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曆史專家穿越記 第五百九十章:殿試

《曆史專家穿越記》 第五百九十章:殿試

    弘治十六年的殿試,可謂是萬眾期待。

    主要是輸的太狠了。

    西山書院之外,幾乎沒一個人臉上有

    其中名列第十名是個江西的貢生,按理來說,前十也算是名列前茅了,可……卻還是像吃了蒼蠅一般,這世上,有人只記得第一,未必記得第二,也有可能記得第二,甚至第三、第四、第五……可這第十是什麼鬼?

    弘治皇帝一大清早便起來,先是梳洗,隨即吃了早點,清早的早點是一碗米粥,配上一些小菜。

    只是……

    這米粥的滋味……

    那些個廚,真是在暴殄天啊。

    米粥之中,雖放了許多的食材,可吃起來,總覺得差了點兒什麼。

    至於小菜……

    不得勁!

    弘治皇帝抬眸:“為何沒有放一些十三香?”

    蕭敬明白了:“奴婢想起來了,前日,太子殿下送了一些吃食去了坤寧宮,說是什麼蘿蔔……娘娘可喜歡吃呢,說是香辣可口,據說就是那位溫先生親自醃制的。”

    弘治皇帝搖搖頭,雖說送去坤寧宮,就是送到宮裡來,也算是有孝心了,可指明了送去坤寧宮,這又是什麼鬼?

    弘治皇帝便道:“取一些來吧,朕聞溫先生三字,便更加覺得這裡的飯菜不合胃口,卻又對溫先生的食垂涎三尺了,來,去取那蘿蔔來。”

    弘治皇帝不喜歡吃蘿蔔,總覺得味道怪怪的。

    可溫先生的蘿蔔,卻非要嘗一嘗不可。

    蕭敬忙去盛了一碗蘿蔔來,這蘿蔔是條狀,絆了許多醬料,尤其是那醬,看著頗為可怕,紅彤彤的。

Advertisement

    弘治皇帝遲疑的看了一眼,隨即夾了一條蘿蔔,口。

    自上次吃了火鍋,嘗到了那一子辣味,雖是辣的不了,可事後回想,竟覺得有幾分意思,此後宮裡的膳食因為張皇後和太皇太後的緣故,也會放一些香辣的十三香,弘治皇帝慢慢也就習慣。

    而這蘿蔔口,弘治皇帝嚼了嚼,很幹脆,沒有胡蘿蔔平時的味道,那一酸酸辣辣的覺卻是一下子刺激了他的舌尖,有點‘痛苦’,他忙是垂頭喝了一碗稀粥,呼……

    長長的出了口氣。

    有一點意思了。

    繼續伴著辣條喝粥,片刻之後,弘治皇帝已是滿頭大汗。卻又覺得暢快淋漓,第一次,早膳用的如此爽快。

    舒服……

    額上的汗,指著蘿蔔道:“這東西,千金也換不來。”

    蕭敬笑的道:“聽人說,這蘿蔔,也就是取蘿蔔胭脂,不過這辣椒,卻用的不是香辣十三香,而是將那辣椒剁碎了,也是醃制出來的,陛下,這一小碟,據說值不了幾個錢,也就十幾文而已,據說就這價,還有利可圖呢。”

    弘治皇帝啞然失笑:“這化腐朽為神奇,溫先生是如此,西山的許多東西,就如那氣球,也一樣是如此,不過是幾張鯨魚皮,便可讓人飄起來,在天上,用在了邊鎮,就了利。”

    弘治皇帝起:“走吧,今日乃是殿試,朕倒想看看,今科諸生們,有多大的本事。”

    片刻之後,弘治皇帝至謹殿,登朝升座,百與貢生們早已等候多時,紛紛朝弘治皇帝行禮。

    弘治皇帝笑的看著諸生,尤其是打頭的這些,以劉傑等人為首,一個個神奕奕,弘治皇帝道:“朕承天命,已十六年了,也已策問過五次貢生,今朕年歲漸長,偶有欠安,能見諸生神奕奕在此,不日即將朝為,都說人生三大快意之事,其中便有金榜題名時,卿等俱為人傑,今日策問諸卿,便是在人傑之中,一論長短。國家大事,牽涉千萬軍民百姓福祉,所以為人臣者,需戒驕戒慎;而為人者,便更需以蒼生百姓為念。諸卿將來,既為人臣,又為人,單憑八文而仕,還是不夠的,理當心有定國安邦之策,方不失聖人門下之名。”

Advertisement

    貢生們一個個掌,接下來便開始點名、散卷,隨即贊拜、行禮。

    弘治皇帝定了定神:“朕該出題了……”

    見無數雙眼睛看著自己,弘治皇帝沉道:“何以服眾人。”

    “……”

    此題一出。

    劉傑已垂頭。

    何以服眾人,這是一道‘親民題’啊。

    原以為陛下會考馬政,想不到,考的竟是此題。

    說穿了,此題的目的是,怎麼樣才能讓百姓信服呢。

    這個題目看上去格局不大,事實上,卻又大的嚇人,能做到百姓信服,自秦漢開始,人人都這般倡導,可做到的又有幾人?

    劉傑想了想,直接便提筆了,對此,他深有,先是直接提筆破題:“視百姓為人,則民服之”。

    他隨即又書:“聖人之道在於仁,仁之道,在於民本,民為本,則天下定,以臣觀之,民者,人也,之軀,有生老病死,亦有喜怒哀樂,其立於世間,無過是食住行也。因此,以民服,當見天變而視民之寒暖,視民之所食……”

    他快速的下筆,這策論大抵也就兩千字左右,倒是對題材,沒有太多的限制,你寫個啥就寫個啥。

    弘治皇帝呢,則是高坐在案之後,其實這個問題,早已藏在自己心裡太久,何以服眾人,是啊,怎麼樣才能服眾,天子要服眾,方為九五之尊。大臣要服眾,方才會被民眾視之為父母。

    這看上去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題,其本質,卻是整個儒家圍繞在仁政這個核心思想之中,最本質的問題。

    眾人默然無聲,弘治皇帝則耐心的等候。

Advertisement

    這一次自鬼門關裡出來,他有太多的慨。

    到了傍晚時分,殿試方才結束,宦們收了卷,諸生又起,向弘治皇帝行禮。

    弘治皇帝也沒有多說什麼,他對任何考生,都一視同仁,只不過……需要尋求一個答案而已。

    弘治皇帝隨即起

    這時,卻有人道:“陛下……”

    弘治皇帝回眸。

    這兩班的大臣,一直都在沉默,而在此陪考的大臣,既有翰林,又有禮部員,當然,閣大學士也在此,不過劉健因為要避閑,托病沒有來,李東和謝遷都在。

    李東和謝遷萬萬料不到,在這個節骨眼上,居然會出現不和諧的一幕。

    二人臉微微一紅,閣大學士,是百的大家長,他們是百的首領,是替皇帝管理員的。

    若是突然出現破壞了朝堂秩序的事,一般況,都說明閣大學士不住事,不能服眾,否則,有閣大學士在此,誰敢隨意喧嘩和造次。

    這種下級員,輒跳出來搞事的況,只有在化朝時,被人嬉笑怒罵為紙糊閣老、泥塑尚書時,人們對閣閣老和六部大學士毫無敬意,輒便有人站出來,直接以下對上,進行指責。而且這樣的員,可謂是前僕後繼。

    倒是劉健三人閣之後,這樣的事便了,主要是三位閣大學士有威嚴,人尊重,沒有人敢於繞過閣,公然在朝堂,尤其是在這殿試的場合,破壞秩序。

    於是,李東和謝遷忙不迭的想要請罪。

    弘治皇帝卻是手,他遠遠的看了一眼那說話的人,是楊廷和。

Advertisement

    楊廷和大義凜然的站了出來,他是翰林侍講學士,又兼任詹事府詹事。

    這是清流中的清流。

    不過……因為有了惡名,他這輩子的仕途,怕是到此為止了。

    正因如此,他反而沒什麼可畏懼的:“陛下,臣有一事,啟奏。”

    弘治皇帝頷首:“卿但言無妨。”

    無論弘治皇帝喜不喜歡楊廷和,他也樂於擺出願意納諫的態度。

    楊廷和道:“臣聽說,西山書院,太子殿下,前些日子,親自教授諸生策論,臣認為,這樣的做法,十分不公平,太子乃是儲君,他自知陛下的心思,他來教授西山書院諸生,自可讓西山書院諸生的答卷,深得陛下之心。”

    弘治皇帝想了想,道:“這樣不可以嗎?”

    楊廷和道:“若是如此,那麼西山書院諸生,勢必在策論之中名列前茅,臣只恐這樣的話,反而對其他的考生,很不公平。”

    “那麼,如何才能服眾呢。”弘治皇帝沒有生氣,他認為楊廷和雖然有胡攪蠻纏的分,可他這樣的人,也代表了一部分臣民的看法,既如此,何須怒呢。

    倒是李東和謝遷氣得不輕,楊廷和這是壞了規矩了,不過他們雖怒,面上卻是平靜,一副怡然自若的樣子。

    楊廷和正道:“臣以為,既如此,那麼不妨,此次殿試,可當眾宣讀,而後,請陛下親自評判,而臣等在此恭聽,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弘治皇帝看了一眼天:“天怕是不早了。”

    楊廷和道:“陛下,此事關乎掄才大典,為擇良才,即便耽誤一些功夫,又有何不可?朝廷的初衷,是為了招攬英才啊。”

    “陛下。”謝遷脾氣不好,站出來:“臣以為李侍講之言……”

    弘治皇帝卻微笑,他手:“謝卿家不必怒,他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既如此,那麼依他所言,有何不可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