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心中都在飛速計算著得票。
如果馮系五票加上非主流(西南、嶺南)系三票,這就是八票,再加上現在已經顯現出來的曹於汴、吳道南和左斗三個“變節”者,這就已經十一票了。
現在又冒出來一個松江幫的背叛,如果把潛在的袁可立也算上話,馮紫英得票已經達到了十四票,大大超出了之前的預期了。
應震已經半瞇著眼睛開始養神了,如果不出自己所料,那麼這一投票恐怕還真的要出一個震驚朝野的意外。
自己這邊湖廣系的六票會不會流向馮紫英,應震自己也沒有把握,因爲之前他沒有干預。
但眼下局面驟變,湖廣系士人也需要考慮一旦馮紫英上位,湖廣系的士人該如何合作,甚至在未來重新組閣過程中所佔據的位置和利益分配問題了。
柴恪、楊鶴和郭正域這三人,弄不好就要投馮紫英一票了。
五寺卿投完票之後就是順天府尹。
局面的劇變讓隨其後的賈雨村立即了焦點人,讓他想要低調都不可能。
馮紫英一舉獲得了曹於汴和吳道南兩個邊緣人以及左斗這個異類的支持,現在又冒出來了松江幫的支持,局勢已經不再像之前很多人想象的那樣,馮紫英只是想要展示實力以便於謀求次輔,現在他極有可能趁勢而上要奪首輔大位了。
這個時候每一票對於馮紫英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賈雨村很清楚此時自己的這一票哪怕不會爲決定勝負的關鍵棋子,但是也絕對會在下來之後讓自己於一個風頭人,無論自己投反對還是贊同。
誰讓自己和馮紫英有著千萬縷聯繫,現在卻又和顧秉謙打得火熱呢?
問題是顧秉謙已經可能要失敗了,自己這一票不投給馮紫英,可能影響不到大局,但是卻可能讓自己日後仕途蒙上影了,但投了這一票,馮紫英仍然未能過半上位呢?畢竟現在馮紫英所得票數還遠遠見不出分曉來。
一直到走到條案面前,低垂著頭目不斜視的賈雨村依然沒拿定主意。
他心甚至生出一個年頭,索一不小心將玉圭落在地上,摔個碎,這樣也免了自己如此艱難的抉擇。
只可惜這玉圭卻並非那麼容易摔壞的,何況萬一摔下去碎了,那徐啓卻要自己直接明確表態支持不支持呢?那豈不是更尷尬?
到旁幾道目都落在自己背上,從袖中拿出玉圭的賈雨村貌似態度端正沉穩,但心卻是焦灼無比,究竟往那邊放?
恐怕也只能往玉瓶裡放了,誰讓馮紫英年輕呢?
這一任就算是他未能功,但以當下之局面,五年後只怕就沒有人能阻擋得了他了。
單憑這一點,自己都沒得選擇,除非自己五年就準備退致仕。
賈雨村穩穩地將玉圭投玉瓶,然後轉目不斜視地通過了幾位閣老面前,似乎心無旁騖,其實慌得一比。
賈雨村這一票,直接宣佈了江南系重臣態度的分崩離析,連賈雨村都投了馮紫英一票,遑論其他?
當通政使、五寺卿和順天府尹投完之後,就該是八部尚書、侍郎了。
吏部自然首當其衝。
吏部尚書崔景榮,左侍郎何士晉,右侍郎楊鶴。
雖然信心已經搖搖墜,但是畢竟玉瓶中的票數還只有八票,距離二十一票也還差得遠,只要湖廣士人不投馮紫英的票,那他想要過半的可能依然十分渺茫,而楊漣已經代表湖廣士人開了一個好頭。
但隨之而來讓所有人盡皆側目的一幕又發生了。
崔景榮投了馮紫英的支持票!
堂下一片譁然,聲浪甚至比先前董其昌和陸彥章投了馮紫英一票更大!
崔景榮是何許人?他是北地士人中最核心的一員,其地位名僅次於喬應甲,或者說論地位他略遜於喬應甲,但論名甚至有過之!
他是河南長垣人,最典型的北地士人。
喬應甲以下,他和都察院左都史韓爌、刑部尚書孫居相爲北地士人三支柱,連兵部尚書孫承宗和工部尚書王永都要遜一籌。
而且他還和王永同爲長垣人,號稱長垣雙傑,也是河南士人中最人尊重的前輩,練國事在二人面前都要規規矩矩地拱手尊禮。
他怎麼會投馮紫英一票?
平素也沒有見他和馮紫英有多麼切的往來啊,和韓爌、孫居相這些人也差不多啊,怎麼就突然要投馮紫英一票了?
他這一票的影響力極大,勢必帶很多原本態度就還有些猶豫的北地士人態度變化,畢竟馮紫英也是北地士人一員,也是北地青年士子中的領袖。
喬應甲目死死盯著崔景榮,他知道當第二投票自己未能超過顧秉謙時,恐怕就會在北地士人中引來很大的反響了,如果按照規則,就此作罷,那獲得票數最多的顧秉謙會以十八票繼續留任,擔任看守閣的代理首輔,而自己也將一無所獲。
對於這樣一個結果,北地士人中肯定會有人不滿,他也有所預料,但是他沒想到這率先開炮的竟然是崔景榮。
這一炮一開,恐怕就難以控制了,馮紫英會得多票,能不能超過二十一票,誰都無法預料了。
崔景榮投完自己這一票,仍然是面從容淡然,甚至走過來的時候,還平靜地衝著喬應甲點了點頭,這簡直讓喬應甲難以忍。
如果不是考慮到這種場合自己的份,喬應甲恨不得立即上前揪住對方,質問對方爲何要這麼做。
但現在他只能忍著。
但有人替他問了。
當崔景榮回到自己位置上時,韓爌已經忍不住低聲音沉聲問道:“自強,爲何如此?”
“虞臣,爲何不如此?”崔景榮反問:“難道讓六吉繼續再幹一屆首輔?你願意麼?我不願意。而且,作爲北地士人,我們不投,難道就這樣讓紫英與我們心生嫌隙?”
一句話問得韓爌啞口無言,但韓爌仍然不甘心:“可是紫英太年輕,……”
“太年輕又如何?誰不是年輕過來的?”崔景榮聲音依然平靜,目平視前方,吏部左侍郎何士晉投了反對票,而隨其後的右侍郎楊鶴則投了贊票,“他年輕沒關係,正好有銳氣衝勁兒,可其他幾位閣臣哪一個年齡小了,幫他把把關,做做輔佐,不是正好麼?”
韓爌爲之語塞,但隨即又道:“可紫英這樣做未免太不厚道,搞這種突然襲擊,爲什麼不能先通知我們一聲?這讓汝俊怎麼想?”
“這不突然襲擊,更不是不厚道!”崔景榮反駁:“我倒是覺得紫英這樣做很好,如果汝俊能過半,那證明汝俊足以服衆,紫英自然會權力輔佐,他如果早早提出來自己也要參選,不是徒人意,分化我們北地士人,反而讓原本對投汝俊一票有些猶豫的人更加遲疑麼?”
韓爌無言應對。
崔景榮說得沒錯,早早提出來,只會讓一些對喬應甲不滿的人更不會投給喬應甲。
除了曹於汴外,還有幾人也對喬應甲不太滿意,只是程度沒有曹於汴那麼強罷了,在北地士人總約束下,還是投了喬應甲,但如果馮紫英要參選,那就不好說了。
“好了,汝俊應該想得明白,現在這種形下,紫英的出面我覺得是好事,他能過半,也說明紫英的威信口碑和能力已經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也是我們北地士人能夠一輩一輩傳承的最佳示範,我們應該到欣和高興纔對,汝俊如果連這一點心都沒有,那我覺得他就算是當上首輔也難以服衆。”
崔景榮毫不客氣地補充道。
就在崔景榮和韓爌爭論時,戶部三位也開始投票。
戶部尚書柴恪步伐輕快,徑直走到條案前,毫不猶豫地把玉圭投了玉瓶,應該是早有準備,而隨其後的左侍郎孫慎行猶豫了許久,原本將玉圭放在了玉瓶上方,但又收了回來,重新投了玉盤中,但在離開時卻也是黯然嘆息不止。
隨其後的郭正域卻沒有猶豫,直接把玉圭投了玉瓶中,態度鮮明。
戶部中馮紫英得兩票。
局面越發焦灼,現在馮紫英已經得了十二票,大大超出了想象,要知道他自己本嫡系中加上他自己本人一票,還有四票,另外還有兩名嶺南士人未投,如果算下來,已經有十八票穩穩在手了。
禮部三人開始投票,禮部尚書李邦華直接投了反對票,將玉圭放玉盤中,而起後的左侍郎張鼐卻是猶豫再三,最終還是將已經要放玉盤中的玉圭重新放了玉瓶中。
一旁的右侍郎姚宗文訝然,忍不住悄聲問道:“世調兄,你爲何也……?”
張鼐搖了搖頭,“我這是爲陝北數百萬百姓投的,紫英在陝西所作所爲值得這一投!”
當初便是他接替馮紫英回京後統攬陝西事務,雖然時間很短之後就又卸任了,但是馮紫英在陝西的所作所爲已經這幾年裡陝西的變化卻是在張鼐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何況他本來就是一個對權力位沒有太大的人,所以在這一點上他還是堅持了自己的選擇。
在姚宗文不解的目中,張鼐轉離開,姚宗文遲疑了一下,最終還是將玉圭投玉盤中。
十三票。
出了點兒差錯,把韋蕃記錯了,修改了一點兒,不影響。
章節報錯 分給朋友:
入贅商戶的女婿沒出息嗎?穿越者蕭凡就是個很明顯的反例. 大明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老邁,皇太孫孱弱,燕王蠢蠢欲動. 這一年,蕭凡來了. 天下風雲因他而涌動.
靈魂重生在原本不存在的宋微宗第四子荊王趙楫身上,想著混吃等死,奈何總有麻煩上門。宋江,方臘造反!六賊亂政!西夏犯境。大遼南下中原!金兵入侵,靖康危在旦夕!不要慌,穩住。
一個特種兵,在不經意中回到煙火四起的時代,與史上傳奇般的角色共同相處、發展。為自己的三國夢想,努力四處爭戰,喋血沙場. 從虎牢揚名,到徐州起家,然後江東建基,接著進軍荊襄巴蜀,最後逐......
【大女主、女強、重生女將、女扮男裝、家國大義、架空正劇、亂世群像,感情線弱介意勿入】 她死在封候拜將,榮耀加身的那一年。 原來毫無怨恨,終登高位也會重生。 前世,她因為母親的一句話,肩負起家族重擔,女扮男裝成為宗延氏長子,隨父從軍。 卻因自己的年輕氣盛感情用事,以至阿妹慘死,叔伯累戰而亡。 皇權爭斗儲位紛爭,她愚昧無知錯信旁人令父親受挾,困戰致死。 她以親族血淚筑堤得以成長,攬兵奪權,殺伐一生,終得封候拜將榮耀加身!卻也留下終生遺憾。 一朝重生,重回十五歲初入軍營之時。 這一次她再無不甘,心甘情愿女扮男裝,為父,為家,為國而戰! 至此引無數賢才謀臣為其折腰,得萬千猛將部卒誓死追隨。 橫刀立馬,南征北戰,定江山,安天下! - 若說有什麼不同,大抵便是她的身邊始終站著一人,如那任由她驅使的惡犬,所向披靡忠心耿耿。 他從無奢求,追隨他的將軍戎馬一生,無名無分,不訴情愛,唯有忠誠二字。 很多年后將軍墓中,他肉身筑鐵立于棺前,生死相伴。 【殺伐果決的女將軍vs嗜殺瘋批的惡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