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曆史專家穿越記 第七百二十一章:禦駕親征

《曆史專家穿越記》 第七百二十一章:禦駕親征

    京師。

    天上下起了鵝大雪。

    一個宦,火速的抵達了紫城中的一個偏殿,附在蕭敬耳旁,耳語了一番。

    蕭敬嚇尿了。

    他臉慘然,一把揪住了這小宦襟:“當真?”

    “當……當真……”小宦要哭了。

    蕭敬魂不附,也幾乎要哭了出來。

    他猶豫再三,最終……匆匆的趕到了暖閣。

    在暖閣裡,熱乎乎的,有了無煙煤,再加上現在弘治皇帝也是有礦的人了,這暖閣裡的地龍,也舍得燒了,因而,這暖閣的夾牆裡所燒的炭火散發到了暖閣裡,整個暖閣裡熱烘烘的。

    劉健等人跪坐著,而英國公張懋激的不得了。

    他打開了輿圖,當著陛下和劉健、李東、謝遷、馬文升、張升等人面,喋喋不休的道:“寧王一旦反了,勢必要順水而下,定是想要攻略南京,達劃江而治的局面。否則,以他的實力,斷無可能北上,臣還聽說,他收買了鄱湖的水賊,這些水賊,正好可以作為他順江拿下南京的骨幹。他想要攻打南京,其首要的目標,即是九江,陛下,九江這些年來,武備松弛,附近的衛所,幾乎是老弱病殘,若是現在這個時候,寧王反叛,只怕這九江,轉眼之間,就要落九江之手。”

    他頓了頓:“因此,和寧王決戰的地點,決不可在九江,倒是安慶,最是合適,此地被靠中都,因而,駐紮了大量的軍馬,城池也極高大,應立即下旨,命人用鐵索橫江,在這一帶,布下防線,阻止寧王東進。”

    弘治皇帝等人不斷點頭。

    張懋確實是個眼獨到之人,他似乎對於大明的每一駐紮的軍馬,每一次城池的防備,以及各的地形都了然於心,因而說起來,可謂頭頭是道。

Advertisement

    “至於江西,被寧王所經營,這贛北和贛西一帶,乃是他們的大本營,尤其是宜春、上高、高安等地,為曆來寧王所染指。所以,為了牽制寧王全力東進,就必須在贛中和贛南一帶,其中以吉安府為中心,派遣欽使,招攬義軍,也不必令他們進攻,只需讓他們虎視眈眈南昌,便足以令寧王不敢全力攻安慶。”

    “有了這兩手,寧王既不能全力拿下安慶,又害怕腹背吉安之敵,只要他還被困在贛北,毫無作為,等我朝廷派大軍至贛北一帶紮營,寧王自然,不攻自破了。”

    那謝遷忍不住道:“英國公,可若是寧王不取安慶和南京,而是攻贛南呢。”

    張懋爽朗大笑起來:“這,謝公就有所不知了吧,江西乃四戰之地,北是江,這贛西,山巒起伏,贛東,亦是大山連綿,贛南,更是群山連綿,他除了順江而下,取南京,無論向哪一路,都是自取滅亡,他所招募的數萬人,能有多力量,豈可在連綿山川中虛耗,這是找死。他若是南下,朝廷只需數千人,謹守各隘口,便教他翅難逃,死無葬之地。這行軍打仗,可不是對著輿圖胡口幾句就可以的,要研究好山川河流,這麼說吧,謝公可聽說過,曆朝曆代,可有起於江西,而得天下的嗎?”

    眾人默然,有道理。

    張懋笑的道:“所以,寧王不可懼,要對付他們,關鍵在於安慶,安慶若是文若磐石,寧王便是甕中之鱉,陛下給臣十萬兵,臣八個月之,便斬寧王首級於南昌城下。”

    弘治皇帝聽了張懋的分析,心裡大定,微笑道:“張卿家此乃謀國之言,朕聽了,心甚之,果然不愧是河間王之後啊。

Advertisement

    河間王,乃是張懋祖宗張玉的追封的爵位。

    張懋一聽河間王三字,立即想到了自己的先祖,眼圈便紅了,拜下:“老臣為名將之後,一生碌碌無為,早有效先父祖為朝廷立下大功之心,上報君恩,下安黎民,如此,方不辱沒祖先,遭人恥笑。陛下托付重任,老臣豈有不盡心之理。”

    弘治皇帝連連點頭:“聽卿只言,朕心甚。”

    卻在此時,那蕭敬來了。

    蕭敬不斷給弘治皇帝使眼

    弘治皇帝皺眉:“蕭伴伴,何事啊。”

    蕭敬要哭出來,拜倒在地:“奴婢萬死。”

    弘治皇帝又皺眉:“你直言便是。”

    蕭敬帶著哭腔:“陛下……奴婢……奴婢……剛剛得到消息,太子殿下,不知所蹤……”

    弘治皇帝冷冷道:“又不知去哪兒玩了。”

    蕭敬搖頭:“據東廠的查訪,方知,他一路……去了南昌府,這沿途的驛站,都有一個朱壽的人住店,相貌和子,都和殿下一般無二,不只如此,殿下還帶去了三四個扈從,據說……是要去親手取下寧王的首級……”

    弘治皇帝懵了。

    臥槽。

    帶著三四個人,他就去了南昌府。

    還要去殺寧王。

    他以為他是誰啊?

    弘治皇帝豁然而起:“這小畜生!”

    劉健、張懋等人,也嚇了一跳,紛紛拜倒:“陛下勿憂。”

    “他要氣死朕哪。”弘治皇帝怒道:“方繼藩呢?”

    “方繼藩……不是和太子同去的,可是次日,卻也心急火燎的南去了,奴婢在猜測,定是方都尉知道了些什麼,想要將太子殿下追回來,可現在還沒消息,奴婢又猜測,想來……想來,他找到了太子殿下……”

Advertisement

    “然後呢?”弘治皇帝質問。

    “找到了太子殿下,應當,就和太子殿下,一起去南昌府了吧。”

    弘治皇帝要昏厥過去,狠狠的握拳,手砸在了案上:“你方才明明說的是,方繼藩去追太子了。”

    蕭敬瑟瑟發抖:“可是找著找著……”

    “夠了!”弘治皇帝服了,徹底的服了。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好不容易覺得這小子出息了,他又來這一套,他怒氣沖沖的道:“仁壽宮、坤寧宮、公主府知道嗎?”

    “不,不知,奴婢不敢說。”

    弘治皇帝暴跳如雷:“那就一個字都不要說,氣死了哪一個,朕決不饒你。”

    眾人同的看著弘治皇帝。

    陛下自己都要氣死了,結果……還惦念著太皇太後,張娘娘和公主殿下被氣死了,真是……慘哪。

    “陛下。”張懋道:“事急矣,太子殿下,只怕兇多吉,而今,錢糧已調度了大半,老臣這就領兵,直撲南昌府,一面命人,四搜索太子和駙馬都尉。”

    到了這個時候,只能這麼幹了。

    人都跑了茫茫人海,去哪裡找人。

    唯一的辦法,就是立即平叛,絕不耽擱。

    弘治皇帝著自己的額頭,焦灼的來回踱步:“父母在,不遠遊,這話,沒人教這小畜生嗎?這小畜生,他死了便罷,若活著,朕不打死他。”

    弘治皇帝險些要昏厥過去,突然眼淚啪嗒啪嗒掉下來:“朕的兒啊,朕生你養你,你何至使朕如此,朕做了什麼孽,何至如此?”

    劉健等人嚇壞了,誠惶誠恐:“陛下勿憂,太子殿下,吉人自有天相。”

Advertisement

    弘治皇帝揪著心口:“當初,他走在哪兒,都牽著朕的手,朕在批閱奏疏,他便坐在朕的膝間,黏著朕,一時半刻不見了朕,都要滔滔大哭,從前那個厚照,現在怎麼就這麼嫌惡朕,恨不得翅到天邊去。”

    “陛下……”眾人紛紛落淚:“陛下還是先想辦法。”

    弘治皇帝失魂落魄:“想辦法?對,是該想辦法,這個小畜生,這個小畜生……”弘治皇帝哆嗦著,連罵了四句小畜生,方才抬眸,厲聲道:“親征,駕親征!”

    “什麼?”

    所有人瞠目結舌的看著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似乎態度堅決:“今寧王叛,朕若不親自平定叛,愧對先祖,太祖高皇帝,曆來親自沖鋒陷陣。文皇帝在時,亦是親閱三軍,出關平賊。哪怕宣宗諸先皇,亦是親自巡閱三軍。自自登極以來,天下大承平,而寧王之叛,事關重大,非及早平定不可,朕駕親征,可鼓舞三軍,使將士勇,朕意已決,誰也不可再勸,英國公張懋,汝為先鋒,朕率京營,隨即即到,傳旨下去。”

    “陛下……萬萬不可……”劉健想要勸說。

    弘治皇帝卻是意味深長的看了劉健一眼:“若是卿家的兒子,同樣不知所蹤,也可以說,萬萬不可嗎?”

    劉健沉默了。

    倒是此時,禮部尚書張升急了,他是禮部尚書,怎麼能讓陛下親征呢,這禮法上……

    “陛下,臣子若是不知所蹤,臣自當以家國為重,斷不會任而為。”張升振振有詞道。

    弘治皇帝的臉,拉了下來。

    蕭敬則看了張升一眼,突然想起了什麼:“奴婢記得,好似……陛下帶去的幾個扈從,有一人……張元錫,張公,此人……和你什麼關系?”

    “……”張升懵了,而後啪嗒一下,癱倒在了地上,喃喃道:“蕭公公,你莫要玩笑。吾兒有疾,他……他……怎麼可能……去南昌呢,這……這……哈哈,太可笑了。”

    …………

    第五章送到,心疲憊,累死了。睡覺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