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盧明玉已經顧不得去思考是誰泄的這個消息。
因為歐不凡已經準備手了。“
等等!”盧明玉急忙制止了歐不凡。
見狀,歐不凡疑道:“怎麼,嫌這里不夠寬闊嗎?”“沒問題,我們換個地方打。”
“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是想說,我打不過你。”
“我明白,你修行時間尚短,境界應該不算太高,我制境界和你同境界手怎麼樣?”“這本就不是境界的問題,我的病還沒治好,我沒有修為。”
面對盧明玉的解釋,歐不凡認真點頭道。“
有道理,你這病頗為罕見,就算是帝師恐怕也不能馬上治好。”
“那這樣吧,我和你單純的比拼一下招式。”
“刀槍棒,指爪拳,你想比什麼?”“不對,你的二師兄是白發劍神,我應該和你比劍才對。”
“雖然我不太擅長劍,但能見識一下劍神的風采,這也是我的榮幸。”
說著,歐不凡竟然真的拿出了一把長劍準備手。“
等一下!”“你說的這些東西我一樣都不會,你要是手,我真會死給你看的。”
盧明玉被嚇的連連后退。
見盧明玉不像是開玩笑,歐不凡不解的看向他說道。“
你真的一點東西都沒學到?”“不是學不學的問題,是我這就學不了這些東西。”
“一點皮都沒有?”“沒有!”“那奇門遁甲,以及陣法之流呢?”“不會!”“那傀儡呢?”“也不會!”得到這個回答,歐不凡滿臉失的說道:“荒天帝功參造化,劍神劍道通玄。”
“除此之外,送葬人更是世間罕見的全才。”
“拜這樣一位奇人當老師,你居然什麼都沒學到,你究竟是干什麼吃的。”
“送葬人為了屠戮紀元,開啟了滅世四天災,其中第一個便是傀儡天災。”
“放眼天下,或許會有人質疑他的修為不高。”
“但從沒有質疑他的奇思妙想以及陣法造詣。”
“原以為你孱弱學不了神通,但也能學一下這些東西。”
“但是現在看來,你似乎.
.
.
.
.
.”
說到一半,歐不凡鄙視的搖了搖頭,然后拖著擔架走了。
面對如此“傷人”的眼神,盧明玉立馬追了上去說道。“
你把話說清楚,你剛剛那個眼神是什麼意思?”“這些東西不是我不想學,他就沒教過我,我能怎麼辦。”
盧明玉竭盡全力的想要解釋清楚,可此時的歐不凡已經沒有了搭理他的興趣。
這時,正在觀看玉簡的陳峰開口說道。“
盧明玉,你真的不會用劍嗎?”“不是,你怎麼也來摻和了,老師教沒教我劍你不知道嗎?”“你們跟在老師邊的時間比我還長,你們才是他的徒弟好不好。”
聽著盧明玉的話,陳峰咂道:“話雖如此,但你終究是行了拜師禮的。”
“而且也得到了先生的認可,于于理,他都要教你一點本領的。”
“白發劍神作為劍道魁首,先生作為他的老師,自然是知曉他的全部劍道。”
“就算不是有意教你,平時閑聊提起的那麼一兩句,也足夠讓其他人用終。”
“所以你不應該一點都不懂呀!”此話一出,拖著擔架的歐不凡點頭說道:“有道理,就算帝師沒有教你什麼東西。”
“但他閑聊時提起的那麼一兩句話,也足夠很多修行之人用終。”
“你的悟不至于這麼差吧,真就一點都沒學到?”面對兩人的質疑,盧明玉角搐道:“和老師的每一句對話我都記得很清楚。”
“我盧明玉敢對天發誓,他真的沒有教我修行方面的東西。”
眼見盧明玉的緒已經“瀕臨崩潰”,兩人也十分識趣的沒有再問。
然而還沒過幾個呼吸,陳峰再次放下玉簡問道。“
要不你再想想,或許先生已經教過你了呢?”“他真沒教過!”.
.
.
.
.
.
平安堂。“
妙!當真是妙呀!”幫兩人穩住傷勢之后,歐不凡不由稱贊道。“
帝師不愧是帝師,想不到在醫一道上居然也有這麼高的造詣。”
“你的大道之傷來源于自,所以你的口有一團淤。”
“這口淤存于你的氣之間,尋常手段本無法將其化解。”
“可是我在給你診脈的時候,我發現你的肝經異常,似乎是最近有了一場巨大的緒波。”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應該是帝師用言語刺激你,所以才讓你吐出了這口淤。”
“這口淤吐出之后,雖然你的大道之傷還在,但至不會在短期惡化。”
“手段看似糙,但卻大巧若拙,我真是由衷的到佩服呀!”“那我的呢?”一旁的柳青青開口問了一句。
聞言,歐不凡開口說道:“你的況同樣也很特殊。”
“王家老祖用外力打碎你全的骨骼和經脈,雖然你功法特殊僥幸保住了小命,但傷的也不算輕。”
“如果是我來治的話,你沒有三五年的修養是恢復不了元氣的。”
“可是帝師不一樣,他用一百零八特殊的銀針刺激你的周大。”
“而且他施針的手法也十分特殊,應該是傳說中的還魂針。”
“不過既然用了還魂針法,以他的水平沒必要把銀針留在你呀!”說著,歐不凡想了想看向柳青青問道。“
你是不是有什麼東西?”“是的,前輩說我有別人留的暗手。”
“啪!”得到這個回答,歐不凡猛的一拍手說道。“
這就對了,治療你的外傷,本就用不了帝師下這麼多針。”
“他之所以這樣做,應該是想用特殊手段把你的東西出來。”
“你這一百零八銀針看似普通,但實則部中空。”
“里面不但有藥,而且還有細如發的特殊暗針。”
“這一百零八暗針在你不斷游走,既能封住你的修為,又能把你的東西出來。”
“幸好我剛剛沒有貿然替你拔針,不然你就沒命了。”
柳青青:???.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