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重生異能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1408頁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1408頁

周秋萍樂了,看來專業人士就是專業人士。

別瞅著人家醉醺醺的,真開口的時候還是有真功夫的。

點點頭:“還有呢,您繼續。”

“蘇聯發衛星的歷史悠久,經驗富。我們的技跟他們比起來,起碼落后一二十年。公司不是跟俄羅斯做生意嗎?那肯定有那邊的關系。跟他們聯系,用他們的衛星轉播電視節目,絕對能賺錢。”

周秋萍震驚了,覺果然江山代有才人出,原來打俄羅斯衛星主意的人還不也聽說過發衛星的故事,在90年代做生意的,不管是罐頭換飛機還是發衛星,都是當傳奇聽的。

說實在的,就不記得那位南德的大佬到底有沒有做這單買賣。但現在重生四年,在商海里泡了四年,跟制也打了四年道,直覺告訴,這事沒戲。

很簡單。

有些項目肯定國有壟斷經營,民營企業絕對不要想染指。這不是通過倒從人家手指點原料的事。

在國,此后幾十年都沒聽說過哪個民營公司發衛星的事兒,可見絕對不是因為技,而是政策擺在那里,不是你能的。

如果國不了,那在國外發可以不?當然更不行。國家安全呢?你電視塔租用國外的衛星上星,你想干啥?出了事誰擔得起這個責任?國家瘋了讓你干這事兒?

周秋萍搖頭拒絕,認真道:“這事兒玄,政策上估計不允許。我們做生意要有想象力創造力敢想敢干,但也要跟政策制度相匹配。這麼說吧,我們掙的每一分錢,都是國家政策允許我們掙錢。做生意,永遠不能和政治制度層面對著干,否則永遠沒戲。”

Advertisement

商業巨子怎麼了,一代大佬怎麼了,嗐,在國家的大層面前,真的什麼都不算。

還是鼓勵瞬間淪為霜打茄子的老兄:“你再想想,瞧瞧還有什麼其他的門路。會什麼外語?以前是搞什麼專業的?對去香港工作有興趣嗎?”

可憐的老哥本來還垂頭喪氣呢,聽了的話瞬間就來了神:“英語俄語我都會,新聞傳播我教過,衛星技我也教過。我有興趣。”

老天爺啊,這年頭是流行斜杠還是界,一個個能不能不要得這麼大。

周秋萍點頭:“OK,那給你時間接下,等到隊伍建立起來,你就去香港。”

老兄興沖沖地回房間給家里打電話了。他找到工作了,他一怒之下辭職了,他跑到海城來核心目的還是為了工作。

李立軍搖頭,低聲音說自家老板:“他就是個刺頭。”

“能被你看上帶回來的刺頭差不到哪兒去。”

李立軍瞬間想拒絕三連,他可不跟人捆綁在一起。

周秋萍卻話鋒一轉:“你找找看,有哪些跟他一樣際遇的人,看看他們有沒有興趣來公司工作。”

單位要發展,人才是第一要素。

別看1992年市場復興,下海流行。下海的大部分人是政府機關自己立公司,干部轉進商海的。民營企業在人才爭奪戰中的競爭優勢并不大。

而他們東方貿易雖然掛著港資的牌子,但實際上做生意依托的大后方還是地市場。

所以,他們必須得招攬更多實用的人才。

魯迅誠不欺人也,人類的悲喜果然不相通。

Advertisement

謝政策。

第486章 按下葫蘆冒出瓢(捉蟲)

當老板的好在于你可以直接發布命令, 無需事必躬親。

比方說無論招攬人才,還是在香港設辦事把任務分布下去, 該如何消化, 就是貿易公司或者更點講是李立軍自己的事了。

至于老板自己,還得吭哧吭哧干活呀。

租賃公司剛起步, 立還不到一個月呢, 目前正在瘋狂補資料,了解租出去的飛機和船的狀況。

沒法子,之前無論買還是出租基本上都是周秋萍自己親自經手的,旁人本搞不清楚況。

所以這回買船租船,周秋萍就得自己上,順帶著把租賃公司的同志也捎上。這樣下回他們就能自己干了。

別說必須得多帶幾趟, 自己當初做的時候不也兩眼一抹黑, 啥都不知道嗎。

做生意, 總免不了索著來。

從海軍分出去的航運公司雖然在傳遞消息這件事上不靠譜,但當中人搞介紹還是不錯。

現在世界經濟大形勢不景氣, 好多船廠都在萎, 馬來西亞航運業之所以呈現出這麼旺盛的需求, 跟它的地理位置以及政府政策有關。

前者不用說了,后者牛掰的。

大馬政府從84年開始就免征航運公司和船員的所得稅,連船舶的進口稅也一并免征。國家還特別拿出資金, 比方說今年就有8億吉林特相當于3.23億元用來貸款,給大家買船。而且私人投資航運業和造船業還能免12年的稅, 政府提供財政補

Advertisement

在這種利好條件下, 大馬商界投資航運業的氣氛很濃。按道理來說, 他們應該愿意自己買船才對, 為啥還想租船呢?

買船費用高是一方面,即便從銀行貸款,那也是自己背的債。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之前他們主要從日本和歐洲進口船,基本沒和原蘇聯國家打過道。

所以比起直接過去買船,對于需要大量船只的航運公司來說,租船的本肯定更低,也更穩妥。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