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武俠仙俠 劍來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天公作美

《劍來》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天公作美

月兒彎彎照九洲。

大驪禺州境那座律宗寺廟,月窗如閱書,桌上,一張材質微的紙張上邊,寫著一句“遠離顛倒夢想”。

竹枝派裁玉山附近的那條河邊,外門知客陳舊在上游垂釣,下游有個年輕道士,拋竿水,哈,下風口釣大邊,能釣到大魚。

玉宣國京城長寧縣,一庭院栽滿花的宅子里邊,月飛軒上流,有子畫完眉頭畫芙蓉,人與月,俱是眼兒

落魄山竹樓一樓,青衫陳平安,吹滅讀書燈,走出竹樓,夜深人靜,獨自來到崖畔石桌,滿都是月。

月白風清,松濤陣陣,猶如天籟。

在這離著合歡山不遠不近的山嶺崖石上,除了青杏國那個貌若稚的護國真人,還有須發皆白的天曹郡張氏老家主,以及子劍仙張彩芹,年劍修張雨腳,戟髯蛙腹的張氏供奉戚鼓,金境武夫。弟子呂默。金闕派垂青峰一脈的修,金縷。還有一個外人,來自合歡山腳下樂鎮的練氣士,名為倪清,道號“青泥”,斜背一把油紙傘,挎著個棉布包裹。

不斷有在夜空中流溢彩的傳信符紙,陸續傳遞報到山嶺這邊,各路兵馬推進有序,勢如破竹,比起預期更加順利,程虔愈發確定那個大逆不道的金闕派棄徒趙浮,已經是甕中之鱉。

就在此時,崖外漣漪晃如風吹水紋。

憑空出現了一位頭戴蓮花冠的中年道士,在崖外現出形后,道士一步向崖石,飄然站定。

本可以悄無聲息至此,故而那些刻意牽的靈氣漣漪,就像打招呼,與東道主們敲個門,提醒對方有客人登門了。

可戚鼓等人還是被嚇了一跳,誤以為是合歡山那邊狗急跳墻的刺客,潛行至此,要與他們來個不死不休的玉石俱焚。

Advertisement

只是等到戚鼓看清楚對方的道士裝束,便稍微放下心來,只是再定睛一看,瞧了瞧對方的頭頂道冠,確定自己沒有看花眼,戚鼓又瞬間將一顆心提到了嗓子眼,一時間有點不知所措。

憑借這種在山上不常見的道冠制式,可以確定其法統道脈,必然出自白玉京南華城。

張筇倒是比戚鼓略好幾分,這種名副其實的山巔大修士,這輩子見過的就不多,更別談這麼近距離相了,思量一番,拱手抱拳道:“天曹郡張筇,見過曹天君。”

在浩然天下,除了神誥宗那幾個香火凋零幾近于無的小道觀,就只有兩條道脈,寶瓶洲靈飛觀,北俱蘆洲清涼宗,道士才有資格戴此道冠。程虔和張筇兩位金丹地仙,都曾參加過那場戰事,所以一眼認出這位道士的份,是南方那邊,靈飛觀的老觀主,天君曹溶,他更是白玉京陸掌教留在浩然天下的嫡傳弟子之一。

只是靈飛觀由道觀升為道宮之前,曹溶就卸任觀主,下山云游去了。

曹溶打了個稽首,笑著還禮,并不因為張筇只是個金丹修士就看輕了對方,微笑道:“見過張道友。”

尤其是垂青峰程虔,見到了這位曾在老龍城一役大放彩的道教天君,二話不說,行了一份罕見的道拜大禮。

三禮九叩,貌若稚的青杏國護國真人,跪拜在地,兩手拱地,只是頭不底,叩在左手背之上,在道門是為“空首”。

程虔跪地朗聲道:“金闕派當代掌門,垂青峰程虔,拜見鄭祖師!”

曹溶是化名,真名是鄭澤,道號“天瑞”。出杞地的鄭澤,曾是一位采詩

這些,只在靈飛觀的金玉譜牒上邊才會顯現出來,靈飛觀歷來規矩重,等級森嚴,誰敢對外泄這種祖師事。

Advertisement

只因為金闕派與靈飛觀有那麼一份“香火”,為當代掌門的程虔,才能通過歷代掌門的口口相傳,知曉這樁幕。

曹溶出一只手掌,往上虛托幾分,神淡然說道:“起來吧。”

面對程虔這種屬于自家道脈的徒孫,曹溶就沒有那麼和了。

曹溶同時以心聲言語的:“程虔,剛剛在潑墨峰那邊,掌教師尊親自降下一道法旨,允許你們金闕派開山祖師恢復靈飛觀道士的譜牒份。以后就你們金闕派與靈飛觀,就算是一家人了,祖庭皆在白玉京南華城。”

面對素未蒙面的祖師爺鄭澤,程虔用頭不點地的空首禮,可不是對這尊曹天君的不夠禮敬,而是金闕派這麼多年香火綿延,始終無法與靈飛觀“認祖歸宗”,所以見著了鄭澤,程虔才會這般行禮。

曹溶對此自然是用的。

金丹程虔,確實是個可造之材。

程虔心神驚駭,聽聞“掌教師尊”也曾現潑墨峰。饒是道心堅韌若磐石的程虔,也無法不激萬分,心湖之掀起波瀾,卻是竭力穩住道心,表面依舊神肅穆,面朝潑墨峰方向,再次行跪拜大禮,這一次是額頭點地,砰砰作響。

曹溶對此頷首認可。

要說今夜合歡山地界,這場大功干戈的風波,究其本,其實就是一場發生在自家道脈的“訌”。

程虔此人,最為尊師重道,只因為被金闕派譜牒除名的趙浮,盤踞在合歡山,竟然膽敢僭越行事,私藏一幅陸沉畫像,打造出一頂蓮花道冠,所以程虔才有了那個殺氣騰騰的狠話,“無此道而為此服者,其罪死”。

陸沉先前與曹溶隨口聊起此事,雖然言語調侃,上埋怨程虔這個小王八蛋給自己惹了大-麻煩。

Advertisement

但是曹溶心知肚明,師尊對程虔還是有幾分欣賞的。

曹溶看了眼呂默,按照師尊的說法,三千年前,曾是一位故人邊的梳妝侍,極為忠心。

這一世是子武夫,只因為呂默在樂鎮陋巷,被久別重逢卻對面不相識的陸沉,輕輕呵了一口氣,呂默在懵懂間就獲得了“本來面貌”,得以胎換骨,擁有了金枝玉葉的地仙骨,從此就有了轉去修行仙法的本錢。

關于呂默,與百花湖龍王廟的那頭石黿,師尊那邊都有了安排。

尤其是那個道號青泥的小鎮,師尊是頗為上心的。至于如何收尾,總歸就是曹溶這個當弟子的,得為師尊分憂一二。

程虔站起,默不作聲,他甚至不敢妄自揣測陸掌教此刻在何方。

曹溶繼續以心聲說道:“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掌教師尊親臨此地,是你們兩個心誠則靈使然。”

程虔默然稽首,作為對祖師爺這句嘉獎言語的虔誠回禮。

只是曹溶所謂的“你們兩個”,讓極聰明的程虔瞬間心中了然,合歡山那邊,多半是不到他來出手清理門戶了。

曹溶先前在潑墨峰之巔,就曾施展神通,遙遙觀看氤氳府趙浮的道貌氣象,若無師尊“攔路”,這條本該順勢盤山功的山蛟,頭生虬角,已有幾分龍貌。

若論修道資質,趙浮確實極好,放眼寶瓶洲一洲山河,都算上乘。

張彩芹和供奉戚鼓一行人,在得知這位道士的顯赫份之后,趕忙紛紛與曹天君行禮,曹溶再次微笑著與眾人稽首還禮。

曹溶開口說道:“諸國兵馬,心謀劃已久,圍剿合歡山一事,已是離弦之箭,事已至此,貧道也不敢讓你們回撤,所以各方勢力,大可以按照既定行程,一路推進到合歡山的山腳樂鎮。不過合歡山上,靈飛宮湘君,溫仔細,金仙庵刑紫,當下他們三人都已丸府,到時候會給青杏國皇帝陛下和天曹郡張氏一個代,貧道會在此地逗留到正午時分,如果對結果不滿意,不管是誰,都可以來這邊找貧道討要一個說法。”

Advertisement

這就相當于一位道教天君給這場風波作蓋棺定論了。

曹溶這番言語極為客氣,說是“不敢”,別說張彩芹和戚鼓這樣的老江湖不信,恐怕連金縷和倪清這樣未經人事的,都不會信。

程虔自然不會有任何異議。

張筇微微皺眉,卻沒有言語。

“要怪就怪貧道的靈飛宮,管教子弟不嚴,才有了趙浮的這些舉。”

說到這里,曹溶自嘲道:“如山下市井風靡一時的某本神怪書所寫,好像有腳有來路的怪,攤上事了,就都有個退路。”

張筇笑了笑,老人眉頭舒展幾分。

趙浮離開金闕派都多年了,何況金闕派又不是靈飛宮的下山,怎麼怪都怪不到靈飛宮頭上。

曹天君能夠這麼說,等于為烏煙瘴氣的合歡山主擔責,已算厚道了。

曹溶繼續說道:“接下來,靈飛宮會在此開辟道場,道場的地盤大小,就得看你們后續怎麼談了,宮主湘君準備與你們花錢購買一些山頭,至于價格,雙方談不攏,此事就作罷,不強求。如果談得攏,買賣了,那是最好不過,道場以后會與青杏國在的周邊數國,看緣法授箓,收取弟子。”

張筇松了口氣,曹天君和靈飛宮的做派,確實是有誠意的,算是給了幾國朝廷和他們天曹郡張氏好幾個臺階下,于公于私,都不算強人所難。不然曹溶本不用面,只需讓那位湘君祖師悄悄帶走趙浮等人即可,哪里需要在這邊跟他張筇一個小小金丹廢話半句。

曹溶以心聲說道:“張道友,貧道這邊有一粒丹藥,小有用。稍后湘君會帶給張道友。”

張筇大為意外,“無功不祿,曹天君這是?”

曹溶所謂的“小有用”,哪怕曹溶沒有道破那顆丹藥的名稱,張筇卻是一清二楚,這份無緣無故的贈禮,分量絕對不輕。

說句難聽的,一般的靈丹妙藥,堂堂道門天君,陸掌教的嫡傳弟子,送得出手?

曹溶笑著解釋道:“貧道有個朋友,對張道友很是推崇,說如張道友這般的地仙前輩,在寶瓶洲,多多益善。他還說一家一姓之門風,門庭越廣,越能夠影響到更多別家外姓的風氣。此外,湘君下山歷練不多,跟山下朝廷打道的次數不多,難免經驗不足,以后在此開辟道場,就與天曹郡張氏是鄰居了,遠親不如近鄰,自古山上山下皆然,有勞張道友多與湘君提點一番,不妨跟多說幾句難聽的話,免得湘君依仗道脈和境界,做起事來,不管不顧,八面風。”

張筇猶豫了一下,不再矯,笑道:“那我就厚著臉皮收下這份重禮了,在此謝過曹天君。”

只是老金丹難免驚疑不定,既然是曹天君的朋友,為何會稱呼自己為“前輩”?

想到先前張彩芹與洪揚波的那趟游歷,以及落魄山的待客之道,張筇這位老金丹,聞弦知雅意,心中便立即有了個猜測。

可事實上,曹溶不過是隨便找了個贈送丹藥的理由。

壽將至的張筇雪中送炭,給落魄山那位年輕錦上添花。

大概這也是曹溶在山巔人緣如此之好的原因所在。

張筇說道:“晚輩思來想去,不吐不快,還是得與曹天君問個大煞風景的問題。”

曹溶已經猜出對方心思,坦誠說道:“趙浮會被湘君帶去靈飛宮閉門思過,不出意外,他還會為貧道的嫡傳弟子。”

與此同時,曹溶隔絕出一方天地,再從袖中出一幅可以說是“贗品”的長卷,是師尊陸沉的臨別贈禮,只是叮囑曹溶,給張筇看看就可以了。

在這幅畫卷中,既無背劍年陳仁,也無手持綠竹杖登山的年輕道士,趙浮順利盤山功,由蛇化為山蛟,道虞醇脂也跟著躋元嬰境。

張筇獨自看完那幅走馬圖后,終于釋然,“晚輩再無任何問題了。”

曹溶收起畫卷,撤掉神通,以心聲笑道:“這就好。”

然后曹溶轉頭向那個子武夫,“呂默,在百花湖龍王廟那邊,有一樁山上機緣在等你,去不去,你都隨意,為期半年,過時不候。”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