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登堂入室 第二百二十七章

《登堂入室》 第二百二十七章

;

  嚴老爺忙打斷了吳老爺,不管怎麼說,宋桃還是宋積雲的堂姐,他怕宋積雲心裡不高興。

  「他良玉窯廠也不能把這天下的買賣全攬在手裡,」嚴老爺道,「主要還是萬公公。」

  他不說大家也能猜到,萬公公這樣不餘力地幫良玉窯廠,兩者之間肯定有貓膩。

  可從前為什麼他們這些窯廠東家都不願意這麼幹呢?一是因為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家怕和現任督陶走得太近,被後任督陶不喜;二來是因為這些太監爪子都長,他們忙活了一場,說不定還不夠「孝敬」的。

  李子修恨恨地道:「好像算準了萬公公能保一輩子似的。」李子修的話讓宋積雲心頭一跳。

  說不定宋桃還真知道呢!

  那麼,有些事就得早做打算了。  🎸sto.c💡om

  宋積雲思忖著。

  嚴老爺開了口:「宋老闆,我既來了,也不怕你笑話我倚老賣老。我尋思著,要不,我們也給你們窯廠做瓷坯或者是畫畫吧?無論如何,大家齊心協力,先把萬公公熬走再說吧!」;

  資源有限,大家站在同一個層面的時候,不可避免會爭奪。

  但宋積雲不會這麼簡單的就同意。

  向李子修。

  李子修忙保證道:「宋老闆,您放心,我肯定一心一意地跟著您干。」

  他還發誓道:「若是我違反諾言,讓我不得好死!」

  道德和良心從來都不能約束一個人的野心。

  和嚴老爺商量:「您看看還有多人願意和我們宋家窯廠合作,我這幾天也儘快先擬個契書出來。到時候大家覺得能行,我們就簽約,依約行事。要是覺得不能接,那就再說。」

Advertisement

  嚴老爺鬆了口氣。

  他對宋積雲非常有信心。

  他真誠地向宋積雲道了謝,問了些南京軼聞趣事,就起告辭了。

  宋積雲立刻了周正過來擬定契書,吩咐鄭全去外面打聽良玉窯廠的工價。

  鄭全猶豫道:「我們和良玉窯廠一樣嗎?」;

  「肯定得一樣啊!」宋積雲道,「人心不足蛇吞象。我們不能和良玉窯廠比工價,我們要比其他。比如說,我們窯廠的訂單多,他們只要努力,就能賺到比別人更多的錢;能讓他們在我們窯廠學點手藝;有可能拜我們窯廠的大師傅為師。」

  能用辛勞換金錢,能學到獨當一面的技,還有上升的空間,總有一樣能吸引那些人。

  鄭全笑呵呵地走了。

  周正卻把宋積雲的話聽了進去,還在家裡仔細地琢磨了好幾天,等宋積雲把馬會長請出來,和嚴老爺等幾個做中間人,大家一直討論怎麼合作的事時,見大家聽到工價都有些意外時,他就把這些拋了出來:「大家又不是我們窯廠聘的窯工,我們是互利互惠的關係,若是只指我們窯廠過日子,萬一我們窯廠有什麼變故,大家怎麼辦?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大伙兒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還慫恿眾人:「你們看,良玉窯廠宋家三小姐不就是我們老東家教出來的嗎?從前你們可曾聽說過的名聲?」

  大家都笑了起來,不得不承認他說得還有道理的。;

  張凝重的氣氛立馬煙消雲散,大家高興地簽了契書。

  宋積雲就帶著周正開始一家一家的窯廠和作坊走訪,整合所有能整合的資源。

  *

  萬公公聽說這件事的時候,剛過元宵節,紅炮竹的紙屑還滿街都是,沒來得及打掃乾淨。

Advertisement

  他當時就把一旁的茶幾踢翻了。

  他的師爺只好乾地安他:「說不定那一船瓷只賣了個仨瓜倆棗呢!」

  萬曉泉神森,沒有說話。

  *

  宋桃對此卻並不意外。

  前世,宋積雲不僅把瓷賣到了南京,且整個景德鎮幾乎都一個人的作坊和窯廠。十家就有七家在手下討生活。連窯廠也要看的眼行事。

  這些事,不過是提前了而已。

  前世宋積雲能去南京,是萬公公幫著搭的橋。

  也早就知道錢氏會生下一個兒。;

  不過這個兒早早就夭折了,也是因為這個兒夭折了,宋積雲才會和宋三良翻臉,開始和宋三良爭奪宋家窯廠的掌家權。

  不知道這其中有沒有什麼

  可今生很多事都變了,也不能一味的靠前世的記憶行事。

  宋桃覺得這輩子得靠自己走路了。

  這段時間一直在拼命燒瓷。

  上輩子沒能接燒制甜白瓷的作坊,就不知道燒制甜白瓷有什麼方。

  要不然就不會燒所謂的「玉瓷」而是直接燒甜白瓷了。

  很清楚,甜白瓷底釉的青花一出,他們這些老青花都會被拍死在岸上,只能在中低端的市場一爭高下。

  要在新的青花被大家知之前,賺到足夠多的錢,擺洪家,開個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窯廠。

  可讓沒有想到的是,宋積雲從南京回來之後,同時有吳老爺和嚴老爺家的坡地上砌了兩座龍窯不說,還一口氣燒了一萬四千多件新青花。;

  那些瓷的餘溫還沒有散去,南京就來了人,蹲在窯廠等著瓷降溫,連夜就搬上船運走了。

Advertisement

  宋積雲連挑夫的錢都省了。

  跟著燒瓷估計都分到了不錢,街頭直接響起了炮竹聲。

  據說萬公公原本想派人不允許那些商船靠岸的,誰知道巡檢司的人本不聽萬公公的,那位姓鄧的巡檢司巡使還大大咧咧地讓萬公公自己的人去碼頭攔船,怪氣地道著:「魏國公府的船,我們英國公府惹不起。」

  萬公公聽說後,直接氣病了。

  宋桃也覺得很棘手。

  他們在這裡限額,宋積雲直接把瓷賣去南京,所謂的限額,豈不了笑話?

  因為這事當時在碼頭鬧得還有點難看,有很多人跑去碼頭看熱鬧,因為買不到想知道宋家新青花是什麼樣子,有人雇了混子去宋家窯廠因為燒壞了而被砸了的瓷片。

  到瓷片的人驚為天人,忙帶了信回各自的東家,宋家窯廠這些日子又開始了被圍得水泄不通的日子。;

  宋積雲不懷好意,告訴這些客商:「不是我不想賣給大家,也不是沒有貨。是今年窯廠做定額銷售,我們家的瓷沒辦法在景德鎮賣。」

  這話不知怎麼沒兩、三天就傳到了寧王府。

  他們家新上任的長史親自來了趟景德鎮,在宋家窯廠轉一圈,直接找宋積雲訂了一百五十幾件新青花,說是要送進宮去。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