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銀鞍白馬度春風 第171頁

《銀鞍白馬度春風》 第171頁

他既然同樣要審問張彪,想來也是疑心背后是否有, 認可了蕭璃三人的猜測。

“我們江湖中人才不像你們……”

“朝廷中人, 江湖中人, 難道還如貓狗一般是兩個種族不?”蕭璃忍不住, 懟道:“既然都是人, 自然都逃不過一個利字,都擺不一個貪字。燕大幫主,多人畢生所求,不過權柄利益這四字而已!”

*

吉州,雨水連綿不絕地從天上落下

“大人!”章臨單膝跪地,向裴晏行了一個大禮。他神,不等裴晏開口便又問道:“大人來此,可是因為接到了我的信?”

裴晏目微凝:“什麼信?”

“我約莫一個半月前暗中送往長安的信。”章臨起,道:“大人不是因為收到了我的信才來此的嗎?”

“陛下遣我來江南道賑災,我并未收到你的任何信件。”裴晏眉心微蹙,道:“發生了什麼事?”

“大人!我查到了江南道一系員歷年貪污修河款的證據!”章臨雙目發亮,激道。

于江南道興修水利,這是榮景帝和永淳帝的父皇在位時便有的想法。

只是那時國庫并不盈,支撐不了如此龐大浩瀚的工程。當時的皇帝又不愿重蹈前朝之覆轍,為了修運河而搞得怨聲載道,民不聊生。于是只好暫時將計劃擱置。

到了永淳帝時,國庫略略盈了些,他便重啟了其父皇的計劃。永淳帝按照其父的想法,想要將江南水系四散的水路,渠,還有前朝未修完的運河盡數連接,再筑壩修湖。如此,即可勾連南北東西通,又有湖泊做泄洪之用,江南不再連年水患之擾。

Advertisement

此為利在千秋之舉,但永淳帝也明白不可貪功冒進的道理。在工部及下屬幾千匠人細細研究了江南水域之后,終于制出了方案,決定逐漸修江南水利。

按照永淳帝及工部的推算,整個江南道的水利工程大約要二十至二十五年才可基本修完。永淳帝倒是不怎麼在意這工事能否在他在位期間完,更不在意史書上是否會將功績歸于他。于是,江南的水利就一點一點地修了起來。

永淳帝過世后,榮景帝即位,永淳帝時期的很多政令均被暫停,可興修水利之事卻被延續了下來。一則,榮景帝亦知道這是父皇的愿,想要為其完。二來,他也明白這是可載史冊的功績。所以榮景帝即位這十年來,戶部每年都在給江南道撥款,按照原定方案一點一點筑壩,挖渠,造湖。

只是不知緣由的,近些年來,新筑的堤壩出現了好幾次坍塌,工部的好多人因此獲罪,工部侍郎和工部尚書都不知被換了幾個。

不過好在,江南這幾年雖偶有小災,卻一直并無大難。水患依舊年年有,但并無大禍。

三年前,又一工部尚書被撤職,這才換上了謝氏子,也就是謝嫻霏的父親做了工部尚書。謝嫻霏的父親謝尚書上任之后,親自甄選了很多有經驗的匠人,派其與工部員外郎同去工事之地監督審查,有明查,也有暗探。

“來到貢水探查的匠人發現了以次充好的筑壩材料。”章臨低聲音道:“下亦是查到,此事與活躍于江南嶺南的水匪‘船幫’不無干系,這其中很可能有匪勾結!”

Advertisement

章臨還再說,卻被裴晏打斷,他道:“種種這些,你都寫到給我的信中了?”章臨的信,怕是被什麼人給截了。若他將這些寫在信中,恐惹來殺之禍。

“自然不曾。”章臨道:“下知道此事事關重大,且還不知我頂頭上司是否有牽扯,怎敢貿然宣之于紙。”他將訊息于信中,相信若是裴大人看到,不會錯過。

裴晏略微放心了一些。

章臨想到剛才裴晏所說,“裴大人是來貢水賑災?”

裴晏點頭,開口道:“只是賑災款糧怕是大部分落了洪州刺史趙念的手里。他還在洪洲城外給我演了一出百姓謝恩的戲碼。卻不知那些災銀究竟有多能用在災民上。我也是因此才來貢水上游暗訪。”他來前曾研究過貢水水系,知曉幾個堤壩的位置。若是決堤,當是上游首先遭殃。

“啪!”章臨一掌拍在案上,怒道:“他洪州能有多災民?真正的災區在虔州!”

這也是裴晏一直所擔憂的。

而且若是他沒有記錯,虔州壩就是三四年前所修筑……若材料當真有異……

“你口中所說,那個發現材料以次充好的匠人此刻在何?”裴晏急問。

“虔州壩被洪水沖壞了一部分。”章臨說:“工部員外郎與貢水一帶的匠人都被虔州別駕拉去壩上,指揮搶修虔州壩了。”

*

洪州,刺史府書房

范煙走進書房暗門,從書架上拿下一個紫檀木盒。這里面裝著的是這兩月來所攔截的一些可疑信件,趙念看過,卻尚未親自過目。

Advertisement

纖細修長的手指將信件一封一封地翻過,一直到拿起最后一封時,緩緩停住。

吉州別駕,章臨。

父親告訴過,此人在長安風月場痛斥江南道員貪腐無度,陛下選人無能,用人不賢,甚至當眾說了陛下不如永淳帝遠矣之類的話。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