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西將軍原本就是長公主故,又與太子好,串聯起此前種種線索,晏遙此刻心中已然推定,太子此次前來,必定是要與長公主謀劃邊境屯兵一事。
只是想著自己如何才能去探聽到一二消息,譬如此兩人以何種方式輸送錢財,這錢財的來源又是何,是否與當年決堤一案有關……
這數條罪狀之中,哪怕只是聽到了一條,也足以讓太子不得翻,足以讓徐家看到的價值。
現在的問題只在于,要如何才能接到他。
畢竟,在長公主眼皮子底下再行一套今天的法子,必定是行不通的了。
晏遙咬深思,可這太子來得太過突然,一時之間,卻也想不出什麼好法子,讓長公主突然之間接自己,讓出列宴席。
到了子時,晏遙索不愿再想,打定主意見機行事,可輾轉反側的,卻是再也睡不著了。
無奈間想起早年間看病的大夫“贈”與的四個字:思慮過重,又不免笑了。
晏遙心想著,照這樣下去,自己過不了二十,便要見那青纏滿華發了。
-
等晏遙再一次睜開眼,外頭已然日頭高照。
長公主不愿見,晨昏定省本就是一并免了去的。
不過原本是沒有貪睡的習慣的,也許春杏憐昨日勞碌,才沒有將醒。
晏遙起換了服,到了廳堂里,沒見著春杏,便自個兒打了水來洗漱。
這西院荒得很,平日里也就與春杏二人居住,因而晏遙并不十分拘束。
用過早膳后,晏遙走到庭院里,取了瓢與盆便開始侍弄花花草草,邊侍弄,里還邊哼起了小調。
這魏國公府上別所種花草,皆用專門來澆灌,有專人打理,在這兒卻沒那麼多講究。
也許是因這花草本也肖似主人,隨隨便便那麼一澆一淋的,倒也是頑強,挨過了寒冬不說,如今到了春天,亦是一片生機。
晏遙興致正高,口中哼的小調也不由地高了幾嗓子。
這時,背后響起一聲門被推開的“吱呀”聲,晏遙只當是春杏回來了,并沒有在意,等侍弄完整片花草,放下那盆與瓢,才轉了子過去。
這一轉,卻是教給結結實實的愣住了。
眼前之人一素長袍,笑意晏晏,不是昨日見過的那位徐公子又是誰?
作者有話要說: “惡行累累”的太子正式出場了。
第4章
他上回說不出三日,沒想到只是一日,他便神鬼不知地這魏國公府,還能找到這兒來。
晏遙不免有些驚訝。
李玗見臉上發懵的樣子,一收折扇,對著認認真真地作了個揖,正道:“讓大小姐驚了,是徐某的不是。”
晏遙顧不上這些禮節,快步走到門外瞧了瞧,見無人跟來,關了門,才說道:“公子我阿遙便好。”
這大小姐三個字,無端地教聽了頭皮發麻。
他倒也不堅持,只是笑著說“好”。
晏遙低了聲音,問道:“公子也是為了那人來的?”
“那人?”李玗眉梢一挑,晏遙卻是眉頭一皺。
“公子不是為了太子而來?”難不,竟是特地過來見的嗎?
“啊,是。”李玗頓時作了然狀,點了點頭,接著晏遙的話茬往下說道:“我得到消息,說太子今天過來,是要與長公主談一件極為重要之事。”
晏遙果然不再追究他剛才的遲鈍,口而出道:“可是與那……”屯兵二字還未說出口,李玗卻對著點了點頭。
晏遙立即反應過來,止住不提那兩個字。
也是,此事干系重大,稍有不慎,便會落個污蔑之罪,的確應該慎言才對。
晏遙繼而略帶抱歉之道:“可惜我還沒有想到法子,能為公子探聽到一二機。不過……我聽說太子殿下鐘竹,晏遙不才,恰會撥弄三兩下琵琶,屆時或可……以此引得太子注意。”
原先在人家面前故作高深,憑的不過是那怪書中的寥寥數語,如今讓人瞧見了自己在這魏國公府上的真實境,也不知這徐公子還是否會繼續信任。
至于以琴聲為餌,也不過是剛剛才瞎編出來的法子。
知道太子鐘竹,是因為晏蕓十二歲那年起突然轉了,開始苦練起箏琴。
可說的“會撥弄三兩下琵琶”,卻不是什麼謙遜之詞。
不像晏蕓,想學什麼便能請到最好的老師過來教,長公主亦不喜西院傳出“靡靡之音”,故久而久之,這項技藝便也生疏了。
李玗了聽了的話后,并未對的法子加以評判,只說了句:“阿遙還真是多才多藝。”
晏遙畢竟有些心虛,也就不確定他那話是褒是貶。
“只是——”李玗話鋒一轉,頓了頓,又道:“只是以此法引得太子注目,卻是不必了。”
“嗯?”
李玗見困,薄微啟,解釋道:“阿遙昨日給的線索,我已派人去細查了,不日便會有結果。阿遙只要在這兒耐著子再待上幾日便可,你心中所愿,我定會為你完。”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一場爆炸讓一家三口從未來穿越農門,面對全新的環境,可憐的老太太,一家三口慶幸又感激,沒說的全家老小一起奔小康。
謝婉死時才知道自己活在一本女主逆襲爽文里,開局被對方抹去穿書前的記憶。 重生后她又美又颯,只要她哭,前世佔有欲強的病嬌死對頭夫君會胸口痛。 容硯止總欺負謝婉哭,但從某天開始她掉眼淚,他就心臟絞痛,還夢到自己將她關在小黑屋。 後來,媳婦你儘管作天作地,夫君給你撐腰,再抱抱親親我好不好? 洞房花燭夜。 謝婉:難受的想哭怎麼辦? 容硯止:......
楚琳琅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與夫君和離。 畢竟在許多人眼中,她出身低微,見識淺薄,是攀上高枝的麻雀,本配不得風流倜儻的新貴重臣。既然能攀上這等高枝,又是一路苦熬,自然要牢掛枝頭。 如今,她入周家八載,一路扶持夫君寒窗苦讀,乃婦人勵志楷模。夫君年輕有爲,與她舉案齊眉,前途無量。膝下有七歲稚女,清靈可愛。婆婆更是爲人長者,寬和慈祥,家中的妾室也敬奉她這個正室,滿府上下,其樂融融。 不過也只有楚琳琅本人最清楚,以上都是屁! 二十四歲生辰那日大雪,楚琳琅拿着一紙休書,頂着丈夫“你莫要哭着回來求我”的嘲諷,在皚皚白雪中,形單影隻離開了經營八年的周家。 當她在馬車中默默搖着龜殼佔問前程時,馬車的簾子被人撩起,只見朝中專權跋扈的“佞臣”——與她私怨甚深,冷意十足的司徒晟,正在飛絮飄雪中揚着劍眉與她策馬同行。 楚琳琅深吸一口氣:這廝有多記仇?頂着大雪來看她的笑話? 她不知道,司徒晟等這一日,已經等得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