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軍事歷史 終宋 第1255章 腐肉

《終宋》 第1255章 腐肉

(4, 0);

  嵩州。

  此位於以南,在伏牛山北麓,因屬於嵩山起脈而得名。

  呂文煥如今便駐紮在嵩州以南的尹水河畔。  實時更新,請訪問S𝓣o55.C𝓸m

  而只要登上離著宋軍大營並不遠的三塗山,便能到嵩州城。

  五月二十五日,翁應龍一大早便登上了山頂,回營之後便又開始喋喋不休。

  翁應龍雖說是賈似道的幕僚,在朝中其實也有很高的職,尤其這次是代賈似道前來督促呂文煥,態度便有些強

  「呂元帥守襄多年,為國盡忠職守。為何如今到了收復失地之時,卻顯得畏畏?」

  「翁公啊。」呂文煥嘆息道,「你實話與我說一句,如今對李瑕用兵,就算真攻下、孟津渡,真守得住?真是為了收復失地?」

  「如何不是?」翁應龍道:「平章公已率大軍進川蜀,而你在河南配合,既可拖延叛軍回援的時間,又可削弱反賊的實力,為的當然是收復失地。」(5,0);

  「我怕千辛萬苦到頭來卻只全了外虜。」

  「這般說,呂元帥是故意不肯出兵了?」

  「怎麼會?我都已經率兵到這裡了。」呂文煥連忙向南邊拱了拱手,以示對朝廷盡忠,道:「只是嵩州城高兵,不宜貿然攻城,需要從長計議。」

  翁應龍一摔袖子,道:「我今日已看得分明,嵩州城中的唐軍本寥寥無幾!」

  藉口被揭穿,呂文煥沉默了下來。

  翁應龍神態焦急,卻又無可奈何,深深看了呂文煥一眼,在帳坐下,嘆息道:「呂元帥,如今我呂家軍中,如果你要殺我,不過是一刀的事。」

Advertisement

  呂文煥大訝,道:「翁公,何出此言?」

  「你若想要投降於李瑕,不若便殺了我投降。往後驅兵南下,直搗臨安,斷了趙氏三百年社稷。只當是先帝瞎了眼,白白信任你呂家。」

  「我絕不做此叛逆之事!」

  這一句說得擲地有聲,呂文煥臉堅決,一臉正氣。(5,0);

  翁應龍目看去,能看得出他此時確實是出於真心實意,這才稍安心,道:「推心置腹地與呂元帥說幾句,若是這些話耳難聽,也請呂元帥勿怪。」

  呂文煥點點頭,坐下。

  「李瑕確實是雄主,若有可能,連我也願降他,但可惜了。」翁應龍搖了搖頭,道:「我幾個兒子不,不學無,且在鄉里有些劣跡,得平章公提攜才蔭仕,賜同進士出。而平章公說起李瑕為人時用了一句話,水至清則無魚,那是個眼裡不得沙子的人。」

  這話沒有說,但呂文煥聽懂了。

  就好比大宋是個病人,有一的腐,而若有人要代大宋新生,自不會要這些腐,無非就是割掉。

  翁應龍話語晦,但承認自己是塊腐了。

  「呂家之形,還不同些。」翁應龍緩了一緩,又道:「呂家之富,寶貨充棟宇,產遍江淮。我敢與呂元帥打個賭。」

  「什麼?」

  「若呂元帥今日降李瑕,李瑕必奉如上賓,到時收拾蒙元、驅兵南下,或真有可能攘括四海。然而,待到功之日,必抄呂家之產業田畝,更甚者破門滅家不在話下。到時呂元帥悔之晚矣,便想保存命而不可得。」(5,0);

  呂文煥張了張,一時無言。

  只憑他對李瑕的了解,便知翁應龍說得不錯。

Advertisement

  「至於蒙元。」翁應龍又道,「終究只是外族。」

  呂文煥明白這話里的意思,除了說蒙元的威脅比李瑕小,也是在說蒙元對待呂家的態度一定與李瑕不同。

  蒙元可不管什麼腐、鮮,從來都是囫圇吞棗地一口吞下,咬都不咬。

  從蒙元對待北地世侯的寬鬆態度便可知。

  而有人意識到,呂家已經了這世上最大的一個世侯。

  說真的,站在呂家的立場而言,降於李瑕還不如降於蒙元……如果不考慮大義的話。

  而若考慮大義,則誰都不敢降。

  呂文煥再回想王蕘當時說的話,忽然意識到,王蕘本就沒有勸降過呂家,可見李瑕並沒有向王蕘表示過願意接納呂家。

  一瞬間,呂文煥覺得自己好沒用,耳子好,誰跑來勸幾句都能搖。(5,0);

  他希自己能像兄長那樣強勢,但做不到。

  「呂元帥。」翁應龍起走近幾步,著聲音道:「我不是為了平章公勸你,我是站在呂家的立場上為你謀劃。」

  「你覺得,我該怎麼做?」

  「今日是宋臣,便竭力為大宋盡忠。如此,便是來日萬一有變,也無人可指責呂元帥一句。」翁應龍道:「不攻便不得罪李瑕嗎?謬矣。」

  呂文煥竟有些豁然開朗意,點了點頭。

  他終於開始考慮真正出兵討伐李瑕之事了。

  ……

  翁應龍走出呂文煥的大帳,卻是額頭上的汗。

  他們這些說客自己心裡清楚,一件事怎麼說都行,一張,正話、反話都能說。

  呂家該不該降李瑕,說有何用?

  關鍵還是看形勢。

  就好像北面世侯降李瑕難道真是為了大義嗎?還不是因為大軍到面前了。(5,0);

Advertisement

  現在呂文煥就是形勢還沒到那一步,還能挽回。

  他翁應龍就是來挽回的。

  ~~

  就在次日,黃公紹也趕到了呂文煥大營中。

  他是先趕回了南,之後再隨快馬來的,這一路風塵僕僕,他那漂亮的鬍子已經糟糟揪在一起,失了原本風度翩翩的模樣。

  翁應龍一見他的模樣便訝道:「黃公,這是?」

  「為國奔勞,顧不得這些了。」黃公紹擺著手,道:「我有重要消息要報呂元帥。」

  「進去說吧。」

  若說翁應龍是從利益得失的角度說服呂文煥,黃公紹則是從戰局分析著手。

  他一進帳,便請呂文煥拿出地圖來。

  「元帥請看,在我離開元軍大營時,其主帥伯已經駐紮在中牟城。」

  「離鄭州已經很近了。」

  「不錯,算時間,元軍已經抵達鄭州城下,此時正在全力攻城。」黃公紹道,「而唐軍已沒有大將守鄭州城,職最高的是其負責輜重的陸秀夫,兵力在一萬人以下,其餘全是民夫。」(5,0);

  「張玨呢?」

  「被伯虛晃一槍引到山東境了,如今只怕還在攻開封。」

  呂文煥心中生出些疑,問道:「鄭州城屯積了很多糧草?」

  「不。供應張玨部的糧草都屯積在鄭州。」黃公紹道:「但元帥可知何更多?」

  他點了點地圖上的

  「供應唐軍北路的糧草則全是從水路到,再由孟津渡北上。而隨著伯攻打鄭州,已有不唐軍從去支援鄭州了。」

  聽到這裡,呂文煥忘了方才心中生起的想要了解的事,轉而問道:「消息可靠?」

  「伯的探馬打探到的,元帥只需要派探馬往一探便知。」

Advertisement

  呂文煥原本沒打算攻城,因此不知原有多守軍。

  但帳中眾人都很清楚,唐軍守軍的人數必不會多。

  ……

  兩日後,探馬歸來,匯報了附近的大概況。(5,0);

  呂文煥深思良久,終於決定出兵。

  他第一步要攻占嵩州,然後據嵩州而攻

  且要快,以免伯擊敗了陸秀夫,鄭州的唐軍撤回

  ~~

  鄭州城外,戰事已持續了三日。

  陸秀夫已經接應了從中牟回來的兵馬與民夫,卻在退回鄭州城的路上被元軍包圍了。

  但鄭州城外的地形確實給了他不助力。

  從豫湖向西北退,一路上先是龍子湖,後是龍湖,且周圍都是水澤。唐軍就這樣沿水而行,邊戰邊退。

  而到了龍湖,就已到了鄭州城北。

  這一帶也圃田澤,是先秦天下九澤之一,《詩經·鄭風》中的「野有蔓草,零漙兮。有一人,清揚婉兮」寫的便是此

  元軍一時難以擊敗他們,於是堵截了從龍湖到鄭州城的道路……

  看著這種形,范學義深慚愧與憂慮。(5,0);

  他認為陸相公是為了接應自己而被堵在鄭州城外,而城中再無高大將坐鎮,只怕難以防

  但當他將這種憂慮說與陸秀夫聽時,陸秀夫卻只是搖了搖頭。

  「無妨,我本也不擅長指揮打仗,而且這個地形不錯。」

  「老師,學生不是很明白。」

  「自己想想。」

  陸秀夫在學生面前顯得不像平時那樣莊重,疲憊地揮了揮手,獨自走到一邊著遠的營火。

  這是在夜裡,他們剛結束了一整日的廝殺,累得恨不能在這泥地里倒下就睡。

  陸秀夫知道自己要熬到極限了。

  他甚至還在心裡想勸伯幾句,「你退了吧,你還能回草原,而我們漢人絕不會放棄中原……你就認輸吧。」

  就這樣又苦熬了一日一夜,到了下一個清晨,正在攻擊他們的元軍忽然歡呼了起來。

  「攻下鄭州了!」(5,0);

  「攻下鄭州了……」

  陸秀夫一驚,睜大了眼便愣在那兒。

  「陸相公?」

  「陸相公!」

  「快,扶陸相公到後面……」

  ~~

  「攻下鄭州了!」

  元軍的歡呼聲中,伯無奈地閉上了眼。

  他已經得到了探馬的消息,張玨的兵馬已經從四面八方圍過來了。

  但伯還是打算試試能否在退兵之前殺敗陸秀夫。

  他一邊做著迎擊張玨的準備,另一邊卻命令阿里海牙散布假消息,摧毀陸秀夫的軍心。

  「丞相!」

  忽然又有騎兵狂奔過來,大聲報信道:「唐軍來了!」

  大地已經有了的震

  其後,阿里海牙的捷報還沒傳過來,而張玨的大旗已經在天地出現了。(5,0);

  「迎戰!」伯下令道。

  元軍中號角聲大作,原本列在後方的騎兵早已轉,向奔來的唐軍迎了過去。

  伯也下瞭車,親自翻上馬。

  從看張玨來得這麼快,他便能猜到自己被對方將計就計了。

  他畢竟是伯,敢來攻鄭州,便考慮過張玨有及時回防的可能,早有準備退路。

  但這一退,大元會失去最後的反擊機會。

  一切的戰略都已用盡,事到如今還能否為國事再爭一爭,就只能靠最後的力氣與勇氣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