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長安好 196 斷臂求生

《長安好》 196 斷臂求生

m.xklxsw.net

“母親當心。”

服的明,將手收回,提醒了一句。

兒……”昌氏回過神來:“你今日也回來了。”

聽得后喜堂中傳出的摔打聲與勸阻聲,昌氏皺眉道:“那馮家行事實在令人……”

“路上已聽聞了。”明淡聲打斷嫡母的話,道:“從大理寺出來時即聽說了此事,故才返回家中看一看。”

昌氏定了定心神,道:“你父親他此時正在氣頭上,你若要去見,不如稍等一等,待他消一消氣。”

不置可否:“多謝母親提醒。”

這位嫡母,如今待倒真是“關照”呢,看得出來是真心實意想要討好的。

這位嫡母昔日整治明家后宅,手段異常果決狠辣,行事從不拖泥帶水……

可偏偏,卻被那過于愚昧無用的兒子拖累至此,如今甚至不得不放下結一切能結的……同為子看來,倒也人有些同

之余,明更多的是慨。

慨老天偶爾也會開眼,也有公平之時。

今日天沉沉,風陣陣,一如昌氏的心,和此刻混嘈雜的明家。

“外面風寒……”想到明方才提及的那句‘從大理寺出來’,昌氏提議道:“不如去暖閣里坐一坐吧?”

“賤人……竟敢耍弄于我!我必要將找出來碎尸萬段!”

明謹被幾名隨從自喜堂里拉出來時,口中還在怒罵著。

昌氏面一沉,呵斥催促下人:“還不快些將世子帶回去!”

看向那神憤怒猙獰,因消瘦之故面相已顯鷙的明謹,微微抬眉。

這個弟弟,看來是瘋得不輕了。

也是,那樣好又狂妄自大,自詡比李家子弟還要尊貴的人,怎能接自己不能人道的事實,與注定一落千丈的人生呢?

Advertisement

收回視線,與昌氏微點頭:“也好。”

二人遂一同去了暖閣中。

“……兒方才說,去了大理寺?”昌氏問罷又掩飾一句:“公務雖是要,但也不要太過勞了,還是要當心子。”

“多謝母親,只是我奉圣人之命跟進長孫七娘子的命案,自然不可有分毫馬虎。”

昌氏輕嘆口氣:“說起這長孫七娘子,也實在是可惜了……不知這樁案子如今進展如何?”

“那日常家娘子于大理寺外公然聲稱兇手另有他人,惹來諸多議論,圣人亦疑心此案存有蹊蹺……正令人于暗中探查。”明道:“故而一時半刻不會輕易結案。”

昌氏本就不安的心一時高高提起:“可……不是已有證在?”

淡聲道:“是有證,但常家郎君口中的證人榮王世子還未出面。不過,聽聞榮王世子已有好轉跡象,想必這兩日便可出面證實常家郎君話中真假了。”

昌氏盡量面如常地點點頭。

又道:“況且如今常大將軍領兵在外,如若冤殺其子,于戰事亦無利。”

昌氏無聲握了手中茶盞:“……那長孫家呢,長孫家想來不會容許此案一再拖延。”

“長孫家確有施之舉。”明道:“但那日初審后,常家郎君未有認罪,又自稱有榮王世子可以作證,加之常家娘子言之鑿鑿替兄長辯解,朝堂之上便相繼有人為常家郎君作保——”

緩聲細數道:“先是玄策府長史與司馬,再是褚尚書,喬祭酒更是多次上書,這些且是明面上的,私下,喻常侍與魏侍郎在圣人左右,也時常有為常家郎君辯說之言。”

昌氏聽得心口直往下墜。

玄策府長史與司馬……皆是崔璟手下的僚,二人另兼要職,在朝堂之上舉足輕重。

Advertisement

喻增他們且罷了,可那一把年紀眼看便要土的褚尚書,和那向來不偏不倚的魏侍郎管這個閑事作甚!

“有這些人在,便不能單憑長孫氏一家之言。”明道:“況且,常家郎君殺與不殺,定罪與否,一切還需讓真相來說話。”

這一刻,昌氏心中的不安已達到了頂峰。

便知道,這種事拖得越久便只會越麻煩!

現下局面不利,榮王世子將要出面,馮敏也跑了,一旦馮敏說出點什麼來,都會讓局面更糟糕,更難善后!

多日的勞神張,及屢屢行事推進不順之下,昌氏如今眼底的疲憊連脂也掩蓋不住,正如此刻瀕臨破碎邊沿的冷靜。

不怕常家,不怕那些幫常家的人,最怕的是圣人執意深查到底!

這正是這件事和從前之事最大的不同……

是不是該后悔當時選擇了讓常歲安頂罪?

但現下說這些已經晚了……且毫無意義。

昌氏只能往下探問道:“那,圣人如今是否查到了其他可疑之人?”

面對的試探,坐在那里的明抬眼看了過來——

“這便是我此時坐在這里,與母親說這些的原因。”

昌氏周驟然繃:“兒此言何意……”

只是道:“圣人昨日偶然提起了一件舊事……當年母親曾替阿慎求娶過長孫七娘子,被拒之后,阿慎曾多次同長孫家的子弟起過沖突。”

昌氏已是心跳如鼓:“是有此事……”

“阿慎行事一向沖,又待當年被拒之事耿耿于懷,且他向來并不將李氏子弟放在眼中,此前長孫七娘子將要被定為太子妃之事已是人盡皆知,想來他是不會樂見的……”

看著昌氏,“故圣人此前便多番提醒,也待父親要多加約束阿慎,只是不知那些提醒約束之言,阿慎可聽進去了沒有?”

Advertisement

昌氏一時不知該做出什麼表:“阿慎他……”

“所以,圣人令我來探一探阿慎。”明微微笑道:“但我思來想去,既是自家之事,還是與母親直言為好。母親通達,阿慎行事定瞞不過母親,想來您心中定有分辨在。”

對上那雙似笑非笑的眼睛,想到這雙眼睛背后的帝王,昌氏握著茶盞的指尖只剩下了冰冷。

強自讓語氣聽起來還算平緩:“圣人如今……是疑心阿慎與此事有關嗎?”

“母親是聰明人,當知此時已無必要再以言辭試探于我。”明道:“圣人既為圣人,又豈會容許被自家人欺瞞?”

“……”昌氏一時再無言語,只手心里沁滿了冷汗,幾乎已要握不住那只茶盞。

“圣人為一國之君,行事除了觀真相,更要觀利弊得失。”明幽幽,看著昌氏:“如若有人自作聰明,而讓旁人揪住了把柄,打一個措手不及,令圣人與明家陷之局……”

“母親可知,那將會釀何等大禍?收場之際,那自作聰明者及其邊之人,又會是何等下場?”

昌氏竭力托握著的茶盞,最終還是從滿是冷汗的手中落,“啪”地一聲砸在腳邊,碎瓷與茶水同濺。

何等下場……?

若此事果真走到了那一步,給明家帶來禍事,給圣人招來麻煩……那麼,世子之位不必想了,國公夫人的份也不必妄想,甚至的母家昌家也會因此遭禍!

和那個逆子,及昌家的下場,大約只會如這只茶盞一般摔得碎骨……

可這分明是明家的錯,那個孽障姓明而不姓昌!

但天子之怒,又豈會落向自家?

話中的“提醒”已經很明確了。

Advertisement

不安,恐懼,憤怒,不甘,無力等諸多緒撕扯著昌氏。

看一眼那跌碎的茶盞,緩緩起來,嘆道:“母親太累了,何妨歇一歇呢。”

廖嬤嬤面雪白,上前收拾那碎落一地的碎瓷。

“若阿慎清清白白,自是再好不過了。”明最后道:“若他果真行差踏錯……現下或還有挽回的機會,此中輕重,母親還須細細思量明辨。”

見那道服的影走出了暖閣,昌氏冰冷的指尖微

廖嬤嬤的聲音里也盡是意:“夫人,圣人……”

昌氏在腦中一遍遍分析著當下局面利弊,可無論想多遍,還是勝算已失。

如今定罪常歲安之事牽涉太多,已非一人之力可以抗衡……尤其昨夜馮敏失蹤之后!

說是失蹤,可那帶走馮敏的黑人,必然就是常家的……絕不會有第二種可能了!

不想承認面對,可走到這一步,局面已經完全失控了,和起初預想的全然不同!

常家,朝堂,圣人……

的能力在后宅之向來所向皆靡,可此時此刻陡然清醒……妄想以后宅手段左右涉及朝堂勢力之事,終歸是異想天開了。

昌氏扯出一個諷刺的笑。

斷臂求生,在于當斷則斷。

從不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蠢人。

片刻,昌氏開口。

“讓郡主留步。”

廖嬤嬤頓驚:“夫人……”

昌氏需一手扶著椅,才能平穩站起來。

“取命婦服,替我更……”

“我同郡主一同……進宮,面圣。”

……

郎。”

常家外書房,常刃正將各探子所得稟于常歲寧,包括這個消息:“……半個時辰前,應國公夫人隨同那位明史進宮去了。”

常歲寧沉默片刻,道:“遲早之事。”

昌氏此時急著進宮,絕不會是為了區區沖喜側室丟失之事而去面圣。

且是與明一起,那多半便是要斷臂坦白了。

近日從各方態度及魏叔易的那張字條便不難看出,那位帝王事先也并不知

但遲早是會知道的。

只是要來得比想象中還要更早一些。

昌氏此時宮,必然是因看清楚了自己在這件事中,沒有與各抗衡之力。

昌氏沒有,但那位帝王卻一定有——且若帝王一旦手,意義便不止在抗衡,而在掌控。

可馮敏尚未醒來,手中并無可令真兇伏法的鐵證,不備先人一步打局面的條件……

但這并不代表便要就此妥協放棄。

相反,早在開始疑心明謹的第一刻起,便意識到此事真正的艱難之,不在于尋找真相的過程,而在于最終將站在那位絕對理智的帝王的對立面,同高高在上的冰冷皇權抗衡。

此事難如登天,但阿兄無錯。

常歲寧站起來,待喜兒:“隨我回去更。”

當務之急,先要主清局面與各方路數,以免陷

首先,要去會一會阿兄口中的那位證人。

恰也是半個時辰前,榮王府使人前來傳話,道榮王世子已經轉醒,得知近日使人送禮探之事,特待府中下人來常家與道謝。

于常歲寧而言,這不是道謝,是邀請。

現下便要去赴約了。

常歲寧赴約非是更換新衫,而是穿了便于行的圓領袍,發髻拆散重梳也不曾變得更致,只束作了馬尾。

前去榮王府,也未曾走正門。

常歲寧自后墻無聲躍榮王府

京中榮王府,從前便曾來過許多次,時隔多年,雖看得出經過整修,但格局并無大變化。

一路避人耳目暢行無阻,順利地來到了榮王世子的居院。

“世子剛服罷藥,便不要看書勞神了……”使在旁輕聲勸道。

榮王世子一向聽勸,此刻便放下了手中的書,聲音虛弱無力地道:“也好,我歇一歇,你們都出去吧。”

“是,世子若有吩咐,便同往常一樣喚婢子們。”

榮王世子格外喜好清靜,但因有疾,發作嚴重時無法喊人,屋便備有多只金鈴在,多放置在隨手可以拿到的地方,下人們聽到鈴響,便會立即進來。

靠在床頭的李錄點頭,閉上了眼睛養神。

使們遂放輕腳步退了出去,將房門輕輕合上,去了外面廊下守著。

房中安靜下來,直到片刻后,那隔開外間的輕,一只手打起珠簾,一人走了進來。

李錄張開眼睛,微微一怔,下意識地坐直了子。

珠簾落下,那著蒼袍,束烏發的朝他走來,邊問:“見客至,世子很驚訝嗎?”

李錄虛弱的臉上出一探究的笑意:“錄驚訝之,不在客至。而在客何時至,錄竟不知……”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