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好多銀子
一見面,郭翀就恭維道,“王爺,好久不見,看著越發的龍虎銳了。”
“是嗎?”晉王笑呵呵的,最近一直在和那些土著搶地盤,他整個人確實碩了很多。
“王爺,我們州長擔心您在扶桑不習慣。所以我們這次來看您,特意給您帶了一點大黎的特產過來。”
晉王頷首,“你們有心了。”
后來,他在白行知的告知下才知道,對方口中的一點特產竟是好幾船的資,而且幾乎每一樣都是他們亟需的。
接下來,郭翀并未提及他們此行的目的,仿佛閑聊一般,將這段時間平州和大黎發生的事說了出來。
晉王和白行知這才得知,他們離開大黎前來扶桑之后,發生了這麼多事。特別是呂頌梨為了一個章仲賢,竟然不惜以犯險,前往青州請人,以致和謝湛上。雙方短兵相接,了一次手,最終是呂頌梨略勝一籌,將傷的謝湛擊落海中為結局。
呂頌梨和謝湛坐而論道一事,郭翀也提到了。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他提到了呂頌梨曾言中原十三州能夠養育四萬萬人一事。
聽到這個數,白行知驚呆了,晉王也很難相信。
然后他們又聊了一些別的,晉王才安排人帶他們去休息。
秦晟和郭翀一行人休息好了,用了飯食之后,就出去走走逛逛,回來時,如果晉王有空,就去陪他喝喝茶聊聊天。
一連兩三天都是如此。
晉王問白行知,“他們是來干什麼的?”晉王是不相信對方只是單純地來看他。
這個白行知倒是知道,“王爺,他們想和我們易白銀。”
“你覺得我們應該易嗎?”晉王問。
白行知點了點頭,“我覺得可以易。如今王爺坐擁四座銀礦,并不缺銀子。”
他們現在就在扶桑,說白了,有銀子也很難花出去。
晉王遲疑,他這麼做對大黎不好。畢竟平州有了銀子,就能招兵買馬,對大黎是大大的不利。
白行知勸他,“王爺,這事不怪你,都是宋墨多行不義。”
“退一萬步說,您不答應易,也妨礙不了平州什麼的。”
當初這銀礦的消息,還是平州給他們的呢。
呂頌梨能給他們指路扶桑,手里未必沒有類似扶桑的地方,大不了派兵去攻打。
王爺的拒絕,可能對平州而言,只是麻煩點而已。
白行知這麼勸晉王,主要是之前郭翀轉述呂頌梨的話,對他的沖擊太大了。中原十三州,竟然能養育四萬萬人,如今平州和大黎的百姓加起來,也不到兩千萬人了。兩千萬和四萬萬相比,真的相差太大了。
白行知看得很明白,大黎的氣數盡了。他這麼勸晉王,也是不想蒼生因為持久的戰爭遭遇重創,就當為宋氏積德了。
在白行知的勸說下,晉王再次認清了事實。
“王爺,也別談什麼易了。”白行知拉住晉王,“平州是厚道人,咱們把事辦得漂亮些,平州不會虧待您的。”
之前郭翀不是說了嗎?撣國、毒、安南等地,可是有不好東西的。等平州統一天下,老百姓休養生息幾年,他們就往這些地方發展去。
現在的晉王坐擁好幾座銀礦,這銀子不當吃不當穿的。
還不如拿出一些來,好平州,等時機到了,平州往外擴張的時候,帶上他們一起玩就行了。
晉王是個聽勸的人,最重要的是,一直以來,和平州打道,平州都很厚道,沒讓他吃虧。
故而這次他大手一揮,讓人在卸掉船上的貨之后,就往上面搬銀子,一箱箱地往上搬,直到將船都塞了個半滿才罷休。這還是因為如果船滿載的話,不好航行才這樣的。
銀子!都是銀子,白花花的銀子!
平州一行人看著這些,笑得合不攏。
晉王和秦晟直言,這些就當作他贈與平州的。
秦晟和郭翀對如此大方的晉王自是一番謝。
臨走前,秦晟將水泥的方給了晉王。
看到這個,白行知嘆,平州果然厚道。
雁門
這一年,鮮卑族也忙的。不打仗的時候,牧民也需要放牧。加上贖回來的扶余族,在平州學會了很多技能,比如造房子、鋪路、種地……
有些技能還實用的,就在鮮卑逐漸地推廣開了。比如種地這一項,他們學會了翻地、整地這些,育苗沒學會,秧倒是學會了!
不會的原因也很簡單,平州喪心病狂的,輕省的活自己干,累活臟活就讓他們這些俘虜來干!而且有些技,還對他們鮮卑保!
不過不會秧也沒關系,他們大不了不用平州那套就是了,沿用以前的辦法來種地,也能種出糧食來。
于是這一年鮮卑人開始種地了,畢竟他們占領的北境涼州雁門這些地方,之前就有大片的農田。
這大好的田地,總不能荒廢了不是?
不過因為鮮卑愿意種地的人還是不多,所以他們也只是挑選了沃的土地進行種植而已。
那些比較貧瘠的田地就任由它荒廢著,長出茂的青草,然后一片片的就圈起來,為一個個草場。
可以想見,今年他們鮮卑從上到下,應該能過一個好冬了。
所以,當心向他們鮮卑的平州線人找過來時,說要高價購買他們的牛羊時,拓跋金還不以為意,高價,能有多高價?
當他聽到對方出價比現在的市場價高出一兩的價格時,他有點坐不住了。
這一年來,他們鮮卑和漢人打道的機會比之前頻繁,覺得銀子還是頂頂有用的。有了銀子,他們可以和大黎那邊易茶葉,易各種綢等等。
這麼一算,他們鮮卑還是賺了。
萬一平州這條線哪天無了,他們有了銀子,還可以從大黎這邊買到鹽。
其實他們鮮卑很喜歡平州的皂還有各種洗的,太管用了。問題是平州人不賣給他們,他們悄地買到的,都不知道轉了幾次手的,價格就貴了好多。
大黎也有皂,也有清潔洗,價格比平州的便宜,但效果真不如平州。
底下的牧民們用過一次之后,也非常嫌棄。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易,他和平州方面的線人已經逐漸建立起一些信任來了。
現在對方要花高價來買他們的牛羊,他很樂意。
只是拓跋金也有疑慮,對方怎麼一下子要購買那麼多牛羊等?
對方拒絕回答,并且態度強,“這你別管,你們鮮卑這邊,今年養了這麼多牛羊馬匹,也吃不完吧?最終還不是要易出去的?我現在想買的,就是你們要賣掉的那部分。”
拓跋金有點生氣,但他也擔心他這次拒絕,會將經營得好好的關系弄破裂,再加上對方給的價格確實不低。
這幾年,牛羊的價格一直沒什麼大的波。對方現在開的價,已經超過了往年冬天牛羊的價格了。
所以拓跋金跑去和他父汗商量之后,還是決定和對方易了。
沈千歌死后才知道她只是一本小說里命運注定悲劇的炮灰女配。她千百倍維護的沈家根本就不當她是一回事,反而更疼愛那個弄錯的千金沈嬌嬌,沈嬌嬌才是這本書里的女主,有氣運加身。 重生回來,她多了個可以收集氣運的花盆,只有收集足夠多的氣運,她才能擺脫被炮灰的命運,甚至還能翻身當女主,而氣運名單上排首位的就是那位大奸臣燕王。 燕王名聲極差,又暴虐成性,誰都不敢嫁給他,為了氣運,她嫁!
馮玉貞爹孃不疼,丈夫早逝,唯唯諾諾、逆來順受過了一輩子,在個性冷淡的小叔子問她願不願意跟他住的時候,也因爲怯懦拒絕了。 在崔氏老宅寄人籬下,被任勞任怨使喚七八年,卻被他們污衊不守婦道,捆住手腳沉了塘。 死後才得知原來他們都活在話本里,而話本里的主角正是她的小叔子,崔淨空。 崔淨空外表光風霽月,實則多智近妖,本性暴虐恣睢,是個徹頭徹尾的僞君子。 沒人會預料到,自第二次科舉下場後他連中三元,一朝金榜題名,步步高昇,而立之年便登堂拜相,位極人臣。 在其權傾朝野十餘年間,崔淨空徇私枉法,大肆追捕清流,滿朝文武噤若寒蟬,時人私下無不唾其爲“奸相”。 馮玉貞再睜開眼,卻發現自己居然回到了夫君的喪禮上。 此時的崔淨空尚還衣衫破舊,只是個秀才。他面無波瀾,眼珠黑沉,像是攝人心魄的黑珍珠,還看不出日後的嗜血本性,啓脣正問她:“不知嫂嫂可願隨我而居?” 這一回,馮玉貞攥緊了袖口,咬脣點了點頭。 後來在數不清的春情浮動、無力招架的時刻,她都無比悔恨這個無異於引狼入室的決定。 對方步步緊逼,而她退無可退,哪怕逃出萬水千山也無法擺脫他的桎梏,最後只能任由他饜足地全數佔有。 崔淨空是個缺乏情感、感受不到喜怒哀樂的怪物。 讀書也好、爲官也罷,對他而言,一切難關都輕鬆地宛若飲水吃飯,所有的變數無不在掌控之內,所以他漠視生死,只貪圖嗜血的快感。 除了當他理所應當地以爲寡嫂會乖乖等在家裏,待他高中狀元后順理成章地接她去京城成親—— 然後,她逃跑了。 這是頭一次,崔淨空嚐到了痛苦的滋味。 怯懦、弱小的寡嫂,同絕大多數世人一般別無二致,愚昧不堪的貞娘,卻最終成了一條拴在他脖頸上的繩子。 她輕輕扯一下,崔淨空就只能俯首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