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1章 癸字卷 馮系,馮黨
連馮紫英都不得不佩服秦可卿的嗅覺靈敏心思靈,一下子就能捕捉到其中關鍵。
當下首輔弱閣臣強的態勢其實對自己有利。
顧秉謙不得不更多倚仗自己來消減和化解黃二人帶來的力,同樣黃二人也不確定一旦掀翻顧秉謙,誰將在其中得利最大。
二人誰都沒有把握能在顧秉謙下臺之後自己坐上首輔位置,這種麻秸稈打狼——兩頭怕的心態會使得誰都不忿,但誰都不敢輕舉妄。
“只是這樣閣的威信會持續損,下邊的執行力也會到影響,於國無益啊。”馮紫英嘆息道。
“你若是能化解開這種僵局,那當然好,但如果不能,那也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尋找一個對自己更有利的局面。”秦可卿似笑非笑,“這也許就是閣制度的一種弊病吧,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皇帝在上邊來駕馭,閣部七拱八翹,那就只能爲這種拖沓遲緩的行事格局。,而地方上的權力也會坐大。”
馮紫英搖了搖頭,“六吉公的確不太孚衆,但師和明起公也各有打算,人都難免有私心雜念,連我自己也不能免俗,所以我也不能苛責他們,只是時不我待,這樣消磨幾年,非我所願啊,就算是我能從中得益,但心還是有些不舒服。”
“紫英,你非聖人,何必非要行聖人之舉?何況聖人只能垂拱,你是能臣,便按照自己心願去做事,無愧於心,無愧於國,那便足夠了。”秦可卿鼓勵道:“能力大,責任便更大,妾倒是覺得你不必禮讓於誰,若真的是顧秉謙坐不下這個首輔之位,你何嘗會不能去一坐呢?這不是論資排輩的時候,只要機遇到了,你又有這個本能坐下來,那爲什麼就不能去嘗試一下呢?”
馮紫英微微意,“只怕時機尚不,……”
“不還是要看你自己的努力,你掌握軍中軍權,已經立於不敗之地,文臣士人這邊,你略微資歷淺了一些,但是北地江南商賈勢力不可小覷,我聽姐兒說山陝商人一力支持你,江南商人亦是傾向於你的居多,他們對民間鄉紳亦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現在或許時機不,明年呢,後年呢?你還有時間可以做許多事來鞏固,……”
秦可卿話語裡充滿了,馮紫英當然明白,這人興趣比自己還大,似乎通過自己能滿足的某種特殊慾,代太強。
但不得不說秦可卿所言極有道理,自己在士林文臣上邊的短板可以在這兩年裡加以彌補,但是自己在軍中的影響力卻是其他人難以替代的,到了這一步,自己憑什麼不能再上一步,而非要再等呢?
萬統五年九月初八,閣行文,通政司通傳邸報,耿如杞升任新設的農部右侍郎,練國事升任吏部右侍郎,潘汝楨調任工部右侍郎。
耿如杞和潘汝楨的升任調任沒太大爭議,工部農部都不什麼特別俏的位置,但吏部不一樣,無數人盯著這個位置。
但馮紫英也知道自己必須要有一個得力的人在吏部裡,哪怕崔景榮也和自己關係不錯,但是在涉及到一些四品以下的員調,自己不可能事事都去和崔景榮涉,那樣也容易引起崔景榮不滿,也會引來應震的猜忌,所以把練國事安排吏部是最合適的。
練國事從西安府知府升任吏部右侍郎,是一個極爲破格的擢拔,自然要引起爭論。
但是練國事是永隆五年的狀元,作爲探花的楊嗣昌都已經在兵部做到了正四品的郎中,練國事在翰林院和地方上多地歷練,績卓著,升任吏部右侍郎就算有些超格,也說得過去。
顧秉謙、應震和崔景榮三人都無異議,所以也就過了。
耿如杞升任農部右侍郎也是馮紫英的一番考量。
耿如杞在地方上已經六七年了,從重慶到延安,經驗富,尤其是在延安這幾年更是大力推廣土豆和玉米番薯的種植,對安定延安流民起到了很大作用。
這幾年裡陝西雖然旱有所減緩,但實事求是地說,仍然不算是風調雨順,但有賴於耿如杞和練國事他們幾人得力施爲,大力推廣土豆和番薯這些新作,很大程度減輕了這些地區的農民餬口果腹問題,沒有釀大規模的民變和流民,這一點上,閣和朝中各部也都清楚。
未來人口增長會呈現出一個暴漲的勢頭,再沒有了憂外患帶來的戰爭影響,老百姓一旦安定下來,那生育率必定就會漲上去,三五十年裡人口再翻一番也並非戲言。
正因爲如此,馮紫英認爲未來農部的任務會很重,而其事大有可爲,所以耿如杞在這個位置上是可以發揮出自的本事能力的。
潘汝楨調任工部也波瀾不興,畢竟是正三品過來的,算是升遷,單頁不算太過分,加上潘汝楨爲人圓,事老練,所以吏部對其印象很好,在陝西也算是頗有口碑,升遷也算水到渠。
可以說這三人的調任中央,應該是馮紫英基本盤的一個較爲重要的調整,也標誌著馮紫英作爲閣臣一員,開始有了自己聲音。
像原來他雖然和崔景榮、柴恪、韓爌這些人關係都不錯,但是人家卻不能算他的人,也不屑於算他的人,畢竟他資歷太淺,人家要分也是以地域來,站在喬應甲或者應震這一邊的。
但現在這三位爲重臣後,就不一樣了,誰都知道他們是誰使力將他們推上來的,自然也就要把他們視爲馮系,而不能以地域來劃線了。
尤其是潘汝楨,他本是南直隸桐城人,照理說該算是顧秉謙和黃汝良所的江南士人,但他從來就沒有被這二人納視線過,一直是跟隨馮紫英而,到現在踏重臣行列,哪怕這工部右侍郎也不算個什麼俏職位,但畢竟還是三品重臣了,關鍵時候也是可以發聲的。
那就不一樣。
章節報錯 分給朋友:
紹者,一曰繼;二曰導。 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旋即,皇九子趙構在萬眾期待中於商丘登基,繼承宋統,改元建炎。 然而,三個月內,李綱罷相,陳東被殺,岳飛被驅逐出軍,宗澤被遺棄東京,河北抗金佈置被全面裁撤……經過這麼多努力之後,滿朝文武終於統一了思想,定下了擁護趙官家南下淮甸轉揚州的輝煌抗金路線。 不過剛一啟程,在亳州明道宮參拜了道祖之後,這位趙官家便一頭栽入了聞名天下的九龍井中,起來後就不認得自己心腹是誰了! 朕要抗金!可朕的心腹都在何處? ! 這是一個來自於九百年後靈魂的真誠吶喊,他在無可奈何繼承了大宋的名號後,更要將這個朝廷與天下導向一條新路。 故稱紹宋。
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相,相而優則大國。中華民族有一個共同的大國夢,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亦或者過去,我們都應該為之奮斗。
楚風穿越到異世大陸的楚國,成為了一個閑散王爺。在戰國七雄的時代,一看楚國滿朝文武的配置,他開始深度絕望。左丞相秦檜,右丞相嚴嵩、太師董卓。六部尚書:司馬懿、蔡京、和珅、王莽、鰲拜、來俊臣。東廠都督趙高,西廠都督魏忠賢。上將軍,刑道榮。九門提督,潘鳳。另有四位異姓王:海東王朱棣,汝南王趙匡胤、淮西王安祿山、鎮北王吳三桂。更有皇后武則天,皇貴妃慈禧、貴妃楊玉環,坐鎮后宮。楚風這輩子,本想安安穩穩當個閑散王爺,安全茍到滅國就跑路的!未料老皇帝深夜突然駕崩,膝下唯一皇子也當夜暴斃而亡。楚風一臉懵逼的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