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年代文 還璧 第417頁

《還璧》 第417頁

傅承勖撐著傘,護著宋綺年鉆進了車里。

“怎麼樣?”江映月坐在后座。

宋綺年斟酌片刻,道:“這個日本人要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收集癖好,那就是一個防盜專家。”

第七十五章 孩子被搶

“十多張?”陳炳文教授驚訝。

“至十五張。”宋綺年道,“在我看來,畫都一模一樣,連裝裱都是同一個款式。”

“這真是一招防盜的妙計。”袁康譏笑。

“還有一種可能。”傅承勖道,“也許中村不會辨別真偽,又對這幅畫十分癡迷,于是收集了許多版本。”

“那也是歪打正著了。”袁康道。

宋綺年對父親道:“爸,所以我們特意來請教您,希您能教我們辨識真品。”

“鑒定古董字畫可是一門大學問,哪里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清的?”陳炳文笑道,“但如果能讓我去親自去鑒定……”

“不行!”宋綺年立刻反對,“太危險了!”

“哦,這個時候你倒知道危險了!”陳教授譏諷。

宋綺年哭笑不得。

傅承勖替宋綺年說話:“綺年自已潛進去不難。可帶上您,卻沒這個把握。”

“何必非要潛進去?”陳教授搖頭,“就不能想個辦法,明正大地進去,或者讓中村自已把畫帶出來?”

袁康道:“辦法當然有,就是需要您老的協助。可這兩位不肯讓您涉險。”

“閉!”宋綺年狠狠剜了袁康一眼。

陳教授指著袁康:“小伙子,你說。”

Advertisement

袁康拱手,道:“我們放出小道消息,就說中村手里的那幅王炳的《千里江山圖》其實是您的仿作。中村肯定不高興。我們再收買中村邊的人,給他吹吹耳邊風,讓他找您詢問此事。您先是否定傳言,然后……”

“然后借機自薦,去他府上給他鑒畫,把綺年帶上。”陳教授掌大笑,“找機會把真品和贗品對調,這事就了!”

宋綺年道:“爸,我要是失手了,可是會牽連到你的。”

“我相信你不會失手的。”陳教授不以為然。

宋綺年再度啼笑皆非。

陳炳文臨的《千里江山圖》正鋪在陳家寬大的書桌上,秀麗的江山躍然紙上。

“我們祖國的山河真壯麗!”宋綺年慨。

“三山五岳,長江黃河,無一不是風景。”陳炳文道,“還有盛的產,古老燦爛的文化,都讓我們引以為豪。”

傅承勖道:“梁啟超先生曾提出‘四大文明古國’一論: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對應世界四大發源地。我們中國的文明傳承至今。被異族占領過,統治過,可文明之火從未熄滅。”

袁康道:“可惜,江山如人,總因麗而引來覬覦。”

“萬幸,”陳炳文著眼前這群年輕人,“總有勇土于危難之際站出來,守衛國土。”

“我們不算一種勇土。”宋綺年問,“我們從沒上陣殺過敵。”

“但凡是貢獻,不分大小。”陳炳文朝傅承勖看去,“我打聽到,你家當年曾大力資助過革命,是不是?”

Advertisement

“盡微薄之力罷了。”傅承勖微笑,“既不能為祖國拋頭顱灑熱,那就當慷慨解囊。”

之后兩日,一條消息在北平的古玩界飛速流傳:陳炳文臨摹的王炳《千里江山圖》早就賣出去了。后來被人當作真品,賣給了日本大使。那日本人把畫當寶貝收藏著呢。

傅承勖收買了中村大使的司機。這條消息通過司機的進了中村的耳朵。

中村當日回了家便鉆進書房里,將所有的圖都取了出來,研究到半夜也沒得出結論。

這條消息很快就從古玩界傳到了普通老百姓的耳朵里,給人們在茶余飯后添了一條笑料。

對這些傳言,陳炳文一概不回應。

他這些日子也很忙,先是同老妻重修舊好,然后老兩口跟著大兒搭乘準婿的私人飛機,去上海玩了幾日。

宋綺年順便回去打理店鋪生意。就連袁康也帶著小雙回了上海,整理門派象。只有阿寬留在北平,看守江映月。

宋綺年這次去北平,一走七八天,對生意影響不小。

但傅承勖考慮周全,讓報紙上刊登了宋綺年同一位法國知名服裝設計師的合影,好一番吹噓,說宋綺年北上是去取經的。

宋綺年回上海的消息一傳來,名媛名太們紛紛上門,定做秋冬裝。

陳家夫婦去“綺年舍”參觀,這對一輩子過著樸素生活的老夫妻大開眼界。

沙龍里香鬢影,水晶吊燈照得香檳酒杯熠熠生輝,留聲機放著靡靡樂曲,一副紙醉金迷的海派畫卷。

Advertisement

陳教授是清高的文人,不大看得慣這奢靡的場景。但這到底是一門正經生意,收又頗,他無可厚非。

朱慧群格外向,又喜歡紉,就對兒的生意很興趣。

和丈夫商議搬來上海生活。

“孟儀雖然上不說,肯定吃過不苦。”朱慧群篤定道,“別看這孩子打扮得那麼鮮,那雙手卻得很。”

面容可以修飾,雙手卻騙不了人。

宋綺年苦學行竊,手上的功夫最重。做了裁,更是靠手藝吃飯。再怎麼保養,的手掌都遠比尋常糙。

朱慧群倒不認為宋氏夫婦會待孩子。只當他們去世后,兒孤苦一人學紉謀生,吃足了苦頭。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