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武俠仙俠 劍來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復仇者折鏌干

《劍來》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復仇者折鏌干

寧姚扯了扯角,撂下一句“還是老樣子”。

期間路過那座新雨龍宗,寧姚猶豫了一下,還是在此停步,見了新宗主納蘭彩煥一面。

納蘭彩煥都沒想到寧姚已經十四境了,還誤以為是飛升境,畢竟這才幾年功夫,舉城飛升至五彩天下,寧姚就已經連破三境。

離開雨龍宗,到了劍氣長城址,寧姚獨自站在其中半截城頭上,背對著陌生的北方,眺悉的南方。

裴旻躲藏太好,寧姚始終找不到此人。

所以寧姚這一路,都在猶豫要不要再繞路一趟,去找那個如今在桐葉洲的大妖仰止,聽說如今就在那位駐的大泉邊。只是想了想,還是忍住了,寧姚相信陳平安可以做得更好,就像之前問劍正山,換,就沒辦法讓正山那些劍仙們在吃疼之余,還要長長久久不痛快,被落魄山惡心得不行。

寧姚飄落下城頭,仰頭看著城頭上的那些大字。

最新的刻字,是陳平安在此城頭刻下一個“萍”字。

人生如浮萍,聚散苦匆匆。

如今就有不來此游歷的外鄉練氣士,在那些大字筆畫如過道、窟當中駐足,飲酒閑聊。

遙想當年,寧姚也會經常跟朋友們一起坐在那邊。

這次重返劍氣長城,寧姚是有私心的,想要幫著陳平安當一回說客。

至于齊廷濟會不會心生芥,埋怨挖墻腳,寧姚也無所謂。

齊廷濟這位也曾城頭刻字的老劍仙,畢竟還只是飛升境圓滿。

在蠻荒份多年、再遠游歸鄉的那撥劍氣長城本土劍修,暫時只有出妍媸巷的邢云,家族在太象街的柳水,只有他們選擇了青萍劍宗。

其余像高爽,郭渡和黃陵他們這撥上五境劍修,好像更傾向于齊廷濟選址南婆娑洲的那座龍象劍宗,金鋯家族祖輩與齊氏一向關系莫逆,有此選擇,很好理解。子劍修竹素,是玄笏街出,曾是齊氏的家族供奉,的選擇也在理之中。昔年屬于一脈劍修、給蕭愻當左膀右臂的竹庵,就是的同族。

Advertisement

黃陵和宣都擁有一劍仙私宅,好像分別名為金剛坡和白毫庵。高爽和梅龕,居在蠻荒天下的歲月里,分別找了個道、弟子,都是蠻荒劍修,高爽的道凌薰,如今好像是玉璞境,但是梅龕的那位嫡傳弟子,卻是一位仙人境劍修。

這撥劍修,家鄉的,蠻荒的,寧姚當然一個都沒見過。年月間隔太久,差了太多輩分。

當初他們離鄉之時,主去蠻荒天下當死士,除了黃陵和宣比較特殊,早年在劍氣長城就已經名,其余大多數都是地仙,甚至連金丹、元嬰都不是。避暑行宮那邊的檔案,是從來不記錄這些的,還是擔心名單泄出去,被托月山順藤瓜。事實證明,此舉既是明智的,又是多慮的,因為蕭愻當年帶著一脈的兩位玉璞境劍修,衫和竹庵,一起叛出劍氣長城之后,從始至終,都沒有幫著蠻荒天下找出任何一顆釘子。

由此可見,蕭愻確實痛恨浩然天下,繼而痛恨整座劍氣長城,覺得太憋屈,才選擇投奔蠻荒。但是蕭愻對于一個個好像這輩子就是在等死和白死的家鄉劍修,并無半點怨氣。

寧姚挪步隨意走在昔年的戰場上,走到一,蹲下,捻起些許泥土。

城頭之上和城墻兩,不知是誰率先認出了那位背劍匣子的份,消息傳消息,一下子就喧鬧起來。

一座天下被大道認可的第一人,分量之重,山上練氣士,心里都有數。

所以沒有任何一位練氣士膽敢湊上去,與那位子寒暄半句。

城頭那邊,有一撥來自寶瓶洲的練氣士,與有榮焉,寧姚可是本洲陳劍仙的道,其余八洲,你們吃屁去。

寧姚很快就找到了走馬渡那邊的劍修氣息,便打了聲招呼。

Advertisement

察覺到劍氣長城這邊的靜,齊廷濟和魏晉很快就劍趕來,還有一些陌生面孔,無一例外,都是劍修。

寧姚轉過,與這撥劍修抱拳行禮。

齊廷濟境界最高,眼力最好,下心中道心漣漪,只是以眼神詢問寧姚。

寧姚輕輕點頭。

齊廷濟毫不掩飾自己的苦笑不已,若非忌諱,他真想問一問這個好似眨眼功夫就連破四境的寧丫頭,合道之路是哪條了。

魏晉這位風雪廟大劍仙,愧疚道:“還是老大劍仙親自幫忙,我才得到了宗垣前輩的幾道劍意饋贈。”

寧姚說道:“若非魏劍仙自劍道造詣足夠,老大劍仙也幫不上忙。”

魏晉笑了笑,“酒鋪那句橫批,不算坑人。”

畢竟魏劍仙是那座酒鋪的最大主顧。

作為蠻荒劍修,婦人凌薰和道號震澤的“年”劍仙,顯然都很好奇這位昔年劍氣長城獨一檔的天才劍修。

凌薰率先自我介紹道:“我凌薰,是郭渡的道。”

那位仙人境劍修微笑道:“我隨師父姓,道號震澤,如今化名梅澹。”

梅龕年”的腦袋,笑瞇瞇道:“我這弟子,兩百余歲躋的仙人境,資質不差的。”

開門見山說道:“我們都收到了邢云和柳水的飛劍傳信,所以相約來見齊宗主。”

與柳水的師父,是故友。

只是宣并不太愿意去桐葉洲或是落魄山。

黃陵以心聲問道:“寧姚,聽齊廷濟說,陳平安在歸還境界之后,跌落到了元嬰境?”

寧姚點點頭。

黃陵笑道:“那我就不去青萍劍宗了,那位崔宗主好像都不是劍修。”

梅龕笑瞇瞇道:“一來陳平安當過,再者傳言桐葉洲那邊風氣不行,我這徒弟終究是妖族出,所以我們師徒就不去給大人添了。”

Advertisement

這明顯就是沒理由找理由了。

“隨你們。”

寧姚神采奕奕說道:“不過陳平安如今已經是劍仙了。”

的言下之意,除齊廷濟之外,連同魏晉在,只說捉對廝殺,你們對上陳平安,都不夠看。

當說客一事,看樣子是懸了,寧姚不強求,強扭的瓜不甜。

竹素突然笑言一句,“連米祜的那個弟弟,現在都是仙人境了?有機會去那邊拜訪青萍劍宗。”

記憶中,只有那個丑了吧唧的年米祜,對米裕倒是沒有任何印象。

不過竹素在蠻荒那邊,聽了不關于米氏兄弟的傳聞。

看來這撥劍修是打定主意要留在龍象劍宗了。

高爽,竹素,金鋯,郭渡和道凌薰,黃陵,宣,梅龕和弟子梅澹

全是上五境劍修,供奉也好,客卿也罷,是這里,此時此刻,就有九位。

如果再加上必然可以躋飛升境的陸芝,玉璞境劍修邵敬巖,玉璞境酡夫人,齊廷濟的龍象劍宗,算不算是數座天下當之無愧的劍道宗門第一?如今浩然天下,除了符箓于玄的桃符山,鄭居中的白帝城,還有幾座宗門可以與之抗衡?

齊廷濟當初愿意留在浩然天下開宗立派,就是在等今天?

饒是寧姚都不由得多問了一句,“還有其他劍修加龍象劍宗?”

齊廷濟微笑點頭,“大概還有三四位。”

如此說來,真正繼承劍氣長城家底的宗門,其實并非是當過末代的陳平安,而是齊廷濟的龍象劍宗。

魏晉打趣道:“看來齊老劍仙還是要比年輕的招牌更管用些。”

他是落魄山的記名客卿,肯定不能胳膊肘往外拐。

齊廷濟點頭道:“一座宗門,上五境修士,比下、中五境修士人數更多,我們龍象劍宗是獨一份的。”

Advertisement

所以有強迫癥的齊老劍仙,已經打定主意,要將宗門的收徒門檻再拔高一層,必須優中選優,那些被各方勢力陸陸續續送到宗門的劍仙胚子,為他們傳授劍可以盡心盡力,但是都暫不記名,每一位年輕劍修能否納宗門譜牒,都需要他親自點頭才行。假設龍象劍宗某天擁有了二十位上五境修士,金玉譜牒上邊“劍仙”之外的記名弟子,總計就只有十九人好了。

齊廷濟近期就準備空走一趟桐葉洲,親自邀請那位金甲洲的“劍仙徐君”加龍象劍宗,擔任宗門掌律。

虧得來這邊的是寧姚,而不是陳平安。

不然齊廷濟可不敢說這種大話,陳可不會像寧姚這麼好說話。

寧姚說道:“強者更強,希龍象劍宗可以再接再厲,爭一爭浩然天下的宗門底蘊第一。”

肯定會偏心陳平安和落魄山,但如果龍象劍宗可以蒸蒸日上,也覺得是好事,樂見其

齊廷濟笑問一句,“寧姚,可以說?”

寧姚疑道:“說什麼?”

齊廷濟無奈道:“你的境界。”

寧姚笑道:“這有什麼不能說的。”

齊廷濟這才以心聲與眾人泄天機,“寧姚已經是十四境純粹劍修了。”

這位姿容俊的白袍老劍仙,言外是我們劍氣長城,終于又有一位劍道登頂之人了。

齊廷濟即便是劍仙當中私心最重之人,甚至陳清都當年都不愿讓他去五彩天下,而是選擇了將飛升城托付給陳熙,但齊廷濟終究還是齊廷濟。

齊廷濟笑道:“我們去城頭看看?”

昔年城頭議事者,都是劍仙。

萬年以來,唯一一次破例,是老大劍仙欽點了陳平安負責接手一脈的爛攤子。

寧姚點點頭。

他們一起風去往城頭。

在城頭之上,依次排開,十一位上五境劍修,或站或蹲或坐。

有些返鄉卻已無故鄉可言的劍修,在傷城頭沒有了那架飄搖的秋千,有些是傷沒有了那些經常串門飲酒的劍仙私宅,還有人是在傷妍媸巷,也有人是在傷見不著老大劍仙的那棟茅屋了。

寧姚輕聲問道:“就沒有邀請老聾兒加龍象劍宗?”

齊廷濟搖頭道:“好不容易恢復自由,老聾兒豈會自投羅網,而且老聾兒躲得好,估計不等到大戰落幕,誰都找不到他了。”

竹素笑著打趣道:“寧姚,給你男人當說客,結果一個沒撈著,只能無功而返了,你心里就沒有一點別扭?”

寧姚說道:“沒什麼好別扭的。”

魏晉說道:“寧姚,幫忙捎句話,神仙臺那棵萬年松,陳平安想遷走就只管遷走,就說我答應了,作為補償,讓落魄山以后多多照拂風雪廟弟子。”

寧姚疑道:“你打算找機會去跟宗垣問劍?”

魏晉的沉默不語,就是答案了。

寧姚說道:“我去趟十萬大山。”

齊廷濟說道:“有機會去趟龍象劍宗見一見陸芝。”

寧姚說道:“我不會勸去青冥天下。”

齊廷濟笑道:“不用勸。”

寧姚如今只要現龍象劍宗,就比任何勸說言語都管用。

寧姚點點頭,形在城頭憑空消失。

等到寧姚離開城頭,幾位劍修同時長呼出一口氣,畢竟年紀和道齡擺在那里,先前寧姚在時,總不能怯吧。

但是不得不承認,與一位十四境純粹劍修如此近距離接力不小。何況寧姚還是一座嶄新天下的第一人。

作為僅有兩位外人之一的梅澹,問了個很大的問題,“寧姚和斐然,他們是不是最有希與三教祖師同境界的修士了?”

齊廷濟不開口,就沒有人敢回答這個問題。

長久沉默過后,凌薰開口笑道:“很好奇陳是怎麼個人,竟然能夠讓寧姚喜歡。”

齊廷濟笑道:“他是一個極執拗的聰明人,就算道不同不相為謀,注定當不朋友,也盡量別去招惹他。”

驚訝道:“評價這麼高?”

齊廷濟換了個更形象的說法,“把他看一個暫時還年輕的白帝城鄭居中就可以了。”

有人搖頭,顯然不信。

寧姚來到了十萬大山那座悉的山頭。

瞧見了一個兩頰酡紅的貂帽正坐在崖畔發呆。

老瞎子難得主走出茅屋,笑道:“寧丫頭來了啊,呦,不錯不錯,以后得互稱道友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