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查閱了國朝以來的所有史書,實在是沒有發現關於這和托輝特部的半點記載..."
聽聞周永春關心,熊廷弼便是苦笑一聲,將手中因為歲月侵襲而導致有些發黃的書籍擱置於一旁,並起行至桌案前,並拿起冒著熱切的元宵狼吞虎咽起來。
如若不是眼前的周永春提醒,他險些忘記了今日便是"元宵",稍晚一些城中還有幾位商人牽頭舉辦的"燈會"。
"飛白兄何必如此執拗,這蒙古部落彼此間關係錯綜複雜,且興衰不斷,隻怕就連那所謂的蒙古大汗林丹圖爾都不知曉這和托輝特部..."
見熊廷弼終是將注意力自隻聞其名,未見其人的蒙古部落移開,周永春便是搖了搖頭,頗為無奈的說道。
近些時日,這熊廷弼為了能夠"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近乎是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他甚至有十足的把握,如若不是當下正於凜冬,泥濘的道路早已結冰,且老天不時便會降下一場鵝大雪,隻怕心急如焚的熊廷弼早就親自領兵越過鎮北關,前往百十年來人跡罕至的"奴兒幹都司"。
周永春心中可是清楚,相比較朝野間的袞袞諸公們,自己的這位老搭檔正值壯年,且心中仍有一番雄心壯誌。
尤其是前段時間,京師傳回消息,曾與熊廷弼並肩作戰,共同遏製建州真的登萊巡袁可立已然率領數萬大軍漂洋過海,將與大明素有間隙的"倭國"納囊中,為大明開疆擴土,立下了不世之功。
知曉此事之後,熊廷弼更是兢兢業業,一門心思想要盡快恢複朝廷對於"奴兒幹都司"的控製甚至更進一步。
畢竟從永樂年間留下的些許典籍來看,這一向人跡罕至的"奴兒幹都司"遠非疆域盡頭。
"蒙古大汗.."
說起曾經威震遼東,在努爾哈赤崛起之前,險些統一漠南草原,並被朝廷視為心腹大患的"蒙古大汗"林丹圖爾,熊廷弼也是不由得將聲音放緩,臉上出了些許遲疑之。
萬曆年間,他奉命巡按遼東的時候,便是從關外蒙古部落的口中得知了"察哈爾部"的消息,並一度上書萬曆皇帝,希在林丹圖爾未氣候之前予以重視。
隻可惜因為朝廷對蒙古部落的了解太,他的這封奏本也是石沉大海,無人問津。
直至萬曆末年,林丹圖爾屢次領兵進犯廣寧城的時候,方才引起了萬曆皇帝的重視。
隻是未等朝廷調兵遣將,野心的努爾哈赤便於遼東腹地建國稱汗,為朝廷的目標。
說起來,自從一年以前,蒙古大汗林丹圖爾被宣大總督楊肇基領兵於歸化城外擊潰之後便是不知所蹤了。
如若林丹圖爾隻逃竄也就罷了,但其旁仍有數萬察哈爾部的殘兵敗將及老弱婦孺。
如此勢力,就算是放在廣袤無人的草原上,也不至於毫無蹤跡可尋。
但偏偏,依著近兩年與朝廷關係愈發切的蒙古部落所報,確實沒有在漠南草原發現察哈爾部亦或者蒙古大汗林丹圖爾的蹤跡。
"孟泰兄,你覺得這蒙古大汗會不會沒有率眾西遷,而是沿著西拉木倫河一路向北,藏於奴兒幹都司?"
似是想到了什麽,正對著手中"元宵"大快朵頤的熊廷弼突然停止了咀嚼,並在周永春驚愕的眼神中,若有所思的低喃道。
經過近些時日的惡補,他對於蒙古部落的曆史倒是多了不了解,知曉這所謂的"西拉木倫河"在蒙古人心中有不同尋常的地位,在蒙語中被譯為"黃的河"。
雖然不知曉這"西拉木倫河"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否等同於中華的"黃河",但熊廷弼的眸子中卻是不由得出一道。
這奴兒幹都司一向人跡罕至,且離朝廷掌控百餘年之久,更重要的是境分布了無數蒙古部落。
昔日林丹圖爾在歸化城外吃了敗仗,若是與其旁的數萬殘兵敗將退守其故地"察罕浩特",隻怕早就被人發現,何至於迄今為止,一直毫無影蹤。
熊廷弼越想越覺得有理,呼吸也在不知不覺間急促起來,全然不顧手中漸漸冷卻的湯圓。
"飛白兄,如今這天寒地凍的,你莫不是打算傳令鎮北關,讓兒郎們即刻興兵梭巡吧?!"
一瞧熊廷弼躍躍試的神態,周永春心中便是一驚,隨即便是以退為進的提醒道,眸子中的無奈之更甚。
這遼東本就以苦寒見長,尤其是近些年,就連土生土長的當地遼人都有些承不住這刺骨的寒冷。
為了抵寒冬,早在著手恢複奴兒幹都司的第一時間,熊廷弼便是派人重新修繕了早已在歲月侵蝕下,近乎淪為一座廢墟的鎮北關,使其勉強擁有了城堡的規模。
如今被熊廷弼派往塞外,逐步東擴開墾的兵們皆是駐紮於鎮北關中。
"唔,孟太兄玩笑了,本還不至於如此孟浪.."了有些幹的之後,熊廷弼便是苦笑一聲,暫時打消了此等不切實際的念頭,但向鎮北關的眼神卻是愈發殷切。
如若蒙古大汗林丹圖爾真的藏"奴兒幹都司"當中,他定然要著手將其解決,以免重蹈建州真的覆轍。
至於現在,還是以積蓄力量為主。
畢竟幾日之前,朝廷有詔令至此,命令"賦閑"許久的靖南侯祖大壽率領滿桂及曹文詔兩位武將進京,還有萬餘名關寧鐵騎隨行。
算算時間,這些人隻怕再有兩三天的工夫也就到京師了。
雖說如今的遼東軍在他的整飭之下,已然不再像前些年那般倚重"關寧鐵騎",但如若蒙古大汗真的藏於奴兒幹都司,銳騎兵自然是越多越好。
至於天子為何突然將關寧鐵騎召至京師,熊廷弼也是心知肚明。
隻怕待到開春之後,天子便要著手發對於安南的攻勢了吧。
入贅商戶的女婿沒出息嗎?穿越者蕭凡就是個很明顯的反例. 大明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老邁,皇太孫孱弱,燕王蠢蠢欲動. 這一年,蕭凡來了. 天下風雲因他而涌動.
【爆笑+鬥智】本書以搞笑為主,曆史為輔,不是生硬的史記。秦始皇偷聽加和主角的鬥法互損日常。我不坑你,對不起你。我若坑你,損你利己。本書的宗旨隻有一個,那就是,逗樂讀者,餓垮熊貓,要是不達目標,算我水平不高!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天下大亂,有一布衣,拔劍亂世中。他運籌帷幄,輾轉征伐九萬裏,劍鋒所指,敢令八百諸侯。他東征西討,蕩平割據軍閥,克定天下。他以柔治天下,勵精圖治,天下英才,盡歸其麾下。他叫劉秀,東漢第一個皇帝。“這皇座,隻能我來坐!”
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巡視四邊,來到嶺南發現這里一切與眾不同……富庶的黎民百姓,發達的商業建設,威武的軍隊士卒……但更令人驚訝的是,這里的封王十八皇子朱拓胡作非為、窮奢極欲、橫行霸道。朱元璋:兒子啊,要不把大明交給你,你在大明隨意為非作歹。朱允炆:十八叔就是我遙不可攀的高山。朱棣:有十八在,我對皇位沒有任何想法,我愿意做他帳下大將,為大明開疆擴土。于謙:我心中只有一個太陽,沒錯,那就是十八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