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將門梟虎 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大漢王朝

《將門梟虎》 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大漢王朝

事實勝於雄辯。

劉知行等人,這一次來是下定了決心。

一定要把這大事給辦了。

這普通百姓人家,子孫都想要把祖墳修建的漂漂亮亮的。

更何況是皇家?

何況還是開國之君。

想不到卻遇到這樣的事,一掌打過來,五人都懵了。

吳年看到他們的樣子,又笑了起來,乘勝追擊道:“俗話說得好。隻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

“這曆朝曆代的皇陵,有幾個是不被盜的?”

“連文武大臣,功勳顯貴的墓,都不能幸免。”

“但有一個人的墓,沒有人去盜。”

“蜀漢的諸葛孔明。”

“史書上記載的很清楚。諸葛孔明的墓很小,沒有陪葬品。既是他清廉,也是他聰明。”

“他躺在自己的墓中,從沒有人打攪他。”

“寡人的陵墓還是以後再說吧。就算以後建造,也建個小一點的。”

劉知行等人無可奈何,隻能彎腰行禮應了一聲。

“是。”

自己的事到此為止了。吳年的臉上出嚴肅之,對眾人說道:“盜墓賊的事,得從重,從速置。”

“讓刑部與府尹那邊追查。”

“皇城司配合。”

“把這些金校尉都抓起來死。”

“對於楚國的皇陵,派人保護起來。”

“這!!!!”劉知行等人又不解了。公孫桑抬頭說道:“陛下。我朝與楚朝是仇敵。”

“不派兵挖掘他們皇陵,已經是陛下的仁義了。”

“為什麽還要保護皇陵?

“就當寡人是仁義吧。”吳年笑著回答道。

當然不是仁義。

挖掘楚國皇陵,影響太壞了。

對漢朝的風評,是有影響的。

先把思想給解放了,從他開始。曆代的大漢天子都薄葬,等後人發明出了考古專業。

Advertisement

再把楚國皇陵打開,發掘國寶吧。

保護還是保護的。

要不然以後,都沒辦法考古了。

忠臣們可關心吳年死後的問題了,八百萬兩銀子建造皇陵的計劃,被吳年給擋了回去。

此事很大,影響不小。

在刑部、皇城司、府尹三方力量的追查下,膽敢盜掘楚國皇陵的金校尉全部被找了出來,以極刑。

家屬到牽連,被流放去了三漢。

大漢朝也派遣了吏,把楚國皇陵給保護了起來。

旁人不知道吳年的想法,隻覺得吳年仁義。

此事之後,大漢朝真正迎來了海晏河清。

新齊、幽燕的商船,不斷的往來天津港。帶來了幽燕、新齊的特產。

反之亦然。大批大批的河北商船,出海遠航。

平整堅固的水泥路,在河北大地上遍地開花。山西的主幹道上,都被水泥路取而代之。

山西不是產糧大省。過去要把糧食運到山西,耗費巨大。

現在損耗很小。

平原上的主幹道,早就鋪上水泥路了。現在正在建設次一級的水泥路。

主幹道相當於國道。

次一級的道路,相當於省道。

各地的流與聯係,得到了大大的加強。大批大批的東北特產,木材、鐵錠

、銅錠、皮、珍珠等等,在大車的裝載下,源源不斷的南下,到達河北地區。

河北的糧食、布匹還有玻璃,源源不斷的運送往遼東。

各地的產業,開始互補。

再加上水路船隻。

雖然京杭大運河,被楚國截斷了。但是河北水運極為發達,商船往來源源不斷。

價也就降低了。

就像是現代社會,油價便宜,那價也跟著下降了。

流加快了,損耗變小了。各地的商品往來,價格也就下降了。

Advertisement

老百姓們發現,自己的日子,一日比一日好過。

有識之士,更是喜悅。

有這麽強大的流能力,對於農耕文明來說,太重要了。比如一個地方幹旱,或是水災。

朝廷調集糧草賑災的能力、速度,大大增強了。

這樣一來,老百姓活不下去,起兵反叛的事,就減了。

還有軍事後勤,就更不用說了。

與此同時。山西的治黃河、治黃土高原,也在轟轟烈烈的展開。得益於吳年抄了許多大戶、寺廟、道觀的財產。

朝廷撥給山西巡石顯的銀子,源源不斷。石顯掄起袖子,大力發展植樹造林,修建水庫。

山西地方上的水、山,以及不事生產,專門植樹造林的府員工,數量激增。

人多力量大。

而且石顯很沉穩,並沒有盲目擴張。而是與眾人商議,圈定了一些地方,逐步展開植樹造林。

先把一批植種下,養活了,長大了,再進行下一批。

們都很明白,不可能一下子讓禿禿的黃土高原,變青山綠水的。

盲目種樹,最後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整個山西地區,都散發著生機。

雖然現在黃河水還是很渾濁,但未來可期。

大漢王朝,進了穩定發展期。

君王掌管祭祀,權柄下放閣。閣宰相們,都是人中之龍,整頓吏治,安頓黎民。

各方武將都是驍勇善戰,維持兵強馬壯。

而且吳年私德極好,惜錢財,而拒絕閣大臣們,花費八百萬乃至於一千萬兩的銀子,修建皇陵。

真仁之主。

大漢王朝猶如上升的太

勢不可當。

吳年主河北時間極短,但是河北百姓卻仿佛是已經有一個世紀了。

下午。

城東。

Advertisement

王老漢的家。

王老漢今年四十六歲,是個木匠。手藝湛,生意不錯。靠著這門手藝,他養大了兩個兒子,一個姑娘,現在孫子都能打醬油了。

過的算不錯了。

但現在更好了。

去年年關的時候,王老漢家給所有人都添了一套四季裳。家裏頭的夥食,也一天比一天好。

以前是偶爾吃,現在是每隔二三天,就能吃上一頓

今天王老漢讓兩兒子幹活,自己忙裏閑,去店弄了一兩,又弄了一盤花生米,一碗濁酒,喝起了小酒。

等酒菜吃完了,他也是微醺,來到了門前坐下,抬頭看向天空,歎一聲道。

“真天子啊。”

自古明君在位,海晏河清。

昏君在

位,兵荒馬

他這輩子也算可以了,四十多歲後,能生活在大漢朝。

日子好過著哩。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