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現代言情 等到青蟬墜落 第217頁

《等到青蟬墜落》 第217頁

今天是錢峰案的第二天,也是第二次案分析會,各組匯報工作進展,刑警隊確定接下來的偵查方向。

不僅二隊骨幹全在,各主要支撐部門的人也在。三隊隊長方浩正在趕回來的路上。

丁國強看了眼手錶,說:「不等方浩了,先開始。」

方楷首先匯報了向思翎那頭的況:從三百名系統篩選出的與畫像相似的人中,向思翎最終確定有三人,最接近那天看到的嫌疑人,並且表示把握較大。

向思翎不能百分之百準確辨認嫌疑人,這在經驗富的刑警們看來,是說得通的——命案現場,正常人的緒高度繃,何況還要保護孩子,必須避免激怒嫌疑人。按照常理,也不可能有仔細打量嫌疑人相貌的機會。

投影儀映出三個男人的照片。

放在第一個的,就是龍。另外兩個男人,相貌確實相似,但仔細一看,略有不同。一個下寬一些,另一個皮更白。

方楷說:「按照我們的調查結果,後面兩位男士,在案發當天,都有確切的不在場證明,而且他們和錢峰素不相識,可以排除嫌疑。只有龍,應該就是當年,和錢峰劉懷信一起干直播的第三人。而且案發當天和目前,他都是失蹤狀態。龍的況,陳浦那邊負責調查,我就不贅述了。」

今天參加會議的人數比上次一些,李輕鷂和陳浦一塊兒進來的,坐在他背後的椅子上,只隔一尺遠。著筆打算記錄,陳浦轉,手臂往椅背上一搭,一臉嚴肅地掃一眼說:「李輕鷂匯報。」

Advertisement

李輕鷂站起來答:「是。」

翻開調查記錄本,開始介紹龍的況。包括他的生平,家庭況,犯罪記錄;還有監獄長和獄友對他的核心評價;他和尚仁的關係;以及他出獄後的行蹤。

容繁雜細碎,但是李輕鷂的條理十分清楚,語句簡練準確,偏偏嗓音聽,無論講什麼都有娓娓道來的覺。本來大家手裡有列印好的調查記錄,不知不覺都被吸引,抬頭聽說。

丁國強坐在上頭,聽得走了一下神,心想下次如果需要發言人應對記者,或者拍宣傳海報,李輕鷂倒是個好選擇。以前他倒是覺得陳浦形象好,想讓他上,結果陳浦死活不肯嫌丟人,這糟心徒弟。

李輕鷂匯報完這些客觀調查結果,剛想轉折說:「但我們認為……」有人「咚咚咚」敲門,打斷了

丁國強:「進。」

方浩一的灰土,風風火火走進來,他沖丁國強說了句:「頭兒,不好意思遲到了,黑黎峰那頭還沒忙完。」

丁國強擺手說沒事。

一名老刑警問:「方浩你這一上哪兒打的滾?」

方浩的位子在陳浦旁邊,他把警帽往會議桌上一丟,說:「別提了。頭兒,我已經和景區負責人確認過,龍和尚仁半個月前去當臨時工,住進老山里守林。前兩天山里落大雨,把路給沖毀了,已經聯繫武警和路政部門,正在搶修。我的人還守在那頭幫忙,這一也是幫忙幹活弄的。估計明天一早就能通,到時候我們就進山抓人。」

大伙兒都聽得一陣振,丁國強出今晚第一抹笑意,說:「好,辛苦了。」

Advertisement

方浩這才瞥了陳浦一眼,說:「謝了,多虧你們二組找到的線索。」

陳浦眉頭揚了揚,兩個男人演繹著如出一轍的皮笑不笑。

「小事。」陳浦說,「不值當謝,都是為了查案。」

有人問:「那兩個人會不會已經跑了?」

方浩答:「有可能,那就只能往贛省方向山區逃了。不管怎麼樣,我們得先進山再說。」

「這麼看起來,兇手必定是龍。」有人著煙說,「時間、地點俱備,對黑黎峰地形也了解,他就是為了殺人去做這個守林員。」

這話得到了大多數人的附和。方浩也說:「指定是,沒跑的。」

丁國強說:「行了,都安靜一下,李輕鷂你接著說。」

還站立著的李輕鷂,不掃了眼陳浦。

陳浦保持側坐姿,也正好瞟了一眼,臉還是淡漠,但是搭在椅子扶手上那食指,稍稍往裡一彎,指了指自己。

李輕鷂明白了他的意思:要不要由他來說接下來的結論。

因為方楷的中途到來,打斷了李輕鷂的匯報,而且把現場風向,帶得大家都傾向於龍是兇手。

不過,龍那邊,是陳浦和李輕鷂去查的,很多況只有他們了解最深。旁人據現有的客觀線索,判斷龍是兇手,合合理。

那麼李輕鷂作為一個資歷淺的偵查員,接下來的匯報,就會有力,而且可能遭到更多的質疑。

陳浦就無所謂了,反正這樣唱反調的事,他駕輕就。今天還能打方浩的臉,多好。

然而李輕鷂沒有回應陳浦,垂下眼簾,開始發言。第一句話,先誇別人:「我也同意,龍和尚仁和本案有著重大關係,搶通山路,抓住這兩個人,是破案的關鍵。方組長辛苦了!」說到這裡,沖方浩出一個甜笑,是那種年輕人對老資歷的才會有的,略顯跳快活的笑容。

Advertisement

方浩心中用,微笑沖大方懂事的隊花,點了點頭。他的眼角餘瞥見旁邊的陳浦,心裡更嫌棄了。

陳浦聽著,心道,又演上了。不過,說幾句逢源且客觀的話,能讓面對的力小一點,陳浦覺得,這是自己的本事。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 |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