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初箋 第121頁

《初箋》 第121頁

他昨天去試探過,不管怎麼看都覺得只要長公主不鬆口,那鍾華甄就不會留在京城。

倒不如讓皇帝下令,這樣大家都不用急。

第68章

李煦已經在朝中有自己的勢力, 皇帝也放任他的作,他天生就是傲子,只要他想做的, 沒有做不的,當他去找皇帝時, 還以為讓鍾華甄留守京城,是件再簡單不過的事。

皇帝沒答應,只說:「華甄出生那年就該去封地,母親為朕著想, 讓留在京城穩住青州,你既已經同鄔兒說過威平候的事,也該知道華甄是不可能再留在京城的,於於理, 都可以回去看看。」

李煦愣了愣, 直接袍跪下道:「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也是最好的朋友, 若沒我陪伴,日後定是不開心的,倒不如留在京城,等我以後打去青州附近,再帶過去。」

皇帝看他, 突然哈哈笑出一聲, 隨後又止不住的咳嗽, 一旁老太監連忙上前為他拍背。皇帝擺擺手, 對李煦說:「朕聽聞你那天發了一頓火,華甄跪在地上求你,你都沒有原諒。」

李煦低著頭,他還沒和皇帝說鍾華甄份,開口說:「我不覺在求我。」

只是想瞞住自己的份,一切都以鍾家利益出發。

「你其他地方不像我和你母親,獨有這點犟著不願認像極了我們,」皇帝靠著床圍,「華甄脾溫和,不喜歡打打殺殺,我從前把放你邊時就一直覺得不對,但你外祖父子謹慎,如果華甄不呆在你邊,該早就遭設計。」

Advertisement

李煦聽得懂他的意思,「外祖父一族以我為主,鍾家一氏因與我有牽絆,要兩者平和相並不算難,只要我行事有方,他們不敢在我面前放肆,兩方以禮為主,沒必要去青州避張家。」

「煦兒,這件事不值得你來問朕,」皇帝低聲道,「從長公主知道朕所作所為那一刻起,朕再面前便抬不起頭,華甄離京一事由長公主來定,旁人不必摻和,你若是實在想見,日後去青州看也行。」

當年的皇帝還有各種雄心壯志的野心,如今的他早就被磨平了意志,他也曾經想過對長公主下手,最後還是放棄了。

他和長公主認識將近四十年,長公主一心一意向著他也快有四十年,皇帝沒那種臉面再做別的。

「父皇與長公主的事何須牽連我們小輩,華甄無錯,我自認也沒錯,若是人人如你們因循守舊,那幾百年後的現在豈非人人都是冤家?」

他對事的想法總和別人不一樣,有時異想天開,也有時像個理想家,對這些事的理也要用方子來,扭扭反倒落於下乘樣。

皇帝咳道:「你還沒告訴?」

皇帝知道他雖是個明白人,但在鍾華甄的事上卻總要遲鈍幾分,他不會往不利方面想。

李煦直接回他:「騙了我還不打算聽我的,我憑什麼告訴?」

皇帝經歷的事比李煦要多,從李煦跪下那一刻起就知道他心底所求為何。

但長公主脾如何皇帝也了解,鍾家需要世子,但不一定需要一個皇后。

Advertisement

李煦還不明白自己在想什麼,皇帝也沒把事破,只是告訴李煦:「這一事你無須來求朕,朕也不會同意你,鍾家去青州是鍾家的事,這幾日朝政之事有勞於你,回去好好休息。」

「父皇,我覺此事尚待商量,別的不說,如今四雪滿地,地……」

「煦兒,」皇帝打斷他,「回去休息吧。」

……

鍾華甄並不知道皇宮有這一出,鍾府上下都在整頓行囊,準備分三批出發。

離開之前,路老來鍾華甄院子,給診了次脈。

後小廝抱有一沓醫書,路老抬手讓人放到紅木圓桌上,把自己的醫書給了,說:「久病醫,世子若是有閒趣,可以試著學學醫。」

鍾華甄自小就是一個藥罐子,通曉一些最簡便的醫點了點頭,讓人搬去書桌,又問:「路老怎麼有閒心來找我?」

「世子當初代事給老朽,老朽至今沒完,甚為愧疚。」

鍾華甄的香囊現在還在李煦上,時常能見到他佩戴,也不準,真當是自己的東西。路老派人去過幾次都沒有功,反倒是自己人直接被押送進府,費了些力氣才避著太子弄出來。

已經失敗過幾次,再來只會引起李煦的懷疑,這事便只能暫且安排下去。

但也正如鍾華甄所想,李煦是個說話算話的,他大抵沒想到這是什麼藥方,以為鍾華甄常年佩在上,至多也就是安神所用,從沒往別想過。

「暫時用不著擔心此事,」鍾華甄笑說,「太子手上的事很多,他還沒那麼清閒,專門派人去檢查香囊里的藥,不可能。」

Advertisement

李煦懂一些外傷包紮之,認識一些藥材,能幫人療傷。對於他來說,這已經夠了。若哪一天他拿這香囊去找人檢查,鍾華甄該擔心的不一定是孩子暴,也可能那時候鍾家和東宮的關係僵到極致,連從前贈也容不下。

路老拄著拐杖坐在一旁,對鍾華甄說:「前幾年一直不敢有大靜,怕侯府況被人發現,這種時候打算前往青州,該是長公主知道了什麼,老朽一直擔心會意氣用事,幸好是明事理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