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見李青又是皺眉,又是搖頭,臉都不太好看,但他們也知道,自己確有不妥之,所以始終保持著氣度修養。
倒是朱允炆,見氣氛不太好,怕三人心中有怨氣,於是替李青說話道:
「皇爺爺在世時,時常盛讚李先生是治世能臣,可堪大用。」
接著,又把李青提出的改制國策,給三人闡述了一遍,三人聽后驚為天人,大呼可行。
黃子澄率先奏請:「皇上,永青侯這一國策,實乃治世之良藥,應當儘早施行啊!」
「臣附議。」方孝孺隨其後,「早一日施行,百姓早一日益,國家施政,宜早不宜遲啊!」
齊泰微微皺眉,但沉片刻后,也覺得還是儘早施行出來為好。
「臣也附議。」
李青真的會謝,就眼下這局勢,能施行嗎?
見朱允炆意更是頭大,他知道自己勸不住,於是道,「皇上,當初太祖皇帝的話,你忘了嗎?」
朱允炆一怔,點頭道:「記得,皇爺爺說,等朕基穩固,萬民一心時再……」
他臉一紅,訕訕道:「三位先生稍安勿躁,眼下局勢不穩,不是施政的良機。」
他是個沒主見的人,但沒主見不等於傻。
朱允炆現在是真真的覺李青靠譜,比齊泰三人靠譜多了,也有用多了。
而且,這是皇爺爺給自己留的唯一一個,既可以重信,又可以重用的人,他不願讓李青心生失,於是道:
「朕宣布,即日起全面停止削藩計劃,順帶安勛貴、藩王;君臣一心,才能施行國策,才能讓大明百姓過的更好。」
「皇上聖明!」
「皇上三思啊!」齊、方、黃三人大驚失。
黃子澄道:「皇上,若此時停手,不僅前功盡棄,而且還等同於告訴天下人,皇上此前行為都是錯的,那湘王之死,可就是皇上……皇上,三思啊!」
「皇上,莫要存婦人之仁,藩王不削,以後必將為大明禍患。」方孝孺道,「恕臣斗膽,若一直放任藩王不管,皇上千秋萬世之後,能放心將皇位傳給子孫嗎?」
「朕……」
朱允炆臉瞬間難看到了極點,方孝孺的這話,可算是說到了他的心坎里。
要是不除掉這些日益壯大的藩王,他百年之後,兒子上位,能坐穩皇位嗎?
現在連他自己都坐不穩,若是再發展數十年,那還了得?
但說出去的話,又不好收回,只能改口道:「李先生的擔憂也有一定道理,眼下大行削藩,已經導致人心浮躁,確實造了不良影響。」
只簡單一句話,把已經說出來的金口玉言,變了李青的建議,不得不說,小小朱還是有點東西的,儘管不多。
李青剛升起的一點希,又變了失。
他淡淡道:「何止是不良影響啊,事態已然嚴峻到了極點,皇上若一意孤行,不出三個月,天下必反。」
「永青侯這話就危言聳聽了。」齊泰搖頭道,「誰敢反?」
李青冷笑道:「藩王沒了活路,能不反嗎?」
方孝孺辯駁道:「何為正統?
皇上便是正統,湘王畏罪自盡都不敢反,足以說明問題!」
「無畏之言,誤國誤民!」李青再也忍不住,破口大罵:「你們三個攪屎,生生把大好局面攪了一團麻,他日,被滅九族也不怨。」
「為了江山社稷,縱是滅十族又有何妨?」方孝孺據理力爭,「天下不會大,藩王不敢反!」
李青給氣笑了,「都活不了,還不敢反?
死了還要被定個惡謚,人家還不反?」
「藩王不敢反。」齊泰開口了,「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大秦以前,若六國聯手,以六國之力,秦何以一統?
說白了,都是各懷鬼胎,六國個個想以鄰為壑,讓別人出力,即便到了最後關頭,也都是以保存自己為主,本不會沆瀣一氣;
即便蘇秦那般天才,他搞的六國合縱,也只維持了不久,便分崩離析!」
「齊侍郎當真學的一手好史啊!」李青咬牙道。
「不敢當!」齊泰客氣一句,斷然道:「六國滅不了秦,因為他們本不會誠合作,他們唯一聯合的可能,就是被秦滅掉,被秦統一!
同理,大明藩王也是一樣,但他們遠遠無法和六國相比,因為,那時秦王還是王,如今的皇上,是皇!
是大明唯一的主君,誰敢反?」
齊泰擲地有聲:「秦始皇能讓天下無六國,莫非皇上不能讓天下無藩王?」
朱允炆熱沸騰,輕甩袍袖,「始皇可以,朕豈不可?」
李青沒有再說什麼,他對小小朱最後的一期也破滅了。
想想也不可思議的,老朱去世還未滿一年,大好局面就了這副鳥樣,大明十六帝,再找不出小小朱這樣的了。
哪怕是貪玩的正德、修仙的嘉靖、宅男萬曆、搞木匠的天啟,也霍霍不這樣。
當真是……不怕富二代敗家,就怕富二代搞事業。
君無能,臣亦無能。
事已至此,大明必須要經歷一次陣痛,才能扭轉當前局勢,不然,大明很可能會砸在朱允炆手裡。
他無力改變,即便他將小小朱幹掉,也於事無補。
皇帝死了,天下只會更。
李青呼出一口抑鬱之氣,頹然道:「攪吧攪吧,你們就攪吧……!」
說罷,他轉就走。
如今這況,便是諸葛亮來了,也回天乏。
主君不聽良言,再好的諫言又有何用?
都說劉禪昏庸,可人劉禪最起碼會用人,而朱允炆……呵呵。
李青大步走著,他已經失頂,對背後朱允炆的挽留也毫不為意。
說又不聽,留下來又有何用?
書房,君臣四人個個臉難看。
黃子澄氣得直拍桌子,「豈有此理,簡直豈有此理,永青侯恃才傲,如此目無君上,懇請皇上治他的罪。」
「先生消消氣。」朱允炆脾氣倒是極好,並未因李青拂袖而去生氣。
當然,脾氣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心虛。
一來,是他信誓旦旦的保證聽納諫言,結果卻言而無信。
二來,他知道李青的本事,也明白他是一片赤誠。
再加上這是皇爺爺臨終之際,特別代的最重要人才,他自不會因為這個治李青大罪。
朱允炆嘆了口氣,「是朕有負於他,他心裡有怨也屬正常,三位先生不妨展開說說,削藩的事兒吧!」
「皇上虛懷若谷,臣欽佩之至。」方孝孺心悅誠服地拱了拱手,「以臣愚見,是時候對燕王下手了。」
「燕王?」
朱允炆一愣,臉上突然有些玩味,「現在嗎?」
「宜早不宜遲啊!」齊泰道,「如今局勢明朗,本月連削三王,燕王不是傻子,即便不敢反,也會做出防措施,必須要儘快下手了。」
朱允炆道,「他現在就在京師。」
「啊?燕王在京師?」
三人一驚,旋即大喜,「他在哪兒啊?」
「就在王府住著。」朱允炆道。
「抓!」齊泰神大振,「可不能讓他跑了,皇上,這真是天賜良機啊!」
朱允炆有些猶豫,「罪名呢?」
黃子澄道,「先把人控制住,罪名可以慢慢查。」
見他還在猶豫,黃子澄又道,「皇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若錯過這次,他日燕王據城而守,朝廷不知要耗費多兵力。」
方孝孺也跟著勸道,「皇上,莫要再猶豫了。」
三個臭皮匠眾口一詞,朱允炆終於下定決心,「來人!」
……
李青剛出宮門,還沒走出多遠,就見近百侍衛殺氣騰騰地衝出來,直奔王府方向而去。
他愣了一下,旋即明白朱棣危矣。
所謂大勢,並不是有一個神明在縱著一切,而是事發展的大趨勢,也可稱作:本質。
朱元璋立皇孫,立朱允炆,並不是被神明控了,而是老朱為了大局考慮。
就連朱允炆削藩也是如此,並不是有人他,而是他自己沒安全才要削藩。
而他李青,自從來了朝堂,就或多或的影響了邊的人,如今朱棣要是被抓,那也沒有所謂的永樂大帝了。
事到了這一步,李青知道大戰已經不可避免!
即便燕王不反,其他藩王也會反,反倒不如讓朱棣反了,接著,靖難功,按照歷史的規律發展。
但要是朱棣被擒,那就真的萬事休矣。
就朱允炆這個霍霍勁兒,興許他都干不到退休,大明就讓他給造完了。
念及於此,李青連忙跟了上去。
頂尖黑客被主神選中當了幾百近千世的反派,每一世都不得不狂奔在作死的大道上,落得個悲慘收場。終於擺脫了反派係統的控製,他決定複仇、虐渣、改變...
八零年十五歲少女唐曉芙再次睜開眼睛,她已不是從前那個她,不會聽天由命,不會任人宰割。 那些自尋死路的人,既然來了,就不要妄圖離開,時間還長,我們慢慢玩兒! 唉!我只想發家致富把錢賺,那誰那誰還有那個誰,求你們不要纏著姐,姐正忙著數鈔票!
穿成了宮女,秦簡簡一路勤勤懇懇、諂媚逢迎、欺上罔下,最終做到了太后跟前的一等宮女,在宮女這一職業上,她無疑是到了頂峰了。明里該有的、暗里不該有的銀子源源不斷的進了秦簡簡的口袋,她樂不可支,只等著年滿放她出宮提前養老。 怎料皇帝竟能讀到她的心聲。 皇帝對她說:“朕看你惡的分外有趣。” 秦簡簡只覺的這皇帝瞎的分外有品。 排雷:1、女主不是好人,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很壞的人! 2、男主是皇帝,所以不潔,有了女主后會1v1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