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軍事歷史 變臣 第一百五十五章劇情漸轉(一)

《變臣》 第一百五十五章劇情漸轉(一)

重回到禮部任差的江安義發現了異常,迎接自己的是一雙雙戲謔的眼神,似笑非笑的角,后傳來竊竊私語聲。江安義耳目靈通,用心細聆之下,聽了個大概:不知誰造的謠,居然說他在紫辰殿中忤逆天子,痛哭求饒,添油加醋地描述著他的丑態。

江安義坐在公廨中生悶氣,田書令期期艾艾地走了進來,言又止。江安義怒道:“想笑就笑,這副做態干什麼?”

出乎江安義的意料之外,原本頭聳肩的田書令子,正地道:“江大人,卑職是個無用的人,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來,但是非曲直還分得清。大人一心為公,得罪權貴,才會非議。當今天子圣明,大人切勿自誤,相信終有一日會飛黃騰達。”

好話一句三冬暖,郁悶了一早上的江安義如同久旱逢雨,心頭舒暢。站起,江安義拍拍田書令的肩膀,笑道:“老田,承你吉言,等散了衙,逸仙樓喝二口散散心。”

田書令聞言,立時眉開眼笑,背塌了,肩膀又聳了起來,樂呵呵地提著水壺燒水去了。

書房,石方真指著桌上的一堆奏章對韋義深道:“韋相,各州奏上來清仗田畝的況不妙啊,到現在不過才清出四十八萬頃田地,與朕預想的二百萬頃相差甚遠。朝中用項煩多,沒有錢,什麼事都辦不,朕心急如焚。”

韋義深皺著眉頭應道:“萬歲,四十八萬頃已經不是小數,清仗一事不能急,一旦激起民變反為不。”

Advertisement

“朕怎能不急,北漠依舊蠢蠢,楚州、姜州、齊州報了水災,宿州、青州傳來警信,多事之秋,朕睡不安枕。”

韋義深在凳子上欠道:“主憂臣勞,這都是老臣失職才讓萬歲憂慮,請萬歲任用賢明為主分憂,老臣甘愿引退。”

石方真看了一眼白發蒼蒼的韋義深,相比兩年前,韋義深老了許多,臉上的紅淡了,皺紋多了,清仗田畝一事韋家堅定地站在自己這邊,一時自己還真找不到人取代他。

想到這里,石方真溫言勸道:“韋相勞國事朕是知道的,平日要注意休息,需要什麼藥材只管到藥藏局去拿,至于引退之事不必再說,朕不得依靠你出謀劃策。不過,韋卿年歲確實大了,朕準備幾個年輕人到政事堂學政,既可以替卿分擔些雜務,省得你事事勞,又能讓年輕人迅速長起來,省得朝中青黃不接。”

韋義深心中一沉,面上出微笑道:“萬歲諒老臣,所慮深遠。”

“此事朕還要深思,韋相知道就行,不用對人言起。清仗田畝是國之大策,不能毫放松,有勞韋相多加督促,務必在今年之清出百頃田地,朕才能騰出手來應付局。”

石方真接著道:“有幾件事由政事堂通過吏部行文下發,仁州清仗副使張良寬忠貞為國,著其孀攜子進京,賜宅一,給銀如五品例,待其子進學后直接就讀國子監;仁州清仗副使任國強心懷詐,為臣不忠,著貶至宿州軍前效力;明普寺洪信大師,明心見,南下愿弘凈業,著德州敇造安龍寺,四時供奉。”

Advertisement

三件事來的突然,韋義深一時不清頭腦,點頭應是,見天子沒有其他事吩咐,施禮便要告辭。

石方真笑著住他,道:“韋相,國事暫了,談幾句私事。祐在吏部辦差用心,我聽潘尚書夸過他好幾次了,這孩子為人沉穩,才氣橫溢,朕十分喜歡。韋相,你替他請尚安壽公主的事朕答應了,你讓人準備納采事宜吧。”

韋義深大喜,天子總算答應了孫兒和公主的親事,說明天子對自己這段時間的表現還是滿意的。祐能尚安壽公主,韋家的富貴至能延綿五、六十年,當即拜倒謝恩。

劉維國送韋相出宮,連聲“恭喜”,韋義深從袖中掏出一疊銀票,笑著遞過去道:“同喜同喜,聽說劉公公馬上要到五十壽辰,老夫先行賀過,屆時再到府中討杯酒喝。”

什麼人的錢可以收劉維國自然清楚,也沒有客套,手接過銀票揣袖中,笑道:“相爺登門,蓬壁生輝,咱家求之不得。”

“劉公公,萬歲待的這三件事,怎麼沒在朝堂上講?”韋義深看似不經意地問道。

劉維國略一猶豫,便笑道:“咱家也不清楚,許是兩日前江狀元在書房陳述仁州清仗之事了萬歲吧。咱家就送到此了,韋相好走。”

坐在轎中,韋義深心中波濤洶涌,江安義忤逆天子的事他當然也聽說了,當時他只是一笑了之,如今看來傳言不可信,這背后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這個江安義不但沒有忤逆天子,反而深得帝心。

Advertisement

劉公公簡單一句,出許多信息,結合今日天子所說要幾個年輕人到政事堂學政,這江安義會不會為其中之一,看來自己小看了這個年輕人,此人將來說不定是祐的勁敵。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