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寧侯仿佛已經忘記了自己只有一個兒了,他得意的把安樺介紹給自己的朋友和屬下,炫耀著自己有一個出的繼承人。
安樺的表現也不令他失,給他倍漲臉,讓昌寧侯越發堅定培養他做繼承人的決心了。
轉眼便是八年時間過去了。
原本就搖搖墜的大興朝,在這八年里越發腐敗了。
大興皇帝整日里醉生夢死,時常在民間強行征收人,又征勞役為自己建造華的宮殿。國庫空虛,大興皇帝把賑災的銀兩和給軍隊的軍費都挪用去修建宮殿,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在朝堂之上,臣當道,膽敢忠言直諫的忠臣早都被大興皇帝給殺了,留下一群貪臣和沉默的老狐貍。
八年來,大興皇帝和大興朝的貪臣們齊心合力的作天作地,終于把大興朝作得向滅亡之路邁進了一大步。
這一天,昌寧侯回到侯府中,神凝重,心事重重的樣子。
安樺關心的問道:“父親在為何事煩惱?”
昌寧侯嘆道:“陛下被李相說,派為父去鎮紅糧軍。”
李相就是當朝丞相,這位李丞相能坐上丞相之位,不是因為他多有能力,也不是因為他家世有多好。
相反,這位李丞相只是一個小商人,份低微。但他卻有一個長相絕的兒,李丞相把他的兒獻給大興皇帝,皇帝甚為寵,直接封為貴妃。
李丞相作為李貴妃之父,也犬升天,被封了爵位和職,李貴妃又吹吹枕邊風,再加上李丞相非常擅長阿諛奉承和搜刮錢財,把皇帝哄得龍大悅,于是他就一路坐上竄天猴升升為了丞相。
李丞相當上丞相之后,他當然不會想要去為百姓造福,為大興朝作貢獻。他想的是自己終于能毫無顧忌的賺錢了。
李丞相肆意打競爭對手,侵吞他人家產,賣鬻爵,各種壞事簡直干得太多太多了,罄竹難書。
朝廷上有許多為人清正的好都是被李丞相極其黨羽誣陷,大興皇帝又是個昏君,聽信讒言,死了這些忠臣好。
昌寧侯自然也是個好人,兵如子,戰功赫赫,但他卻不是愚忠之人,懂得明哲保。他能在朝堂上堅這麼久還沒被陷害,就是因為他手上握有十幾萬大軍,為人又謹慎小心,不給皇帝和相抓到發難的機會。
但這一次鎮紅糧軍,就是皇帝和李丞相一起對他手的前兆了。
若是他鎮紅糧軍功了,他麾下大軍必然折損嚴重,不足為慮,若是鎮失敗,皇帝就有借口發作他了。
昌寧侯這才十分發愁,紅糧軍席卷百姓,如今已有五十多萬的規模,即使都是民兵,他這十幾萬軍隊也不頂用啊。
五十多萬頭豬站著不讓人殺都很難殺,更別提是五十多萬大活人。能攻下好幾座城池,紅糧軍的戰斗力可不算低。
昌寧侯麾下軍隊其實也不算多麼良的軍隊,因為皇帝早就不愿意花錢養軍隊了,這十幾萬大軍全都是昌寧侯自己出錢養著的,不然也不可能把軍隊養得對他如此忠心。
誰給錢養他們,他們就忠心誰,沒病。
昌寧侯早就不看好大興朝了,大興皇帝昏庸無道,幾個皇子又都沒長就夭折了,或者病歪歪的一看就長不大,他覺得大興朝快完了,世即將來臨。
世之中,最讓人有底氣的就是軍隊了。這也是為什麼昌寧侯咬牙吐也要掏家底養軍隊。
他又怎麼舍得讓自己的軍隊為大興皇帝的一句話賣命,損耗兵力呢?
大興皇帝派昌寧侯去鎮起義軍,卻連吝嗇得連一粒糧食都不給,軍備軍需更是都沒有一。
昌寧侯回來就發愁了。
安樺聽完昌寧侯煩惱的事之后,沉不語。
大興朝有多農民起義,規模最大的就是北邊的紅糧軍。
紅糧軍里都是北方因旱災遭難的百姓,旱災之后殍千里,沒想到朝廷不僅不賑災,還要征收賦稅勞役,得活不下去的百姓們揭竿而起,形滾滾大勢。
只可惜紅糧軍里都是一群瘋了的普通百姓,并無眼長遠之人,他們攻打下朝廷的城池往往會化作劫匪四燒殺搶掠,毫無軍紀可言,那些沒有被紅糧軍席卷進去的百姓們害怕被紅糧軍劫掠殺死,紛紛配合兵極力抵抗。
紅糧軍自掘基,與人民群眾分離,不氣候。
但紅糧軍目前人數眾多,還真不是好解決的。
安樺道:“父親,紅糧軍的基在百姓之中,可紅糧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自絕于百姓,基已毀,注定蹦跶不了多久。我有一計,可將紅糧軍分而化之,各個擊破,父親你還能招收其中壯兵丁,增強自實力……”
昌寧侯驚喜道:“我兒計將安出?”
安樺將自己的計劃緩緩道來。
昌寧侯越聽眼睛越亮,面喜悅,覺得大有可為。
待安樺說完計劃,昌寧侯道:“安樺,你就隨為父一同出征吧。”
昌寧侯是想帶上他這個小軍師,也想讓他跟著一起出征漲漲經驗。
經過這八年的潛移默化,昌寧侯早就習慣了安樺的才能與拋頭面,不再因傅凝的子份而格外呵護。
就連之前安樺要求軍營訓練,昌寧侯也只是考慮了一段時間就同意了。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