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夫人是京城一霸 第685頁

《夫人是京城一霸》 第685頁

跟著大殿山呼萬歲,七姜耳朵嗡嗡之響,下意識地領旨謝恩,皇帝沒再問的話,也沒有人為難,就在以為自己能全而退離開金鑾殿時,皇帝提到了邊境的

“宣展懷遷上殿。”忽然高聲唱喝,如此一道道門傳出去,七姜的心隨著聲音越來越遠,幾乎被提到了心口。

怎麼,貴妃和父親的意思,難道不是只要結開皇帝的心結,就不用再去開疆辟土,不用再一次次證明當今比先帝強大,不是就不打仗了嗎?

等在宮門外的展懷遷接到旨意,立時整理儀容,昂首闊步地上殿來。

七姜早已退到了邊上,外祖父和舅舅們將護在了后。

眾人揣著皇帝的意思,不知是戰是和,但眼下留在朝堂上的,主戰為多,畢竟展敬忠帶著他的幾個心腹,早就遠離京城。

皇帝道:“眼下邊境起紛爭,為了避免他國誤傷我朝百姓,為了阻止他國借故侵犯我朝邊境,展懷遷,朕命你前往邊境,一來守護我朝百姓,二來勸說兩國以和為貴,三日后出發。”

第591章 懲罰

仗是不打了,皇帝這話七姜聽得明白,可為什麼是展懷遷去勸和,怎麼他還是要走?

聽得圣諭,展懷遷很自然要領旨,就在張口的一瞬,他意識到自己終究要遠行,不看向七姜,夫妻對視,姜兒的眼底有迷茫,更有怒氣。

“展懷遷?”皇帝喚他的名字。

“臣領旨,吾皇萬萬歲……”展懷遷深深叩拜,他的軀和意識并不能達一致,為臣子君臣教誨二十余載,哪怕此刻心里想著要爭取,手腳還是本能地順從了。

Advertisement

但見禮親王前一步,剛要開口,皇帝卻先起,對階下之人視而不見,淡淡地吩咐了一句:“退朝吧。”

“退朝!”

高聲唱喝,群臣行禮叩拜、山呼萬歲,太子隨圣駕而去,就在大臣們紛紛要站起來時,皇帝邊的大總管折回來,客客氣氣地對七姜說:“溫言夫人,皇上召見您。”

七姜不置可否,外祖父在一旁道:“孫媳年無知,若在前言行無狀,還請公公多提點。”

大總管恭敬地笑道:“不能夠,溫言夫人最是識大的。”

說著,便轉領路,七姜看了看外祖父,又看向一旁的展懷遷,不知為何心里生氣,眼看著丈夫走向自己,反而一賭氣跟著大總管跑了。

展懷遷沒能和妻子說上話,二舅舅安他道:“放心吧,今日的事,皇上就是利用姜兒開個口,不會為難。倒是你,好生準備,勸和一事若順利,世恒和玉的婚事,興許你還能趕得上。”

的確,若是一切順利,他能趕回來送妹妹出嫁,可若不順利,誰也無法預料邊境上會發生什麼沖突,莫說玉的婚事,他怕是連七姜分娩都趕不回來。

而此刻,七姜跟著大總管,一路到了廷,意外的是,貴妃帶著太子妃娘娘正等在宮門前,然而們還不能見皇帝,反倒是自己這個外命婦被宣來覲見。

“娘娘萬福。”七姜行禮,目猶豫地看向婆媳倆,更向陳茵求助,盼著能不能一起進去。

“去吧,莫讓皇上久等。”貴妃神淡漠,看不出喜怒,似乎仍舊不怎麼喜歡云七姜,不喜歡不照著自己意愿辦事的人,可偏偏今次的事,又不得不算他們小兩口的功勞。

Advertisement

七姜辭過貴妃與茵姐姐,規規矩矩進殿,過門檻就要叩拜,卻聽皇帝說:“你外祖父說你有了孕不是,年紀輕輕要保重,今日免禮。”

七姜看了看旁的大總管,見人家點頭,才放心地謝恩,好在大總管并不退下,稍稍松了口氣。

哪怕皇帝的年紀足以當的爹,可自己是外命婦,就不該單獨和皇帝在廷相見,眼下總算不是太糟糕,門里有大總管,門外有貴妃和太子妃,殿門也大方的敞開著。

“這些日子,里里外外到底發生了什麼,朕大概都想明白了。”

皇帝坐于桌案后,手里已經拿起折子要批,而七姜那一本厚厚的奏折則送去謄抄,他要讓大臣們傳閱。

這會兒看著七姜,想象這兩日笨拙地一筆一劃寫下那啰嗦的折子,皇帝不笑了。

你來,沒什麼事,是想謝謝你。”

七姜一慌,自問如何擔得起“謝”字,總覺著是反話,嚇得到底還是跪下了。

并沒有真正天不怕地不怕,面前的人可是皇帝,還要活命的,于是一開口,竟不由得結起來,再不如方才大殿上懟禮親王時的利索干脆,說道:“皇上,百姓安居樂業就是最好的,其他的、其他的……”

皇帝笑了,搖了搖頭說:“不知你為何愿意卷這麻煩,小小婦人連京城都還沒悉,就來摻和朝廷大事。自然,太子妃看重你,將來你會的臂膀,就當是你的一次歷練。”

七姜叩首:“臣婦惶恐。”

皇帝道:“正因為你將來要輔佐太子妃,不得不讓你明白皇權真正的威嚴。”

七姜抬起頭,有些聽不明白這句話。

皇帝漸漸有些嚴肅,說道:“朝中有比展懷遷更適合去勸和的,但朕派他去,是故意要你們夫妻分離一段日子,是對你們藐視皇權的懲罰。”

“皇……”

“退下吧。”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