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我同夫君琴瑟和鳴 第147頁

《我同夫君琴瑟和鳴》 第147頁

泠瑯視線中顯出疑茫然,其實很難他們的恩怨仇,它太過久遠陌生,像是另一個世界的故事。

掌門在說這些的時候, 也只是在講自己的話, 比起解疑答,更像在單方面的傾訴。

不過是一個老人對著故人之, 緬懷一點無法復現的往事罷了。

興平十七年, 顧長綺和柳長空下山游歷, 在某蔥蘢山谷,和同樣出來歷練的李如海李若秋相遇。

一方是劍祖弟子,一方是刀尊之徒,又都恰好最敞亮痛快的年紀,他們一見如故,且戰且飲,共同度過了一個妙又漫長的夏天。

那時候的游可以十分純粹,因為劍耍得漂亮,因為刀揮得好看,所有紛爭塵喧都離這里很遠,年的人只需盡興,不管其他。

他們大可以從晚上飲到第二日鳴,又于天亮之前攀上山巔等待日出,在橙黃緋紅的霞之下,睨心上人漂亮的眉眼。

是的,李如海歡喜他的師妹李若秋,這一點瞎子才看不出來。

顧長綺不是瞎子,所以能看出來,也不是呆子,所以并未拆穿,更沒有問詢。

柳長空卻有點呆,他那時候只知道練劍,對其他方面有種稚般的笨拙。

所以當燦爛朝霞將天際熊熊燃燒的時候,他忽然問李如海:“好看嗎?”

李如海說:“好看。”

柳長空面無表地說:“你剛剛本沒看朝霞,你一直在看你師妹。”

李如海垂下頭,咳了一聲:“我說的就是我師妹。”

柳長空說:“哦。”

Advertisement

他繼續看朝霞,顧長綺卻尷尬地不知道看哪里,瞟,發現有著比此時天際更爛紅的臉頰。

像是霞燒到了臉上,又一路燒進心頭,沒有什麼比因赧而生的紅更人了,就連顧長綺自己,都忍不住心跳起來。

顧長綺想,李若秋是明白的,或許也喜歡這個師兄——李如海人生得英俊,格也溫和,刀法更是漂亮,他有很多值得被回應的理由。

一面想著,一面看著那些緋紅鵝黃燃盡,山崗下吹來涼爽的風,把殘存的云團呼啦啦吹散。

盛夏的時總是這般好,回過頭,卻正好撞上年的視線,仿佛殘余的霞逃進他眼里,他注視著,眼神瀲滟而平靜。

顧長綺低聲說:“你怎麼總是說話?不會說話就不要說。”

明明是師妹,但在醉心劍其他一竅不通的師兄面前,往往更有長輩風范。

柳長空說:“知道了。”

他仍是那般注視,顧長綺卻滿心都是昨天剛練的劍招,拉過李若秋的手,倆人親親地一同下山去,將兩個年都拋在了后頭。

多年后,顧長綺還會偶爾回憶起那個時刻,那個瑰麗到不似真實的早晨,笑話別人呆傻,其實自己也差不了多

但是興平十七年已經過去很久了,那個夏天也已經過去很久了。

他們再也沒能這般相聚過。

如此過了十多年,十多年能發生很多事。

顧長綺已經繼任掌門,赴西域,殺掉了叱咤一時的三俠客,一劍挑落魔鬼山頂那柄無人能撼的旌旗,天下劍宗明凈峰將同的名聲相依相存。

Advertisement

李如海參悟了海刀法,已經有人用刀者二字形容他,他們興致地談論,那是多麼絕妙的刀影,你若沒有見過,便別說自己懂刀。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掌門和刀者在杭州遇上,春雨連綿,世間萬都朦朧。

那時柳長空已經死去有段時間,霜風劍的凋零引起了不小震,李如海絕對不會不聽說。

二人很默契地沒有提柳長空,只喝了點淡酒,說了點話,關于劍招和刀法、關于那個暢快淋漓的夏日,以及再也無法復現的歲月。

酒很淡,但喝到最后雙方都有些醉了,顧長綺看著桌對岸的男人,他一布青,那柄聲名赫赫的雁翎刀就放在他側。

他看起來還是那般俊朗溫和,但眼神卻十分疲憊,好像經了遠遠不止十年的蒼老。

顧長綺沒有問什麼,猜想自己看上去也同他差不多。

在最后一杯酒被飲盡的時候,贊了他的刀。

“薄而鋒銳,恰好,是把難得的好。”

李如海便出云水刀給看,刀背弧度流暢,刀鋒如傳說中一樣,凝結著淡青暈,同此時檐下連綿無盡的雨霧相似。

他介紹說:“這是鑄劍谷弟子共同所造,花了三年時間。”

顧長綺一頓,隨即微笑:“很巧,我這把劍也是鑄劍谷弟子所造,他來杭州停留,正好被我們結識。”

把佩劍遞給李如海,二人各自欣賞對方的武,窗外細雨蒙蒙,沒有人提起“我們”指的是誰和誰。

雨未停,酒已喝盡。

Advertisement

酒已喝盡,便可以分別。

顧長綺目送刀者的影消失在滿山青翠之中,他看上去十分孤寂,好像前路再沒有什麼值得去探尋的東西。

直至最后,他們也不曾向彼此問起另外兩人。

自那以后也再沒下過山。

“他們到底在一起過,”老者的銀在燈燭下顯得昏黃,“泠瑯,你生得像你母親,刀法卻肖似父親。過去縱然有許多憾,但在你上似乎算得圓滿。”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