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之拉著崇禎南遷 第972章 唯一生路

《大明之拉著崇禎南遷》 第972章 唯一生路

m.xklxsw.net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在隨駕的近衛一軍士卒們的山呼海嘯聲中,朱慈烺結束了對中州大地的巡視,然后向西,進到了陜西境

不出意外的話,今年他。

大概是要在陜西境,迎來隆武九年的新年了。

“陛下,剛剛咱們經過的是新安縣境,那里古時稱之為澠池,當初的澠池之會,就是在那里召開的,只不過,時至今日,早已經是是人非,就連古都,也化為一片廢墟,開封也亦是如此啊……”

在途經潼關之際,前來迎接的西北三省總督畢才,朝朱慈烺說道。

西北三省總督,是大明朝在西北的,陜西,甘肅,寧夏三省的總督!

之所以在這三省設立總督,則是因為,此三省現在是大明朝,唯一鄰著“戰區”的領土。

這里直面著西域的威脅。

理論上來說,世還并沒有在這三省被徹底的終結。

甚至,直到朱慈烺率軍進到西北之際,這里才剛剛打完了一場平戰爭——西北回子多,同時又跟在城市里面的回子不一樣,戰斗力要強悍一些。

因此,在西北是發了一些小規模的叛

不過,這些叛肯定是威脅不到大明江山的。

因為西北三省的駐軍,輕飄的就把他們收拾了卑服。

此刻,聽著畢才介紹著周遭的況。

朱慈烺忍不住慨了一聲。

“中原大地,多災多難啊。”

“是啊,中原大地,多災多難。”

才也點了點頭,旋即,又話鋒一轉。

“不過,西北也強不到哪去。”

“雖然世中,關中有潼關鎖鑰,可以保全些元氣,但流寇卻把這不多的元氣,給帶走了大半……”

Advertisement

“西北三省,這幾年若非是但仰仗山西移民,這元氣,也沒那麼容易恢復起來。”

“西北三省現在的丁口有多吧?”

朱慈烺聽罷,朝畢才詢問道。

西北三省,論發展潛力,肯定比不上河南一省的。

這一點,從人口就可以看出來了。

西北三省再發展,也超越不了河南,河南雖然多災多難,但一到遇到盛世,人口卻是會急劇增加,畢竟,中原的大平原,能夠提供的耕地,產出的糧食,養活的人口,可比西北三省的黃土高原,坎坎要多了。

“皇上,臣不敢瞞,只有不到五百萬人。”

“三省之地,比久經戰的河南,還在差勁!”

“而且,這五百萬丁口,老朽頗多,都是流寇當初,撤離西北之際,拋棄的老人。”

“這些年,死的死,但剩下的也有幾十萬。”

“剩下的四百多萬,一半還都是不到十歲的娃娃。”

“真正能夠擔的起西北建設的重任的丁口,只有兩百萬。”

“還有一半眷……”

“太,太啊。”

朱慈烺慨道。

“皇上,若不然,從四川移個幾百萬民充裕西北。”

聽罷,魏藻德提議。

西北三省,是朱慈烺巡視過程中的重要地方。

這里甚至比河南還要重要,因為這里很有可能,是大明朝廷,未來西征西域的后勤基地。

關中,還有西北的貧瘠之地,要負責供給軍馬,糧草,民夫,供大明天兵,去討伐西域。

在這樣的況下。

只堪堪有這麼點人口,是斷然不行的,尤其是,西北貧瘠,不比中原,糧食產量也低。

所以,魏藻德當即就想到了,移民西北的想法。

而移民的來源,自然是從四川來了。

Advertisement

誰讓這個時空的西南,在世中,保存了絕大多數的元氣呢?

“說的輕巧,四川人到陜西來,能不能適宜本地的氣候,能不能種好莊稼,都尚且兩說,如何堪用?”

朱慈烺卻搖頭拒絕了這個請求。

四川的老農民,被強拘到西北。

讓他們這群種慣了水稻的老農民,去種高粱,小麥,小米,那不是強人所難嘛?

只見到朱慈烺,朝畢才說。

“看來,這西北三省的元氣,還得慢慢恢復。”

“至得四十年休養,才能恢復到極盛!”

“再休養也就是如此了,關中貧瘠,不比當初漢唐。”

才卻說著喪氣話,之前他沒到陜西上任的時候,還認為這是關中帝王地。

可一到地方,他卻傻眼了——這是什麼破地方啊。

關中還強些。

陜北那些地方,旱的都快沙漠了。

“說的是啊。”

朱慈烺點了點頭,西北三省的人口,再怎麼發展,在進到工業革命之前,能有個一千五六百萬丁口,就已然是不錯的了。

當然了,現在離一千五六百萬,還是早著呢。

大概需要兩三代人,可勁生,再配合朱慈烺不間斷的往西北流放罪犯,大概才能達到這個就。

就這,還是于太平年節。

倘若遇到戰事,發大規模,且高烈度的戰爭。

那想要恢復元氣,就難的多了。

好在,西北在未來,大概是不會發什麼大規模的戰爭了。

一是人口太了。

哪怕是土地貧瘠,大概百姓也能過活。

第二嘛。

就是因為,朱慈烺已經強行的將西北的清真寺廟,給全部搗毀,將所有的教眾,也悉數的遷到了波斯,不愿意走的,要麼姓埋名,藏匿民間,不敢聲張。

Advertisement

要麼,則叛時被殺了頭。

不穩定因素沒有了。

剩下的,都是老老實實的耕作的小民。

自然而然,西北的元氣,也便可以,緩慢的恢復起來嘍。

“皇上,依臣看嘛,丁口雖然重要,但也沒那麼重要,我朝將來,收復西域,用兵至多不過五萬而已。”

“五萬兵馬,有十萬民夫就夠了。”

“以西北三省的民力,哪怕是現在,也能夠員起來十萬民夫了。”

旁邊的靖國公黃得功笑道。

朱慈烺輕輕頷首,表示認同。

“確實。”

就這麼的,一邊討論著西北的況,朱慈烺騎著馬兒,進到了關中大地,然后,在西安城的行宮,暫住了下來。

卻說朱慈烺,此時北巡到了西北大地。

位于另一邊。

準噶爾汗國。

準噶爾汗國,現在過的是賊拉的慘啊。

呃,能不慘嘛?

被大唐突然襲擊,搞了個特別軍事行的準噶爾汗國,雖然在戰爭中,沒有損失太多的部眾,兵馬,但是,當時間進到九月。

在西伯利亞吹來的寒流里面,他們卻是,損失慘重啊。

“唉……”

漫天的冰雪里面。

僧格上裹著厚實的皮裘,遮擋著嚴寒,正下著基層,進行著巡視。

但只見到,所過之,盡是在寒風里面,在蒙古包,或是帳篷里面,一大群人不分男,也顧不上廉恥——呃,蒙古人也不在意這個啊?

在那抱團取暖。

而冰雪之中。

牛羊牲畜,馬匹是大量的凍死。

初到西伯利亞的準噶爾汗國,明顯低估了這里的嚴寒。

同時,也低估了此時,嚴寒對他們游牧民族帶來的毀滅打擊。

“過完這個冬,咱們準噶爾汗國,得損失多人口啊?”

Advertisement

巡視完了底下的部落,回到了自己溫暖的營帳里面后。

僧格忍不住發出了一聲長嘆。

“唉……”

一旁的眾將無不是嘆息不止。

冬天里面,凍死的人,還是數,怕的是,來年過完了冬。

接下來,因為牛羊牲口,大面積的死,導致口糧不足,所帶來的死亡。

一想到來年,將發在準噶爾汗國的大荒,大家就不由的頭疼。

“大汗,咱們得想辦法,讓朝廷給些支援。”

“要不,來年之后,干脆直接走吧,去附朝廷……”

一個蒙古將軍提議道。

僧格臉刷的一變。

附朝廷,說白了,就是丟下西伯利亞,直接走中西伯利亞,然后進到大明控制的范圍,然后為大明朝廷控制下的編戶。

對于這個結果,僧格是不愿意接的——他當然不愿意接了。

倘若到了大明朝,了大明朝的編戶。

那他這個大汗,又了什麼?

“盡量的保全丁口,等今年過完了冬,來年咱們,不怕找不到食。”

僧格安穩著軍心道。

可手底下的蒙古人卻也不是傻蛋——過了冬,步哪找食啊?

西伯利亞的田野上,也不會憑空長出來麥子,更不會冒出來牛羊啊。

只見到一個蒙古將軍問。

“大汗,來年咱們上哪里打草谷去啊?”

“上哪里?”

僧格挑了挑眉,然后一咬牙道。

“明年過完了年,咱們輕裝簡從,拋下一切累贅,去西南,經圖爾蓋高原,去打土爾扈特部!”

“您是說?”

一旁的眾人不由一驚,只聽僧格道。

“西伯利亞是呆不下去了,太冷了,咱們的牛羊牲口今年凍死這麼多,來年肯定是熬不下去了,與其呆在這里,坐以待斃,倒不如,從圖爾蓋高原,流寇的地盤,穿到土爾扈特部,然后吞了土爾扈特部,奪了土爾扈特部的牛羊牲口,奪了土爾扈特部的溫暖草原……”

好吧,只要西伯利亞呆了一個冬天,僧格就意識到了一個問題——以游牧的方式,準噶爾汗國本就不可能在這里扎下來。

這里太冷了。

一遇到冬天,牛羊牲口,要麼在冬天凍死,要麼因為沒有草料,而死。

在這樣的況下,繼續呆在這里,跟等死實際上沒多大區別。

沒有牲口,就要死人,死人,準噶爾汗國實力,就會愈發的弱小。

在這樣的況下。

他只有兩條路。

要麼換一個家,要麼翻越中西伯利亞,到大明朝境,徹底的喪失自己的經位。

僧格不想這麼做。

所以,他唯有兵行險招,趕在明年開春,趁著大唐沒反應過來,孤注一擲,去奪取土爾扈特部。

只要奪了土爾扈特部,就可以補充他所損失的一切了。

同時,也利于他向東歐發展。

只聽僧格說道。

“滅了土爾扈特部,咱們可以經里海,管朝廷要銃炮。”

“這才是我們唯一的生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