它和我的上本書是有一定聯的,看過作者上本書的基本上一下子就反應過來了,但也僅限于此。
悉我的老讀者都知道,我個人不太喜歡把世界觀擴展的很大。
譬如什麼三千世界、人靈仙界、法外天地什麼的……
其實對于很多網文來說,這些世界看起來好像很大很遼闊,但本質上是很空的,故事中已經發生的事,換到另外一個世界好像就繼續上演似的。
我雖然喜歡水文,但這種水文對我而言是不太習慣的。
所以我就沒有試圖把這本書的格局放的太大、太寬闊,只決定把所有的故事都聚焦在一個地方上——
就好比生靈洲偌大,西荒、北野、南川、東海、中州五域,但直至故事發展到現在,江河也不過在東海徘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