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九五至尊 第二千七百零二章 登聞再鳴

《九五至尊》 第二千七百零二章 登聞再鳴

“朕不適!”

“退朝!”

“冊封安南王一事,改日再議!”

秦昊龍袍一揮,大聲宣布。

事到如今,秦昊也想不到其他的辦法。

只能一切從長計議!

就在這時候。

陳向夏在客棧休息了一夜,在林為的陪同下,來到了登聞鼓前。

自從叩闕案以來,大夏的登聞鼓在沉寂了百年之后,再次啟用。

百姓們慕名而來,紛紛涌到此地,要敲響此鼓,告狀。

大夏太大了,百姓的冤屈自然是多如牛

甚至一些蒜皮的小事,比如自己的牛丟了,也有人來告狀。

秦昊不在京師的時候,這個重擔自然是落在京師衙門上,搞得府尹不厭其煩,于是派了差,在登聞鼓旁邊守著。

如果有人告狀,那麼就先去衙門登記。

只要不是什麼驚天大案,那麼京師衙門就給直接辦了,本用不著驚皇上。

“你是干什麼的...”

登聞鼓旁邊的差,立刻上前,將陳向夏攔住。

陳向夏道:“我有千古奇冤!”

差道:“來這里的人,都說自己有千古奇冤!走!先去衙門登記再說...”

陳向夏沒想到,還有這種規矩,朝著后的林為看了一眼。

林為點了點頭,邁步走了過來。

雖然林為只是普通的錦衛,但是差們一見他飛魚服、繡春刀的打扮,頓時肅然起敬,忙道:“大人...您有什麼吩咐?”

林為道:“放他過去,擊鼓鳴冤!”

差們聞言,頓時愣住了。

現在可不比以前!

以前,皇上經常不在京師。

這登聞鼓,敲了也就敲了!

現如今,皇上坐鎮京師,又恰逢上朝時間。

這時候敲登聞鼓,鐵定要驚皇上。

Advertisement

上面若是怪罪下來。

你是錦衛,自然是天不怕地不怕。

可我們只不過是小小的差,實在是承擔不起...

差遲疑道:“大人,雖然您是錦衛,可是敲打登聞鼓,上達天聽,分量還是不太夠...”

林為冷哼一聲:“我的分量不夠,那秦統領的分量夠嗎?他讓此人擊鼓鳴冤,有什麼事,有秦統領,還有我們錦衛扛著!”

“你們怕個屁!”

“讓開!”

林為右手按住腰間的繡春刀,若是這些差還嘰嘰歪歪,出言阻攔,他不介意用武力。

差們人微言輕,互相對視一眼,只能退開。

陳向夏邁步來到登聞鼓前,舉起鼓槌,深吸一口氣,用力敲了起來。

咚...咚...咚...

沉悶的鼓聲,響徹在紫城的上空。

金鑾殿,也是聽得一清二楚。

秦昊本來已經宣布退朝,猛然停下腳步,臉發寒:“登聞鼓?大伴,去看看,發生了什麼事!”

靜公公領命,邁著小碎步,離開金鑾殿。

文武百也都是面面相覷。

什麼況?

難道有人敲登聞鼓,告狀?

這一次,又要牽扯出什麼千古奇冤?

又有哪個朝廷大員,會到牽連,因此落馬?

大臣們心里清楚。

如今的登聞鼓,可不是誰想敲就能敲的。

一來,是有差在旁邊守著,若是蒜皮的案子,直接就被攔下,給京師衙門理。

二來,敲響登聞鼓,本來就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若是朝堂查明,涉嫌誣告,那就是抄家滅族的大罪!

作為朝廷大臣,其實并不喜歡有人敲響登聞鼓。

因為一旦登聞鼓響,就意味著天下有大冤屈。

Advertisement

他們天天在朝堂上,為秦昊歌功頌德,說什麼盛世繁華,百姓們安居樂業。

若是有大冤屈,他們不是被啪啪打臉嗎?

其實,打臉還是其次。

皇上的眼里,容不得沙子。

一旦真的有冤屈,那麼有極大的可能,跟朝廷大臣有關聯。

兩江總督柳家的事,至今還歷歷在目。

那一場大案,前后到牽連的有數萬人之多。

滿朝文武回憶起來,還是渾發寒,額頭上冷汗直冒。

朝堂之上,唯有一人,角勾著一抹譏諷笑容。

正是安南使臣胡先。

大夏吹什麼太平盛世,萬國來朝。

結果呢?

百姓還不是有天大的冤屈,才會敲響登聞鼓,冒著掉腦袋的危險,申冤告狀。

由此可見。

大夏的部,也有著巨大的貪腐問題。

說白了,就是一個外強中干的紙老虎罷了。

本不足為慮。

當然,對于安南胡氏來說。

大夏的部越,對于他們來說,就越是天賜良機!

一來。

他們可以趁機向南洋諸國宣傳,大夏出現大冤,是帝王無道,國本搖的征兆。

如此以來,就能拉攏南洋諸國,結聯盟,攻抗大夏。

二來。

大夏部出了問題,就沒有多力放在海外,特別是安南的上。

安南胡氏滅絕人,屠戮陳氏皇族的行為,就能強下來!

就算有朝一日,事

在昂撒人的支持下,安南的國力和軍事實力,也不亞于大夏。

再加上安南在南洋拉攏的盟友,以及整個西洋的背后支持。

安南跟大夏,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秦昊聽說有人鳴冤,臉難看到極點,冷聲喝道:“宣!”

片刻之后。

便有一個年輕人,在錦衛的護送下,邁步走金鑾殿。

Advertisement

此人的衫襤褸,頭發臟兮兮的,一副乞丐的模樣。

大臣們見狀,立刻拉長了臉。

一個乞丐,也敢敲響登聞鼓鳴冤,驚圣上?

京師衙門的差,到底是干什麼吃的?

什麼阿貓阿狗,都往里放?

然而。

這個年輕乞丐的反應,卻讓文武百極其意外。

只見他走進金鑾殿之后,沒有半點畏懼之,昂首來到玉階之前,猶如行云流水一般,向秦昊三拜九叩!

他的話,也是極其標準:“下臣安南王子陳向夏,參見大夏皇帝!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全場皆驚!

首先,是這個陳向夏的話,實在是太標準了。

甚至比朝堂上很多大夏吏的話,都說的要好。

沒辦法。

大夏疆土極大,各地口音不同。

再加上大夏實行科舉制度,各個州府,只要通過科舉制度,就有機會朝為

事實上。

由于大夏南方,儒風盛行,重視教育,朝為員,數量也是遠超北方。

滿朝文武半江西。

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而是鐵一般的事實!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