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他懂事起,便一直對皇父敬若神明。人都說帝王家容不得太多的親,可他待君父的一片赤誠蒼天可鑒,就是讓他為皇父去死,他連眼睛都不帶眨的!他這樣敬他他,他為什麼要和他看上同一個人?為了錦書,他竟打算撂下護軍連夜回來,這不是頂頂稽的事嗎?
太子的危機日益加劇,再這麼放任下去就要招來大禍了!論理兒他該面見皇父,好好和他說道說道。他晚上頭疼,點燈熬油的坐在桌前冥思苦想,把所有的想法捋了一遍,理出個頭緒來,打算找個好方式和皇父開口。晨中點卯上朝,他站在丹陛下仰頭看威嚴升座的皇帝,琢磨了幾夜的話一下兒全忘了。他對皇帝惕惕然,即使散了朝,不論暖閣里也好,南書房也好,他不敢說,那是打心底里升騰起來的畏懼。也不單是畏懼,還有別的顧忌,滿口飯好吃,滿口話不能混說,他得給大家留臉面,皇父的、自己的、還有錦書的。這層窗戶紙不到最后關頭絕不能捅破,一旦事攤到明面上,再想轉圜,就沒有余地了。
錦書低頭不語,這團麻里有誰是不難的?要是能管住自己不去,可能什麼事都沒了,做的使喚丫頭,他們自去當他們的皇帝太子,本來不該集的三條線絞和在了一起,還能自在過日子嗎?
“其實,咱們就這樣也好。”錦書極力控制著自己的聲音,沖他微微的笑,“你別念著將來怎麼樣,咱們自小認識,就當是個發小也,未必一定要廝守在一。”
太子看著,慘淡一笑,“都到了這份上你還說這個?我要能撂開手,還等到這會子?那些事兒不用你去心,你踏踏實實的,容我再想想別的法子。”
錦書慌忙擺手,“你可別再干糊涂事了,當真惹惱了萬歲爺沒你好果子吃的。”
“你放心吧!”太子起推開窗屜子朝外看,艷高照,滿目皆是跳躍的金。他回頭道,“別在屋子里悶著,咱們也出去散散。”
兩人相攜出永康左門,上了筆直的甬路。因著今兒逛園子的人多,道兒上有熙熙攘攘來往的宮太監。太子拉著的手,攥得的,嫌招搖,使勁掙出來,紅著臉嘟囔,“人家瞧著呢,多不好!”
太子四下一瞥眼,輕蔑道,“誰敢嚼舌頭?爺把他舌頭拔出來喂狗!”
“瞧瞧,又拿爺的份兒!”錦書掩笑道。太暖暖的,風吹著也人舒坦。太子走得很慢,和肩并著肩,怕穿著花盆底崴著腳,適時的托上一把,和風細雨的囑咐小心,在這樣的節令里,這樣的春日中,接,笑臉對笑臉,仿佛已經是世上最好的景了。
慈寧宮花園人多熱鬧,太子不進去,所以先前繞開長信門走,這會兒一路往南,錦書估他是要往金水河去,也不問他,只管跟著他,有他在,往哪兒都不怕似的。
金水河上有座斷虹橋最富盛名,大抵也是倚仗了河的婀娜婉轉,還有那十八棵元代槐樹,俗稱“紫十八槐”。花朝節賞花為主,橋也罷樹也罷,今天不怎麼吃香,宮人都往廷的四花園里去了。
兩個人沿青石磚緩緩前行,越走人越稀,太子側眼,有些遲疑,又有些不安,他小心翼翼的詢問,“錦書,我還牽著你好不好?”
錦書絞著帕子低下頭,太子頗失,心里又忐忑著,怕自己孟浪,一不留神得罪了。孩家心思細,肚子里打仗面上不顯出來,干拿他當擺設不理他,那可有他難熬的了。
正悔青了腸子,不想那邊探過來一只荑,纖纖玉指得春白雪一般。太子口激起來,寶貝的捧在掌心里,拇指在虎口挲,喜道,“那番邦進貢的藥還真好使,手上的傷沒落下什麼疤來,阿彌陀佛,老天開眼。”
錦書由他拉著,打趣道,“你什麼時候也學主子們念佛了?佛學廣袤深,你得閑兒讀讀經書也好,陶冶,心境也寬宏。”
太子一本正經道,“經書換錦書還有一說,否則可不要我的命了!”
兩人說說笑笑到了斷虹橋邊,這橋是座單拱橋,橋上欄板、柱都是漢白玉鑄的,柱頭上雕的是荷葉和蓮蓬,蓮蓬上供著神態各異的石獅子。造的東西,一不怕廢料,二不怕費工,所以這座橋既考究又,是紫城諸橋之首。
朝北看是一片難得的開闊地,十八棵古槐樹冠高大、滿目青翠、遍地蔭涼。錦書回說,“我記得軍機值房就在前頭不遠,咱們在這兒說話,萬一前大臣看見了怎麼辦?”
太子抿笑道,“甭怕,人家軍機大臣也有家有口,萬歲爺都陪太皇太后游幸什剎海去了,辦差也有個打盹兒的時候,大人們也得鉆館子喝小酒,吃佛手卷、合子去。再上玉泉山打瓶水回來品茶,也過一過滋滋的小日子不是!”
“可不,一年忙到頭的!”錦書順著話頭子說,“有您這樣的主子,大人們該多樂呵啊!”
太子悄聲的說,“這話別旁人聽見,我還不是正經主子呢,沒的給咱們扣上個謀逆的罪名。”說完哈哈大笑起來。
這人真是不老,這種話也敢拿出來說!錦書嗔怪的看他,“上沒把門的!我多早晚有那個意思了?你不是主子,還有誰配稱主子的?萬歲爺是老主子,你是小主子。”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她來自鐘山之巔,披霜帶雪,清豔無雙,於"情"之一事,偏又沒什麼天賦,生平最喜不過清茶一杯,看看熱鬧. 都說她年少多舛,性格古怪,其實她也可以乖巧柔順,笑靨如花. 都說她毒舌刻薄,傲慢無禮,其實她也可以巧笑倩兮,溫柔可親. 不過—— 她·就·是·不·樂·意! 直到那天,她遇見了一個少年. 半城風月半城雪,她一生中的所有風景,都因他而輝煌了起來. …
成婚前夕,阿姒意外失明。某日,他們居住山間小院來了羣官兵,稱要抓暗殺晏氏一族長公子的刺客。 夫君未歸,阿姒慌不擇路藏身櫃中。 忽而,外頭傳來一個清潤的聲音,如深潭墜玉,獨一無二的好聽:“沒尋到人?” 阿姒認得,這是她的夫君。 她鑽出櫃中,循聲牽住青年袖擺,怯怯喚他:“夫君,我在這。” 那人稍頓,良久,輕笑一聲,隔着衣袖握住她腕子。 他把她帶下山,安置到別處。 從前疏離寡言的人,日漸溫柔,爲她讀書解悶、弄弦撫琴,甚至浣布擦身。唯獨對給她治眼疾一事,不甚熱絡。 阿姒漸漸習慣了眼盲的日子,二人也從初成婚時的生分到日漸親密,可就在他們圓房時,她忽然看見了。 燭火搖曳,上方青年清雅溫潤,面若冠玉,一雙含情目笑意和煦如春。 可這並非她那劍客夫君,而是那位權傾朝野的晏氏長公子,晏書珩。 她掙扎着想逃,卻被晏書珩抓住手,十指緊扣,青年手背青筋蚺起。 一滴熱汗落在阿姒眼角,他低頭吻去,與她額頭相抵,目光交纏:“現在,你是我的妻了。” “阿姒,喚我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