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之拉著崇禎南遷 第971章 英雄楊白勞

《大明之拉著崇禎南遷》 第971章 英雄楊白勞

m.xklxsw.net

“你們莊子上,看起來還蠻不錯嘛。”

河南開封府祥符縣,楊白勞他們的那個莊子上,北巡到開封左近的朱慈烺,正饒有興趣的看著面前的村莊,然后笑呵呵的,就跟后世新聞聯播里面,下基層問群眾們的國家領導人似的,一臉的和氣,給人一種,如沐春風般覺,朝面前一眾村民中的村長笑道。

“這都是皇上的恩典啊,要不是皇上,給俺們均了地,又讓咱們在北伐清虜中發了財,哪有俺們莊子上,上上下下幾百口子人今天的好日子啊?”

村長劉大頭也是個妙人,給朱慈烺道著恭維話。

聽罷,朱慈烺不由詫異地看了眼劉大頭,看他年齡,還有他那胖乎乎的模樣,不像是在前親軍混過的啊。

他問。

“怎麼,你們莊子上還都當過兵?打過仗?”

“陛下,草民們倒是想從軍殺虜,但是韃子不經殺,您麾下的軍兵已然夠用了,哪有草民們的用武之地?”

“草民莊子上的莊戶們,也不過是當初,跟著我大明朝的靖國公,一塊北伐到了北京城下,草民還有幸,跟著大軍進剿燕山,那一回可危險著呢,草民莊子上,有好幾個弟兄,都被埋伏的座山貝勒手底下的清虜,給暗害了呢……”

一提起自己往昔的輝經歷,劉大頭便眉飛舞。

旁邊跟隨過來的祥符縣令,趕朝朱慈烺介紹道。

“陛下,這個莊子里面,原本有個楊白勞的,隨靖國公北征豫北時,發了筆財,以至于莊上許多丁壯,在第二年也跟著北上了……”

“是嘛。”

朱慈烺笑呵呵地點了點頭,又朝這個劉大頭說道。

“你們雖然沒有上陣殺敵,與清虜在戰陣間廝殺,可你們的功業也不小嘛。”

Advertisement

“可以說,我大明朝的前親軍,之所以能夠北伐清虜,收復幽燕,有軍兵能打,又如何能行?大軍所需要的食,彈藥,輜重,哪一樣不需要你們來運輸?”

“我大明朝的北伐之役的勝利,至有一半的功夫,是你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嘛……”

“皇上真的是……”

劉大頭抹起了眼淚,而朱慈烺卻是想到了祥符縣令提到的那個楊白勞,又話鋒一轉。

朝劉大頭問。

“對了,那個楊白勞呢?他沒過來見朕嗎?”

“他……”

劉大頭言又止。

朱慈烺則是下意識的以為,這個楊白勞是個不安分的刁民,所以被祥符縣令,還有提前清場的侍衛給清場了——廢話,哪能是個人,就能見到朱慈烺?

眼下,站在朱慈烺面前的這些莊戶們,可都是挑細選過的,絕對讓人放心的那種。

他掃向祥符縣令。

后者趕抹了把汗,然后朝朱慈烺道。

“皇上,這個楊白勞不在莊上了,他前幾年,犯了人命關司,如今遠逃他鄉,不知所蹤……”

“人命司?怎麼回事啊?”

朱慈烺皺眉,祥符縣令,趕的將楊白勞的事跡,給說了一下。

說起來,楊白勞在如今的祥符縣,也是名人了。

縣志里面,都記了他一筆。

所以,這個祥符縣令,也有所耳聞。

“倒也是英雄好漢一個嘛!”

朱慈烺嘆了一聲。

他這麼評價楊白勞,后者上的罪,大概就能了。

旁邊的張國維聽罷,趕朝朱慈烺道。

“陛下,一提這個楊白勞,臣突然間想起來了,當初,臣在河南修堤時,虜將尼堪,領兵南犯,就是這個楊白勞,第一個發現清虜的……”

“對對對,我有些印象,在豫北之役,肅清清虜的莊子,還有搶收麥子的時候,這個楊白勞也是格外的得力,他是那些個民夫頭里面,干得最好的一個,收上來的麥子,是最多的一個,當初還臣還賞了他幾十石麥子……”

Advertisement

北巡隊伍里面的黃得功也適時說道。

“這也是有功之人嘛,我大明朝的中興,就是有千千萬萬個,類似于楊白勞這樣的人,給撐起來了,這樣的人,才是我大明朝的中流砥柱,才是我們民族的脊梁嘛!”

朱慈烺說著,不要錢的恭維話。

說到這,他目掃向了那祥符縣令。

“這個楊白勞,殺人無罪,怪只怪朕,給那些個做天下的清虜漢,一個罪的機會,沒好好的甄別掉其中的壞種,讓楊白勞家破人亡,流亡了他鄉。”

“傳朕的旨意,詔告天下,赫然其罪。”

“另外,祥符縣里,也要莊子上,立個碑,盡詳其事!”

朱慈烺說道。

他這一句話,算是改變了楊白勞的命運了——在原本,楊白勞充其量,就是個縣志的小人

充其量,幾百年后,會有后人翻閱案卷,或是縣志時,會發現這麼一個早已經做古了的人。

但現在,朱慈烺這一番評價,卻直接把楊白勞這個小人,無限的拔高了。

從現在起,他不再是一個小人了。

說不定,百年之后,電影工業發展起來,還會以楊白勞為原型,拍一部個人英雄彩極為濃郁的電影哩。

“草民代老楊,謝過陛下了。”

聽到了朱慈烺的一番話,劉大頭當即跪了下來,朝朱慈烺說道。

“這個楊白勞的下落,你們可知曉?”

“這個臣等就不知道了……”

劉大頭搖了搖頭。

“老楊當時,連夜就走了,現在估計姓埋名……”

“或者,說不定已經……”

“朕會派人尋覓的!”

朱慈烺說道。

旋即,又話鋒一轉。

“不提他了,領著朕,到你們村里面看看,朕要看看各戶家的況……”

Advertisement

“陛下這邊請。”

劉大頭趕說,朱慈烺則隨著他的腳步,開始視察起來這個豫東村莊的況。

在一個樸實的農家小院,朱慈烺先是看了一眼,院子里面的屋舍,都是貴的,不像是員們,為了應付他,而臨時翻修,過是蓋起來的新房。

家里雖然打掃的干干凈凈,但這也是正常。

領導視察,衛生肯定是要做好。

而家,也沒有臨時換清一的新家

牛棚里面的牛,也是一頭健壯的小黃牛,看上去年齡也不小了,看屋主老漢的與這頭黃牛作時的模樣,也可以看出來,這牛兒就是他家的牲口。

屋子遮風擋雨,斷然不問題。

,牲畜也齊全,牛棚有牛,后院有豬,前院還散養了群走地,當然了,朱慈烺親臨視察,走地們已經被臨時圈起來了。

不只是坤坤,就連門口那只往日里無拘無束,可以漫天撒歡的大黃狗,也被用繩子栓了起來,現在正趴在墻委屈著呢。

挨個轉悠了一圈,還親自去糧倉里面,看了看糧食的,還有面缸里面的大半缸白米后。

朱慈烺出了欣的笑容,朝旁邊,這莊戶的主人,一個三十多歲的漢子,詢問道。

“家里的收怎麼樣?糧食可夠吃?日子過的不張吧?”

“皇上,收是三年,兩年歉,不過田土多,年備荒,災年也就過去了,紅薯土豆也是好東西,年用來喂豬,災年也能夠用來度荒,朝廷也好,逢災年還減免賦稅……”

這村民朝朱慈烺說著,已經背了的臺詞。

雖然知道這是臺詞,但朱慈烺聽的也很滿意,他笑道。

“那莊子上,其他莊戶的況呢?”

Advertisement

“也差不多。”

后者趕地回答道。

“只要不是懶漢,日子就斷然不會過不下去。”

“這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好,等草民的幾個小子長大了,那日子就更好了……”

“是嗎?”

朱慈烺呵呵一笑,不置可否,目掃向了這村民的幾個兒

這個村民的兒有些多啊,有四個小子,三個閨,一大群孩子看起來虎頭虎腦的。

將來等他們長大了,這一份家當,就要分四份。

或許現在,過得殷實。

等分了家,可就不一定了……

想到這,他朝這莊戶問。

“土地有多啊?”

“皇上,不多,兩百畝,都是皇上恩典,當初均到的。”

“兩百畝。”

朱慈烺臉上的笑容一僵。

他還真猜對了。

河南人民現在的日子,過的確實不錯,為了充實河南人口,朱慈烺當初可是對河南,實施了一陣授田的。

換言之,現在河南的農民們,說是小農,但他們實際并不是小農,而是正兒八經的農場主——幾百畝還不算農場主?

這麼多土地,又是大平原。

抗風險能力,比位于湖廣那邊,只有二十畝的葉守家,不知強了多——土地越多,抗風險能力就越強。

財富越大,能夠承的風險就越大。

反之,財富越小,所能夠承擔的風險越小。

但是,朱慈烺卻深知,相比于這上面的風險,分家所帶來的風險,才是最大的。

兩百畝地,均給四個兒子。

呃,朱慈烺又瞅了眼這莊戶的妻子,那三十多歲農婦的肚子,心說。

這里面還有一個呢。

這麼均下去。

等到了下一代,他們的日子,大概就得嘍。

一不小心,就可能因各種原因,淪落葉守家那樣的失地莊戶。

到第三代,能夠保住土地的,就更了吧……

不過,朱慈烺并沒有在當下,說什麼掃興的話,他是笑呵呵地道。

“日子過的好就……”

挨個視察了一下村莊,朱慈烺發現,河南人民的日子,確實是要比較強,或者說,經歷過世后,人口稀的北方地區。

要比卷的厲害的南方地區,日子要好過的多。

當然了,他們的日子,雖然過的不錯,但也不是沒有潛在的危機,那就是,華夏特有的產分配制度,及多子多福的傳統觀念,會讓他們的財產,一代一代的均攤變薄。

這大概,也是富不過三代的緣故了。

窮不過三代。

是因為窮人大概,第三代就絕后了。

而富不過三代,大概就是因為,一代一代的均分財產,就是再富的富人,這麼均下去。

到頭來,也剩不下多了吧?

畢竟,富人們往往掌握了更多的生育資源,這年頭又沒有計劃生育,獨生子的政策,富人們也是希,多子多福的。

兒子多了。

分財產的就多了。

幾代人下去,能不變窮嗎?

溜達過了整個村莊,發現沒什麼好看,而且,由于北方,久經局,所以,年輕一代還未長起來,也沒有什麼,滴滴的,正適合采摘的小姑娘,等著朱慈烺微服私訪去泡妞。

所以,朱慈烺當天,便重返開封而去。

到了開封,在原先的周王府址上,重建起來多年,但朱慈烺一回也沒住過的行宮里面。

朱慈烺登上行宮的高臺。

手持著遠鏡,朝四周了過去。

此刻,正是傍晚。

西下,殘灑在大地上面,一片金黃,而時值秋天,大地一片秋草枯黃,放眼去,蔚為壯觀,這樣的秋季草原風

而就在北面,滾滾黃河之水,從天而來,奔流海,顯得好不壯觀。

看著這樣的景,朱慈烺不由地皺了皺眉,然后慨。

“此等草原風,確實是不應該,在豫東平原上擁有啊。”

“皇上的意思是,裁撤開封馬場了。”

旁邊的河南巡宋景昌聽罷,頓時眼睛一亮,詢問道。

“確實是要撤,不過,不是現在。”

朱慈烺搖了搖頭,然后說道。

“開封馬場,千萬畝的草場,撤了之后,這片草場怎麼辦?”

“是直接均與百姓呢?還是?”

“皇上,除了劃出來些區域,由朝廷所有,然后留等將來其他用途外,剩下的,自當是均與百姓了。”

旁邊的張國維說道。

“怎麼均吧?”

朱慈烺問,魏藻德捋著胡須道。

“愿意到這里安家落戶的,一戶給田三十畝吧!”

“另外,三年免稅。”

“這倒也可行!”

朱慈烺點了點頭,然后又道。

“當然,現在均,恐怕也沒有多民愿意到這里安家,河南現在百姓,也不缺這三十畝地,五十畝朕看還比較合適!”

“就是五十畝,也沒有河南的民會過來墾荒種地,最起碼,得到十年后,那群河南太平后,生下來的娃娃們人了,才有人這些娃娃們,愿意拿著父母的資助,過來種地……”

“那就慢慢撤,等十年后,一舉撤掉!”

王之良笑道。

“開封馬場這麼多馬群,若是一下子,轉走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慢慢撤才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